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

    “这次知府病重多半就是叫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气的,我上头有人,听说前两年知府大人给儿子请了大儒讲学,又请了人教导练武,这些年是读书不成,练武也不成,麻烦事不少有,前阵子不是又和人争歌姬打了一架,虽说人家里如今没落了只当个商人,可王公之后也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。”
    “知府年纪大了,日日的操心生气,今朝病了也不足为奇。”
    “唉,大夫都去府衙了,我今天找大夫看病都没人在。”
    “去东街啊,那边不是还有两家?”
    “可不敢去,贵得要命,我且等等济世堂的大夫。”
    舆论如此,对檀华是一件好事,她写的信从寄出去到有所回应需要一段时间,不能让知府在这段时间里乱活动,自然是让人躺下的好。
    就知府犯下的罪过,判下一个秋后问斩并不过分,假如他现在就被抓住,应该在牢里和老鼠作伴呢。
    檀华没什么愧疚。
    她和阿曲经过这些说话的人,循着路往一处偏僻的宅院走去。
    这是知府名下藏金的地方之中,最近的一处。
    二进的院子,破败荒凉,有传说这里常年闹鬼,有个看门的老头,只管不叫乞丐来借宿。
    木门有些朽败了,上面挂着一条黄铜大锁,上面积了一层灰尘。
    檀华问阿曲:“你会撬锁吗?”
    阿曲说:“不会,不过我知道这种锁可以砸开。”
    檀华从头上取下一根纤细的银钗,钗合两股,她取下一股,用尖端撬锁。
    纯银质地偏软,好在这支钗子所用之银纯度不是太高,很容易撬开了锁。
    门一开,滋啦一声,两个人走进去。
    院中野草杂生,几样朽坏的木架子靠墙堆放,空气中能闻到灰尘的味道,往高处看,屋顶的砖瓦大体算好的,窗户也不算太破。
    檀华多打量了两眼,两个人一起来了偏房,阿曲负责挪床,他半跪着,刀剑出鞘,撬开了地下的一块青石地砖。
    下面有一层黄土。
    他用篮子里的铁锹刨了一会儿,约莫有半尺,见着下面是一个坛子。
    有人喜欢将东西藏在眼皮底下,有人喜欢藏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,尤其是这位知府即将调任,他没有将金银藏匿在家中。
    若不是知府亲口所说,谁能知道这里藏着一笔银子。
    “好好的解开泥封,不要用刀划。”
    正准备用刀的阿曲低眉摸索到坛口的麻绳,小心解开,他是不常做精细活的,这里做事看上去有点笨手笨脚的样子。
    蒙着一层黄土的红封被摘下来,阿曲从里面摸出一个东西展示给檀华。
    灰尘有些多,檀华鼻子痒,打了个小喷嚏。
    她接过对方递过来的银子查看。
    沉甸甸的,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,檀华托在手心中,就着室内昏暗的光线看。
    元宝的触感很新,从地下出来温度偏凉。
    最惹人注视的是元宝面上两端各刻着一个字,合起来是——永平。
    正是当今的年号。
    这是官银,而又恰好,今年丢失了一批官银。
    檀华眸色微微加深,这件事看来牵涉甚深。
    也该想到,会从知府这里买卖兵器和粮食的人不应该是普通盗匪。
    假如有人来寻银,这条线索一定会暴露出来,那么或早或晚应该有人能搜寻到是谁从知府手里买了那些兵器。
    前几天审问知府的时候,知府自己也不确定买走兵器和粮食的是什么人。
    檀华垂着眼睫,想到了萧翀乾几次三番遭遇的刺杀,还有追到她这里的杀手。
    很多人都知道,锋利强悍的大昭皇帝老了,他在寻仙问药。
    而且,很多普通人家的人,在萧翀乾现在的年纪,已经躺在坟墓里了。
    想到这里,心脏微微发疼。
    她收起这枚银元宝,说道:“把剩下的银子原样封好吧。”
    这天晚上,檀华难得梦到了一些从前的事情。
    那时候她大概四五岁,小小的一个人,有一段时间柔贵妃在她头上簪铃兰花,她穿粉色的袄子,细软的小发包中间簪了几朵小巧的白色铃兰花。
    那天她和某个皇子或是公主打架弄乱了头发,衣服下摆沾了泥土,铃兰花丢了几朵。
    铃兰是柔贵妃亲手种的,她的头发也是柔贵妃亲手梳的,她躲在宫殿外面不进去,盯着柔贵妃,想着什么时候柔贵妃走出门,她偷偷剪两枚铃兰花重新梳头发,好瞒过柔贵妃自己打架的事情。
    柔贵妃是个很少用心在外物的人,有时候让人觉得她是空的,但其实她也是有心的,檀华得到了她最多最多的爱。
    当时柔贵妃和萧翀乾在房间里面说笑,他们总能说很久很久的话。
    她坐在院子里的桃花树下面,和两个人隔着一段距离,模模糊糊能听见他们说什么。
    低头研究树下面的蚂蚁搬家。
    一位皇兄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面前,问她:“在看什么,南边送来一批活鱼,据说没有刺,要不要吃烤鱼?”
    檀华有些苦恼地说:“我头上的铃兰花丢了几枚。”
    对方轻笑:“我知道有个地方有铃兰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