第168章

    檀华在天禄阁偏殿的一个空房间里和崔让学习。
    两个人都是眼熟的。
    各据一张桌案,在临窗靠南的位置,有一个宫女一个太监侍奉在侧。
    这几天的课程,有一半的时间崔让会问檀华一些问题,关于她以前读的书,关于她读过什么书。
    听过之后他大多数时候都是点头或是沉默,有时候点头的幅度大一些,有时候点头的幅度小一些,有时候又仅仅是沉默。
    然后接着问下一个问题,或是开始讲课。
    崔让很少说好或者不好。
    他讲起课来循循善诱,极有章法,有时候檀华想不起来课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,好像很快就结束了。
    檀华遇见过好几次齐珣。
    对方穿着一身红色官服,站在天禄阁里,有的时候是屋檐下,有的时候是常青树下,有的时候是水池边。
    有的时候对方拿一本书看,有的时候他就在天禄阁的西殿和校书郎说话。
    看他衣服是属于翰林院的人,本来就是在天禄阁做事。
    檀华有时候能感觉到齐珣正看着自己。
    他看人的时候,桃花眼,眼尾红。
    明明是深秋,他目光里似是映着三月桃花。
    有时候又像是错觉。
    一起到天禄阁找典籍的校书郎说:“最近很少见王舍人来这边。”
    旁边的人说:“王舍人本也不是天禄阁的人,陛下身边的事情忙,他就没时间过来了。”
    “说的也是。”
    “那齐珣,听说最近颇得陛下赏识。”
    “当日他考科举,我以为是个不靠家里恩荫的清正才子,今日看来只是博名声而已。”
    “名利之徒而已。”
    文人相轻的事情,古往今来总是很多,檀华抱着自己挑来的书与齐珣擦肩而过。
    日暮的时候,齐珣回到家里。
    他看起来格外缄默的样子,才一回来,家里的小厮就问他:“四郎可是饿了?要吃些什么?庄子里今日送了鲤鱼和獐子来,还有一些好蘑菇,都是山里摘来的,另有一对儿野鸡,老夫人说你受了伤,炖一些鸡汤好好补补呢,一直在砂锅里小火煨着,里头还放了鲜蘑菇和竹笋,闻起来特别香。”
    齐四郎说:“我吃过了。”
    “这么早就吃过了,是和同僚一起吃的吗?”
    他往里走,将入主屋,还未曾进去就见门前站着两个婢女,一看就是他母亲的人。
    齐四郎脚步一顿,身边的小厮说:“四郎君,老夫人等您好久了,厨房里的几样吃食就是老夫人特意为您准备的,说是您受了伤,损失气血,得好好补一补。”
    小厮笑得看不见眼睛。
    两位侍女拉开门,齐珣走了进去。
    王夫人端坐着,齐珣稽首请安,“儿子见过母亲,给母亲请安。”
    王夫人姿容秀雅、清秀,穿一身绛紫色绣花袍子,乌黑油亮的头发精细地盘成一个发髻,偶尔有几根银丝,也好好的藏在头发里头。
    剩下齐珣的时候,王夫人已经年近三十了,只是养尊处优,仔细保养,现在看着还不见老态。
    她一见齐珣就笑着说:“我的儿,快起来,你的伤才好,可不要讲究这些虚礼。”
    如此说,齐珣就坐到了母亲对面。
    王夫人说:“吃过饭了吗?”
    齐珣说:“已经吃过了。”
    王夫人说:“就算是吃过了,也喝一些汤吧,母亲让人熬的鹿茸鸡汤。人呢,要想身子骨好,都是要靠养生呢,小病小灾的也不要忽视它。最近不喝酒是好事一桩,只是舞刀弄枪的都是刀剑无眼,有时候你伤了别人,有时候别人伤了你,终究是不好的。你父亲不让我说这些,说是你们年轻人去玩,若是这个怕出了血,那个怕摔了疼,再有怕脏了衣服鞋子的,又怎么玩得起来。”
    侍女将鸡汤摆到齐珣面前退下。
    刚出锅的鸡汤冒着热气,齐珣拿起汤碗里面的调羹微微搅动,继续听母亲教导。
    “只是你受了伤,不请假也就罢了,可得多吃些东西补一补。”
    “劳累母亲操心了。”
    “至于朝中的一些事情,母亲也有所耳闻。”
    齐珣笑了笑,说道:“母亲可也觉得我做错了?”
    王夫人摇摇头,笑了笑,说道:“只是写几篇文章陪皇上看看书,算得什么对与错,但人的名,树的影,不可不慎。”
    齐珣也只是笑笑。
    两人又说了几句,王夫人说:“汤要凉了,快喝吧。”
    待齐珣喝着一碗鸡汤,他喝得慢,王夫人也没说要走,待了一会儿,又有侍女来给母亲换茶。
    齐珣心里便知道应该是什么是有什么事情,有什么事情,他心里能猜到一二。
    果然,不过一会儿,王夫人说:“你的事儿,目前只有一桩是最要紧的,就是你的终身大事。”
    齐珣就知道是这件事儿。
    “还记得上次来咱们家里作客的霍姑娘吗?”
    齐珣说:“我不记得。”
    王夫人笑了笑,摇摇头,说道:“既然你不记得,我就在讲一讲。霍姑娘是个一等一的贤惠姑娘,从边关来替她父亲尽孝,她祖母的汤药衣裳,都不假人手,耐心伺候,夜里也陪着守夜,上次霍老夫人病得受不了,也都是她整日的哄着,这样的性情是多好。难得这姑娘长得也漂亮,虽然长在边关,身边也有靠谱的婆子照顾着,是陛下身边的老人,宫里头的姑姑。小小年纪的,管家算账一把好手,往常在边疆的时候,霍姑娘就常常和母亲一起管家。谁家里要有了这样一位妻室,可就有了个火烧不透水泼不进的家了,只要家中安稳,人就没有后顾之忧,做什么事儿都比旁人多两分勇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