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

    “哀家可没提他,长宁总不愿意接近他,缘分强求不得,还得凭着长宁心意。”
    “是啊,听说郡主在顾先生府中病了一场,孟大人去跪守了三日夜,郡主仍然不见。”
    太后掐断那瓶中的花,“所以哀家说,这世上的事情皆有因果,因缘际会,一时错过,又怪得了谁呢?这些苦头也算不得什么苦头,他想要弥补,想要挽回,就还有的是苦头吃呢……”
    福公公摇摇头,笑说,“太后总说郡主像公主,依老奴看,郡主却更像太后。
    公主温柔,看着倔强其实心软,郡主却颇有些百折不回的脾气。”
    太后笑笑,
    将那花又掷回瓶中。
    孟简之听说太后私下里将这事交给郡主和大理寺,并没有说要亲军都尉府插手的意思。中秋节庆之后,便要成行,着亲兵陪郡主去汝宁回乡小住。
    他心中有些烦乱,他知道她想自己去处理,更不想他插手。
    可要她一人山高路远地去汝宁,就快到了冬季,又兼汝宁属献王封地……他……实在做不到。
    他去求了太后,太后却说,亲军都尉府确实事务繁忙,只怕离不开他,仍不让他去,只说让他放心,已遣三队亲兵,一个太医,随行护着长宁。
    他想起那夜,她说,她希望他日后不要再出现在她面前。
    纵然来来去去,她的心思没有变过。
    他知道她有多执拗,因为她曾那般百折不回地喜欢过他,如今,却也百折不回地要丢开他。
    孟简之心中泛起一阵阵酸苦和闷烦,像是钝刀子一下下在心口剜着肉。
    他沿着修长的宫道,缓缓地向前走,宫道旁的垂柳,像是左右摆着,他回忆起,在汝宁时的她,她走在她身边,滔滔不绝地说着河边的柳如何抽了新芽,如何又飞了柳絮。
    回忆将他拉入无尽的悔怨,而她对他的疏离来回拉扯着他的心念,她要回故地,他的思绪也早已要随她一同飞到故地……
    他轻轻摩挲了下衣袖,他做不到看着她离他那么远,哪怕……哪怕他如上一世般用那般卑劣的手段,也要留在她身边。
    入了秋,宫中的桂花开得正好。
    六娘同太后一样都很喜欢桂花,京都皇家园子桂花开得最好的就是在京郊的程园。
    只是因为当年程园给肖臣毅夫妇居住,后来这里出了事,宋献宁在程园亡故。
    所以,程园一直关着,无人问津,只有一两个原就在程园里管事的嬷嬷在这里住着,打扫着程园。
    可太后忽然说,今年的中秋要在程园中赏桂花,众人便又忙着将程园收拾妥当,一时并不能见半分颓败景气。
    中秋家宴,本就只有皇室亲族列席,今年,因为献王和福王的儿子在宫中关着闭门思过,就只有太子和为数不多的公主,郡主县主列席,再就是些旁支的小辈,席上显得有些冷清,又逢秋日,叶子不停地往下坠,只有隐隐的桂花飘香。
    戏台上纷纷咿咿呀呀热闹地唱着戏,越是热闹,就越显得席下面寂寥。
    太后总想着当年献宁在这里的遭遇并没有什么好情绪,可她老人家或许是上了年纪,就是喜欢回忆往事,哪怕是那些不那么开心的往事。
    她今日来这程园就是为了向众人说,她还记挂着,还念着她的女儿。
    众人知太后的心事,便也没有过分的欢乐,席上献了礼物,皇太后去歇息后,便也纷纷退下了。
    六娘在席中浅浅地饮了两杯酒,便起身在这园子中来回溜达。
    她知道,这里是她阿娘去世的地方,她只想……一个人走一走。
    这园子其实很大,可又很精致,梁栋上雕刻的都是当年最时兴的纹饰,有许多花木看起来都很有年月,她走在这其中,在想,她阿娘当然也会走过这些青砖,看过这些梁饰,也照看这里的花草,或许她也会想着等她出生后,带她一同来这看这秋季的桂花。
    她走到桂花树下,矮下身子去捡那树边的桂花,将拾起来的桂花都兜在衣裙上,再拾进她身上带的锦囊中,她想着,过两日可将这些桂花晒了做桂花团子。
    “郡主。”她忽然遇到了院中的一个老妪,老妪正在整理花草,见六娘行过来,上前见了个礼。
    “嬷嬷你,是这园子里的人?”
    “正是,老奴伺候着园子里的花草,已近二十年。”
    近二十年,六娘一怔,那大概是她阿爹阿娘还在的时候。
    那老妪抬头,看了六娘一眼,眸中是淡淡的笑意,“公主还在的时候,也喜欢桂花,这园子中的桂花树还有好多是公主当年新种。”
    说着那老妪蹲下身与六娘一同拾桂花。
    六娘仍望住她,仿佛试图从她斑驳的皱纹中,寻出一点当时岁月的痕迹。
    老妪拾了桂花,便一同放到六娘的锦囊中。
    她像是知道六娘的心事,继续说,“公主最喜欢坐在这湖心亭中纳凉,时常会和将军一起坐在这里说话,我们只是站在旁边听便觉得开心,后来,公主腹中有了郡主和公子,就总是和将军一起坐在这湖边轻手做衣衫,公主当年做的衣衫,仍然留在这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