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9章

    【咱男排心态越来越好, 对面主场且拿到局点,稳定地拿下一攻追平!】
    【这个一攻特关键!帮咱们拖到了“发球神将”的发球轮次……】
    宁洲, 站上发球位。
    这段时间,他没有对业余队发过“bong”的自创球,只有训练结束找时间练几球。
    “不知道退步了没有……”
    宁洲让球身在双手间转动,倒数到最后几秒,维持着手感抛球。
    “bong。”
    宛如初春抽条的柳树,宁洲的发球带着生命力,生机盎然却又在不易察觉间路过你。
    这球宁洲想发后区,排球轨迹高飘远,第一眼判断像界外。
    但球身在旋转,有可能突然下沉……
    r国队一传球员跟着球后退,伤透脑筋。
    经验告诉他们应该放掉,但教练组对宁洲兴师动众的程度,像是在他们太阳穴支了一把枪:
    ‘敢用常理判断他的球试试?’
    一传球员还是接了。
    不仅接,他不敢接到位,谨慎地起高球。
    对于飘球来说,起到这种效果相当理想。
    “幸好接了!”宁洲心脏狂跳。
    他其实手腕没搓好旋转,发远了。
    24:24的分数下,发球失误太伤,所幸对面不敢冒着一传失误的风险赌……
    “呼——”
    宁洲转换成防守姿势。
    联想到花井打二次前专门投来的视线,和一传球员选择接球,宁洲不得不疑惑:
    r国队对自己,是不是过于关注了?
    超出对一般对手的提防程度,宁洲能感受到r国队散发过来的对抗决心。
    “呃,不会吧……”
    宁洲斜挑眉尾:“r国队总不会以为,限制住我,就能限制现在的华国男排吧?”
    r国队的一传虽然只是接高,但球的落点微妙——
    恰好在三米线附近。
    勉强能算上个半到位一传,二传花井脚下却没有动……
    “二传不去调,谁去调?”宁洲思索着,“或者说,不调,直接扣?”
    正如他的猜测,r国队队长从三米线后起跳。
    他引臂,尽可能蓄满扣球力度,扣球预备姿势很有气势。
    华国队拦防调整阵型,集中应对r国队队长的后排进攻。
    “不对!”
    宁洲视野包揽r国队场上所有球员,他发现有一个攻手,错开r国队队长的进攻节奏,慢几拍进行上步。
    他才是扣球人!
    宁洲以最简洁的词提醒队友们:“他传!”
    华国队拦防来不及反应,r国队队长已经在空中扭转姿态:
    从扣球,换成了传球。
    假扣真传。
    磨练技术著称的r国队,最拿手“假扣真传”“假传真扣”。
    别的队伍靠二传晃拦网,r国队的攻手会用这类假动作骗拦网。
    “嘣。”
    此刻,r国队队长侧脸胎记如岁月的沉淀,记录他出神入化的手上细节。
    排球被他从后排3号位,转移到后排2号位。
    真正要扣球的接应配合到位,在华国队破破烂烂的拦网对面,大力扣球!
    扣球落点不在宁洲的防守区域,他抿嘴,无力回天……
    “印昊!”宁洲叫出了仍有救球希望那人的名字。
    印昊向侧鱼跃,单臂救球。
    他的精彩救球,延续了这一球归属方的悬念!
    r国队教练眼皮狂跳。
    在r国队球员们配合假扣真传时,教练一直在观察华国队的拦防。
    可以说拦防线基本被骗散了。
    但有两个人,没有被晃乱节奏:宁洲和印昊。
    宁洲是看到了“真相”,印昊则单纯地全程保持专注,意识到自己被骗一秒钟没耽误,去防另一人扣的球。
    印昊这个自由人很神奇。
    他是飘在云端的轻浮性子,球风却脚踏实地,不夹杂浮躁之气,一球一球全靠硬拼。
    “华国队后方的防卫线,居然靠一个爱吹口哨的桃花眼撑住了……”
    印昊单臂起球后侧滚翻稳住身体:“没防好,接应一下!”
    他单手无法发挥出卸力技巧,扣球的力道仍旧附在排球中,驱使球弹到球网上。
    双方球员一同提高紧惕:“小心弹网球!”
    球网被撞,发出富有弹性的颤音。
    而排球被那股弹性止住冲势,原地弹高,蹭着球网,落回华国队场地。
    【差点运气,球要是弹一下掉对面,很难接,说不定能防守直接得分。】
    【印昊的球感缺了点天赋,不如宁洲防的到位球多。】
    【可是印昊的防守范围大,刚才要不是印昊和宁洲同时在后排防守,这球就落地了。】
    【洲洲还在后排,没办法去调这球,网前的人接一下!】
    【坏了,离球最近的是余柏……千万别触网啊!】
    排球和晃动的球网互相搅动,形成了不停变向的滚网球。
    余柏刚刚拦网落地,见到球网颤抖就猜到扣球被队友防了起来。
    “我接!”
    余柏夹住双臂,单腿跪在滚网球下方。
    队友们盯着他,心惊胆战:这滚网球是长了眼睛吗,次次都找基础最差的余柏!
    连r国队球员都挂着看好戏的表情,似乎在下注余柏会不会触网……
    “注意你们的位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