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

    问为何一些农家子也不懂,并且害怕去收麦。
    那就是和李耀光一样,开始读书后,家里人总说,读书人不用下地。
    但他们这些生在农家,又没有下过地的人,却是很清楚秋收的辛苦。
    一行人来到一大片田地外面,风吹麦浪,诗意满满。
    可谁都没心情做一首诗来纪念,因为这麦田一望无际,不知收完要多久。
    众学子还以为,就今天一天的,看来他们真的低估了院长的决心!
    罪魁祸首,谁都不知道居然是永熙的杨知府!
    就是他写信给周夫子的时候说,读书人不懂百姓的苦,满嘴只有仁义道德。
    本来只是杨知府和周夫子之间的互怼,结果周夫子却觉得对,然后去找了院长。
    经过众夫子和院长的商谈,才有了现如今看见的满地金黄麦浪。
    书院还很贴心,专门找了个大夫跟着,周夫子还跟李耀明打了招呼,若是有人不对,大夫看不过来,就帮帮忙。
    众学子只得认命,根据院长的划分,以宿舍为单位去收麦。
    “李耀安,你就在后面收拾吧。我们三个年龄比你大,我们三个来收!”王朝拍了自己胸脯,决定让李耀安做轻松一些的活。
    李耀明和李耀光也觉得这样安排好,赞同地点点头。在夫子那里领了农具,弯腰收麦。
    李耀明干农活的速度,比以前更厉害。一个人割到前面去了。
    李耀安就在后面将麦子扎成一把一把的,方便运输。
    李耀光不服输,也提高了速度,剩下王朝坠在最后面。
    “不好了,刘衷晕倒了!”有人高喊,大夫立马跑过去。
    这才刚开始,就有人晕了,也不知道是不是装的。
    五天后,众学子都黑了一个度,一双手也布满了薄茧。
    果然在收完麦子后,被要求写文章。
    这次各个写得真情实感,那些惯会堆砌华丽词藻的,也朴实了些。
    第91章 燕州清河府
    秋收过后,日子就渐渐过得快了起来。
    距离李耀明的婚期就越来越近了。
    崔念念的老家在燕州清河府,李耀明需要去那里亲迎。
    将崔念念接到清江府之后,崔念念再从清江府的崔宅出嫁。
    李耀明接亲是族里的一件大事,毕竟崔氏旁支还是崔氏,对他李氏一族来讲,接触到崔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。
    老族长更是打起精神,招了族老们一起商量。
    一群老人在祠堂外面,你一言我一语的。
    李梁就在旁边帮着添茶递水,偶尔接个话。
    最后敲定,从族学中挑选二十个男丁,再从青壮中挑选二十人跟着一起去。
    老族长甚至打算亲自跟着去,被众人给拦了下来。
    后面又商量起其他的,其中一个族老说:“要跟族里的女子们说清楚,到时候要去耀明家帮着布置才是,可不能让崔家小看了我们。”
    另外一个族老道:“道路得重新平整一下,还要把道路两旁的杂草给清一下。人崔氏来,肯定是坐马车的,一颠一颠的不像话。”
    “哎呀,还得让族里织坊的给族里每一个人都做两件衣服才行,可不能让人瞧不起!”
    七嘴八舌的,李梁跟着附和,后来见他们越说越多,干脆去了族学借了笔墨纸砚,记了下来。
    还没有到腊月,他们就组织着族里的人开始忙碌了。
    云清书院这里,李耀明跟着李耀安的学习方式,追赶着进度。
    因为明年李耀明就会跟着李耀安他们一起去尝试,考取举人。
    李耀光则有些遗憾,不能跟李耀明他们一起去燕州,他也要准备接亲。
    “到时候,王朝你一定要来,请柬我可是一早就写给你了。”李耀明他们在睡觉的时候,一起聊天。聊到婚事,李耀明就再次邀请王朝。
    “还有我成亲,王朝你一定要来,记得带礼物啊。”李耀光连忙跟着说,还讨起了礼物。
    “耀安,你给我画一幅画吧。你的画又值钱,又体面 。”
    “耀光就给我做些药丸子,以后我遇到什么事,好用。”
    李耀明听了,好笑道:“什么人在成亲的时候,要药品做礼物的?”
    李耀光可没那些忌讳:“我不管,你做的药丸子,有些时候是能救命的,这比什么礼物都要重要。”
    李耀明无奈,只得答应。
    腊月二十一,李氏一族目前最浩大的接亲队伍集合了。
    李梁特地在清江府租了二十辆马车,载李家再次添加的聘礼还有去迎亲的人。
    浩浩荡荡,热闹不已。
    爆竹的声音将小吴氏引出门探看,长长的队伍深深刺痛着她的眼睛。
    可是因为李家村中众人的无视,小吴氏曾经不可一世的笑脸,早就被磨没了。
    她的儿子李耀辉年后就是十二岁了,不会下地,也没有机会读书。
    在大房带着老李头和老吴氏走后,她去老族长家哭求过,可到底还是没有求得老族长一丝不忍。
    她和李为两个为了生计,只好自己种地收粮,可因为以前偷懒,现在种地都不怎么会,全靠偷看别人怎么做,才勉强种好。
    小吴氏原本有些白胖的身体,也开始有了黑瘦的痕迹。
    李为现在除了种地,就是在家里骂娘。
    老吴氏和老李头就像不要他们六房了一样,到了县城就没有回来看过。
    有一次在县城碰见高氏,只见高氏戴着银簪子,穿着绸缎的衣服,好不风光。
    “娘,我饿了,我想吃鸡腿!”李耀辉揉着自己的眼睛出了房门。
    “吃!吃!吃!就知道吃!”小吴氏还没有开口,去看了热闹回来的李为却先开了口。
    “你个小兔崽子,读书不行,干活不行,就惦记着好吃的!老子想靠着你,当一回老爷,有奴仆使唤简直比登天还要难!”
    小吴氏见自家男人生气,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,只能看着李耀辉被骂。
    “学了那么久,连个童生都不是。鸡腿就不要想了,吃了早饭赶紧给我读书去!”李为给李耀辉讨了几本书回来,每天就逼着李耀辉看书。
    李耀辉也不敢反抗他爹,只得应声去吃早饭了。
    小吴氏倒是真宠李耀辉,鸡腿没有,中午的时候,给李耀辉单独煮了一个鸡蛋。
    李耀明这边,李耀安是肯定要跟着一起去迎亲的。
    他们坐马车到了清江府后,就乘船北上去燕州。
    他们一行人在船上过的除夕,他们从船家那里买鱼做了一顿鱼肉饺子。
    李耀安还被众人拉着吹了一首欢快的曲子,迎着冬雨,使船里的气氛更加热闹。
    经过十一天的船上生活,一行人终于到了清河府。
    清河府的码头,停靠了很多船只。
    人来人往,车来货装的,一看就比清江府要繁荣很多。
    第92章 亲迎
    一行人刚到清河府码头,就有崔氏旁支的管事,过来搭话了。
    “各位可是清江府李氏一族?我是崔家的管事,特地接了老爷的命令,来这里等候诸位。”崔氏旁支的管事,穿着体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