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

    胤禛觉得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存在,便决定等水幕消失后再来研究相关的事情。
    于是,他就对着胤祥点点头,获得他的回应后又看向水幕。
    *
    水幕中此时展现的正是最后一件被捡到的道具【怡亲王祭文】。
    至于【朱批】在方才的时候和【请安折】同时出现,就没有必要在意。
    就是有点怪怪的是,在十三弟健在的时候,看未来的他给他写的祭文。
    同样的,康熙也觉得怪怪的。
    前面不管是看四子跟十三子的交流,还是看他对十三子的夸赞,他都能忍受。
    但现在,看他写给胤祥的祭文,就有点头痛了。
    【呜呼,哀哉!贤弟仙逝,倏已阅三载矣。音容俨然,遂隔幽明,思念缠绵,与时俱积。】
    很好,知道你跟十三弟感情好,但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渲染是不是有点频繁了?
    胤褆的面色不是多么的美妙,可是,他的不美妙不影响水幕里继续感情浓郁的读着胤祥的祭文。
    【朕兄临御之初,实赖贤弟为腹心股肱之寄。贤弟秉忠诚之至性,展翊赞之嘉谟,凡有关吏治、民生、国政、军计者无不细心筹画,慎密敷陈,务期海宇乂安,苍生被泽……】
    仿佛是被唤醒记忆,不久前水幕中出现过得剧情内容再次浮现在众人的脑海中。
    反复着给他们说明着未来的十三阿哥是多么的优秀,地位是多么的崇高,四贝勒对他的感情又是多么的深厚。
    更不用说,祭文后面的内容如同乐声继续环绕在他们的耳边。
    让他们都无法忽视里面寄托的感情是有多么的深厚,十三阿哥死亡后,对四贝勒的打击是有多么的大。
    甚至是,到了最后,又提起圣上。然而,更多的内容是关于十三阿哥。
    但更让人无法忽视的是,四贝勒在祭文中对十三阿哥的称呼,简单又很随意。
    简直就像是对弟弟的告慰,旁若无人的态度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    就想想,正常情况下,怎么着祭文的称呼也得正式吧!
    可眼前着实不在乎的行为,简直让人心情复杂。
    【朕兄数年以来,追慕皇考皇妣,明发有怀,凄怆曷极,今贤弟又舍我而仙逝耶!既抱终天之恨,更增同气之悲!】
    【……】
    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,水幕中的声音终于停止下来。
    乾清宫内也变得安静无比,似乎大家都沉浸在「雍正」所书写的祭文中。
    无论是「雍正」认为自己的福分不及弟弟,还是必然谨记弟弟的忠言和规劝,不负父亲,也不负弟弟。
    最后,还让弟弟(十三阿哥)在天之灵感到安慰,也在暗中保佑他。
    真的不觉得有什么地方存在问题吗?
    不负父亲也就罢了,不负弟弟
    他们深刻怀疑,难道在四贝勒的心里,十三阿哥的地位就跟圣上一样!
    不过,比起他们的腹诽,胤禟、胤祺、胤俄等人就怨念深厚了。
    好一个贤弟啊!难道就没有别的词可以用了吗?
    这样显得他们很没有地位啊!贤弟、贤弟,感情“贤弟”二字就是指十三啊!
    他们都很不配啊!
    当然,他们也知道,在胤祥的祭文中寻求存在感,实在是有毛病。但想着之前提到他们的内容,通篇称呼冷淡。
    丝毫没有温情,和十三天差地别!
    他们也不是想要有点类似的对待,只是觉得哪怕关系不如十三,可也没有道理如此。
    他们想着……
    结果,还未等他们做什么,水幕随着祭文消失后闪烁出一道激烈的白色光芒。
    刺眼的像是要笼罩住所有人。
    等光芒散去,便浮现出一张卡牌。
    【★恭喜获得羁绊卡★】
    【『羁绊★ssr』埋葬的秘密】
    莫名间,胤礽等人回想起游戏的开始,似乎就是要让他们寻找秘密,但每次出现的都是其它方面的剧情和卡牌。
    现在,与它有关的卡牌出现在他们眼前,是不是就说明只要将它解锁,就算通关!
    第17章
    想到这个可能性,胤礽就有些激动。
    只是,他也清楚,有些事情不能够想得那么简单。在没有真正的得出结论前,它还存在着变化。
    谁也不清楚它是其中的一环,还是他们所猜想的答案。
    无论哪种情况,都有可能发生。
    于是,保持着这样的想法,胤礽对着水幕轻轻一点。
    只见卡牌随着触动,慢慢旋转变淡最后展现出新的场景。
    【雍正八年,怡亲王甍,雍正在养心殿认真的批复着奏折。】
    在场的诸人都能够看到那是封关于进剿之事的报告,虽然除此以外,便是些对于「雍正」的安慰之语,恳请他节哀,注意身体。
    然而,对于这样的内容,画面里的人却是给出不同的答案。
    【“怡亲王仙逝,朕之痛惜苦衷非墨能之能谕,朕方寸既乱而兼乏枢机运筹之助。大兵进剿所关甚巨……”】
    等等!怎么就大兵暂停进剿了?
    虽然知道你是说自己方寸大乱,这未免也太乱了吧??
    正常皇帝哪里会这么做就算未来的十三/十三阿哥死亡了,也不代表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吧?
    还是说十三阿哥就那么重要在场的朝臣只觉得脑袋有点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