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3章

    现在招生办在忙着干嘛呢?写录取通知书,赶紧发出去,保证每一位新生,都能在二月底之前,到学校报到。
    校办主任骂了一句:“抢到手,他们又不要,真他妈不是东西。”
    他又说招生办主任,“你们当初就不应该对他们客气,凭什么好的都要让给他们呀。”
    可这些话,现在说起来,已经毫无意义可言。
    招生办主任也叹气:“现在还有中专在录取,你要不要考虑一下?”
    办公室主任骂道:“开什么玩笑啊?她考这么高的分数上中专?哪有这么糟蹋的。”
    旁边埋头写录取通知书的人堆里,一位老爷子抬起头来:“你呀,小叶,不要再折腾了。明年直接考我的研究生。这半年时间,你就专心翻译教材,打打基础。”
    办公室主任跟着点头:“这样好,省的再多花四年时间了。学得好,就应该往深里学。”
    招生办主任想的比他们更深:“小叶还要上班的呀。他们厂里头应该也挺忙的。”
    过教授抬眼看办公室主任:“你开单子呀,把人商调过来,就在我们化学系上班,专门做翻译。”
    如果换成其他考生,过教授虽然会同情对方的遭遇,但最多也就是鼓励对方好好复习,争取来临再考一次大学。
    但是对方是叶菁菁,他就不舍得。
    难得这姑娘基础底子打得特别牢,而且脑袋瓜子非常灵光。
    最最重要的是,她英语很好。
    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,由于国际局势的紧张,国内各大高校也跟着进入战备状态。
    一些高校被裁并,一些高校内迁。这个过程中,大量图书、仪器等设备惨遭毁坏或者散失。
    加上停课闹革命那些年里,造成仪器设备的破坏。
    可以说,化学科研方面,他们严重落后了。
    现在国际局势相对和缓,国家也恢复高考,高校教育逐步恢复正常。
    他们得抓紧时间,尽快赶上国外的先进水平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科研人员熟练掌握外语,对搞研究,意义非凡。
    所以无论如何,过教授都不愿意在再错过叶菁菁这个学生了。
    1月10日,教育部已经发了《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》。
    研究生招生,已经板上钉钉。
    叶菁菁没来的及说话呢,校办主任、招生办主任和过教授,直接进展到了next level。
    啥意思呢?他们在讨论叶菁菁的薪酬了。
    老教授拍板:“就按照研究生的生活费标准给吧,一个月36块钱。”
    平心而论,这个比叶菁菁当工人的工资高多了。
    但叶菁菁完全不觉得自己占学校便宜了。
    因为如果按照翻译稿费的标准算的话,以她的速度来翻译教材,一个月上百块是绝对不成问题。
    翻译稿费的标准可是千字一到五块钱啊。
    不过在这个时代,有工作身份和无业游民,差别很大。
    况且西津大学食堂不贵,洗澡也便宜,36块钱管她吃饭生活,问题不大。
    叶菁菁便识相地没讨价还价,而是一一鞠躬,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帮助。
    把她招进学校,不过是多一个临时工,化学系主任和校办主任各自签了字,然后一张商调函就开出来了。
    校办主任交给她:“我给你们厂里打电话,你拿着这个回厂里,把手续点办了。赶紧的,还能给你多发半个月的工资。”
    他又调侃了一句,“不过我们学校的年货肯定比不上你们厂里。”
    叶菁菁乐了:“哎哟,还有年货呀?那我可真是赚了。”
    哈哈,她才不害怕呢。
    按照纺织三厂的惯例,这会儿已经发年货了。
    搞不好,她能拿两份年货呢。
    第134章 你就抛弃我们了(捉虫) 办手续
    叶菁菁赶紧跑回纺织三厂, 想趁着厂领导下班前的时间,把手续给办了。
    结果这会儿,行政楼热闹得不行, 有人在大叫,有人在大笑。
    叶菁菁听到了熟悉的声音, 是田宁在喊:“我真的没有报考厦门大学啊!是不是搞错了?怎么会是厦门大学录取我呢。”
    她扭头看到叶菁菁, 下意识地喊,“菁菁, 你给我作证,我就是没报厦门大学嘛。”
    话说出口, 她就后悔了。
    因为她猛然意识到,考出了他们全厂最高分的小姐妹,因为突然间发现的家庭出身问题, 与大学失之交臂了。
    叶菁菁却笑眯眯的:“厦门大学挺好的呀, 风景可美了。我去大学问过了,今年大学招生是优先考虑重点大学。你没报考, 分数高,人家学校也会把你先要走了。”
    众人小心翼翼地看她的脸色,个个都感觉好不自在,又替她抱屈。
    不是说好了,只有跟“四人·帮”有染的三种人不能参加高考吗?她不过是突然间多了海外关系,她爷爷又是资本家而已。
    说白了,1949年,她爷爷跑掉的时候, 她都没出生,她都不知道爷爷究竟是什么身份,她也没当过一天资本家的小姐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