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

    先是告诉他们,皇上给赐了字。
    再告诉了他们,自己对于京城局势的猜想。
    “我们昨天就知道,皇上给你赐了字。”杨西宁笑着拍了拍李耀安的肩膀,然后推着他坐下。
    “京城的局势波及不到我们,我爹镇守西北,可不好惹。”
    李耀安还是觉得不妥,拉着它的手道:“要不,你们还是出京城避一避吧。”
    “后日,我将随军出发,你们可以接着送我,出京城。”
    杨西宁有些为难,这事她可做不了主。
    “好吧,我问一下我娘。”杨西宁转身去了后院。
    回来的时候,就笑着朝李耀安点头。
    杨家这边解决了,李耀安就回家安排族里来的人。
    “我们不回去。”李槿华听李耀安说,要他们先回族里,有些不舍得京城的经营。
    这一个月以来,他们在京城布置得很好,眼见着就要开业了。
    “是我没有考虑清楚,如今京城的局势紧张,我怕波及普通人。”李耀安示意李槿华坐下,自己安抚着族人。
    “那你应该需要我们,在京城收集消息。”李槿华还是不愿回去,梗着脖子和李耀安说话。
    剩余的人也附和她,没有人想一事无成地回去。
    李耀安无法,只得让丹青去多买些粮食,给他们备上。
    叮嘱他们,注意安全。
    李梁和王氏却是一定要回去的,因为他们是他的爹娘。
    既然他的手里有一道有猫腻的诏书,那李梁和王氏在这里就不安全。
    李梁和王氏也没有异议,毕竟该做的,已经都做好了。
    李耀安又不在京城,他们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。
    后日一早,李耀安坐在随军马车里。
    作为一个文官,不用像武将一样骑着马晒太阳。
    撩开车帘,杨家的人坐在马车里,杨西定一个人朝他挥手。
    李耀安朝他点点头,军队出发,马车缓缓向前。
    走了十来天,一路上,那个神秘的主官还没有出现。
    他安排着人,一路上收买粮食。
    朝廷此次只拨了款,粮食却要自己筹措。
    听说北边军队粮食不多了,李耀安认为提前准备一些比较好。
    晚上安营扎寨,丹青跟着来了。
    他架了火堆,煮着鸡丝稀饭。
    李耀安还在画地形图,这时有人撩开了他营帐的帘子。
    李耀安抬头,一眼就看见了赵晏。
    李耀安嘴角带着笑,眉毛在看到来人时,动了动。
    他站起来说:“我应该叫您王朝,还是十二皇子殿下?”
    赵晏坐在李耀安的书案上,胖胖的脸上还带着令人熟悉的神情。
    “丹青做的稀饭,真是香啊,我待会儿蹭点啊。”
    见李耀安看着他不说话,就站起来,端正了姿势道:“在你面前,我还是王朝啊。”
    李耀安知道,他这是变相地承认了,他就是十二皇子赵晏。
    第144章 边疆被袭
    李耀安看向赵晏,做了一个请的姿势,让他坐在主位上。
    自己找了另一个凳子,坐在旁边。
    赵晏一屁股坐在李耀安刚刚坐的座位上,翻看李耀安画的地图。
    “画得真好,不愧是耀安。”
    李耀安白了他一眼:“你来的目的不止叙旧吧。”
    赵晏放下李耀安画的地图,笑嘻嘻地朝李耀安道:“我爹,也就是当今皇上应该让你帮我带了东西出来吧。”
    李耀安起身从包袱里拿出皇上给他赐的那幅字,递给赵晏。
    赵晏将布帛放平,从身上拿了一个竹片出来,将写着“嘉瑞”二字的纸张挑开。
    再拿出一瓶药水,打开瓶盖,用竹片沾了药水,轻轻抹在布帛的纸张上。
    不一会儿,纸张上就显出了字。
    李耀安上前一看,果然是继位诏书,还盖好了章!
    李耀安将自己“嘉瑞”二字的纸张拿起来,一摸。
    果然比正常的御纸薄!
    拿了油纸将自己的那张纸包好,放回包袱里。
    李耀安走到书案边,拿起茶杯,喝了一口茶才问道:“皇上那里是怎么回事儿?”
    赵晏将继位诏书收好,放到了自己的怀里说:“父皇身体快被拖垮了,几个哥哥又结党营私,不管百姓死活。”
    “我考上举人后,父皇觉得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皇帝,就给了我各种考验。”
    “后面又得知你是我朋友,加上你是我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。”
    “父皇觉得你是祥瑞,又觉得让我当皇帝是天意,于是就私底下给了我继位诏书。”
    “但是,你也知道。”
    “我几个哥哥,哪一个都不是吃素的。”
    “不知道在哪里知道了父皇的身体情况,就到处上报灾情。”
    “一是为了让朝廷批银子,二是为了请父皇让他们去赈灾。”
    “这样有了钱,再在外出时招兵买马,他们可不打算关百姓死活,打算兴刀兵呢!”
    赵晏嗤笑一声,李耀安大抵也清楚了。
    赵晏和当今皇上里应外合,先把赵晏派出去,是为了在那些皇子互相争斗的时候,保命。
    然后赵晏带着继位诏书回去,让他名正言顺继位。
    当今皇上为了百姓有个好君主也是煞费苦心。
    赵晏前面的几个哥哥,想来他都是考察过的,但都失望了。
    赵晏在云清书院的时候,表现得十分接地气,让下地也下地。
    也算是聊过百姓的苦,学识上也考了举人,证明他十分不错。
    只希望,皇上的这番苦心不要白费才是。
    他们谈完之后,丹青才端着鸡丝稀饭进来。
    “公子,外面的是什么人啊,拦我这么久。”丹青进来将稀饭放下,嘴里不停抱怨。
    原来丹青做好了稀饭,早都想进来了,却被赵晏的人拦在了外面。
    好不容易进来了,当然要先和李耀安说。
    结果放好了稀饭,抬头一看。
    自家公子站在一边,自家公子一个好久不见的好友王朝坐在自家公子的位置上。
    “哎呀,王公子怎么在这儿?可吃了晚饭,没吃的话,我去给你装碗稀饭来。”丹青笑着和赵晏打招呼。
    赵晏笑着回他:“没吃,我老早就闻到你煮的饭香味儿了。”
    丹青听了,立马转身出去:“好的,王公子稍等啊,我马上给你装一碗来!”
    赵晏和李耀安一起吃了晚饭,两人聊了聊收粮之类的事,直到在旁边的丹青都打瞌睡了,赵晏才走了。
    一行人紧赶慢赶,在到达北边边境的时候。
    就看到了人间惨状!
    外敌来袭了,提前来袭的!
    根本没有按照往年等秋收后来,他们搞了突袭!
    一行人正要绕山进城,就看到了烽火四起。
    有百姓逃了出来,看到他们也没有停留。
    带着一家子老小,快速朝李耀安一行人来的方向跑了。
    第145章 老将
    守北边边境的是一个老将,叫雷均,今年已有七十来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