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130节

    为了能在结业考试上取得好成绩, 叶满枝当时下了很大功夫死记硬背理论知识, 还经常让吴峥嵘在晚上散步的时候抽查她。
    她那些题目的答案, 对方几乎都能背下来。
    距离进修班结业已有五个月, 她早把这道题的答案忘得差不多了, 而吴峥嵘居然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!
    他扔那本《日日夜夜》还有什么用啊?
    在扔进果皮箱之前, 那本书被他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。
    他连五个月前的理论题答案都背得出来, 这种不正经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忘掉?
    望着一脸无辜的男人,叶满枝气恼道:“你就是不要脸!”
    哪有在大马路上看那种书的?
    她当时紧张得胸口都透不过气了, 生怕被人发现他在看不正经的东西。
    那可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!
    吴峥嵘脸不红气不喘地解释:“你不是心疼那一块钱么,我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,你也就不用心疼了。”
    叶满枝:“……”
    她是心疼一块钱吗?
    她那是担心呀!
    “看个书而已, 有什么大不了的。”吴峥嵘神色自若道,“放心吧,咱们难得出来旅行,我也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床上。”
    假期短暂,他还想带叶来芽多走几个地方。
    “你真是这么想的?”叶满枝问。
    “嗯,你哪个周末不是睡到中午才起床?要是这次的假期全被睡过去了,以后回忆起来很可能会后悔。”
    所以,尽管理论知识增加了,但吴峥嵘并不准备立即实践,事情总要分个轻重缓急。
    小叶同志对这次旅行有多期待,他是知道的。
    叶满枝的目光在他脸上盘桓几秒,确定他说的是真心话,脸上的神色总算有了缓和。
    她舍得把书扔了,却不舍得把人也扔了。
    “那这次就算啦,”叶满枝哼道,“因为你不要脸,我刚才看到一种没见过的水果,都没好意思上前问问。”
    “那咱们返回去找一找。”
    警报解除,吴峥嵘跟她返回车站附近的供销社,买了她没见过的芒果和菠萝。
    夫妻俩终于又和好如初了。
    *
    “名菜美点展览会”预计持续一个月,两人来到广州酒家时,活动已经举办十多天了,但是从饭店所在的街口,一直到饭店内部的两层楼,全都挤满了人。
    叶满枝感觉这展览会里的人比火车站还多,伸手抓住了吴峥嵘后腰的腰带。
    “……”吴峥嵘把她挪到自己身前,“你还是走我前面吧。”
    叶满枝攥着钱和粮票肉票,眼睛不够用似的在各个展位上来回打量。
    每个展位前都贴着单位名称,北园酒家、金陵酒家、亨栈酒家……全是外地人没听过的饭店名字。
    叶满枝不知道哪个酒家好吃,但现场这些菜对她来说,都是好吃的。
    各单位的展台前,摆着招牌菜的样品,每个展位都有至少十几道菜,大师傅会现场烹饪,现场销售给食客们品尝。
    能吃到哪道菜全凭运气。
    为了节省时间,夫妻俩分别去不同摊位排队,半小时后在通往二楼的楼梯口集合。
    叶满枝心里还惦记着孙工媳妇所说的文昌鸡和江南香酥鸽,无论如何,今天要尝尝这两道菜。
    她手里的粮票肉票有限,所以,最先去广州酒家的展位前排队。
    酒家派了专人为市民介绍菜品特色,但叶满枝听不懂白话,便全心全意盯着美食咽口水。
    轮到她的时候,就把钱和肉票递了过去。
    然而工作人员却把肉票给她退了回来。
    叶满枝疑惑道:“不要肉票吗?”
    对方用带点方言口音的普通话答复:“我们这里的国营饭店不收票。”
    “粮票肉票都不要吗?”叶满枝欣喜地问。
    “不要,不过听说年底也要开始收票了。”
    叶满枝喜出望外。
    这是他俩来广州吃的第一餐,没想到广州这边的物资供应这么充足!
    在饭店吃饭竟然不要票!
    各省的供应情况不同,制定的票证政策也不尽相同。
    滨江那边,去年在饭店吃饭也是不要票的,但今年就全都统一收取粮票肉票了。
    出发前,吴峥嵘特意兑换了一些全国粮票。
    这年头,全国粮票俗称满天飞,属于所有粮票里最贵的,‘吃遍省’的省票次之,“本地吃”的市票最便宜。
    为了搞这些“满天飞”,他俩多搭进去好几张“本地吃”呢!
    既然在国营饭店不要票,那她就不用算计着粮票过日子啦!
    除了文昌鸡和江南香酥鸽,她又大手笔地买了骨香鸭片、油泡鲈鱼球、玉液叉烧包……
    与吴峥嵘汇合的时候,两人总共点了将近三十道粤菜和小吃,哪怕展览会的试吃分量很小很小,每种吃一口,也把叶满枝撑得肚皮滚圆了。
    何况她足足吃了三个玉液叉烧包呢!
    “咱们把招待所换到这边吧,找个距离大姐家和广州酒家都很近的招待所。”叶满枝抚着肚子畅想,“然后这几天都来这里吃饭,争取把上千道粤菜的零头吃完。这个叉烧包好好吃啊,掰开还有汤汁流出来,听说是他们那个陈师傅的绝活,只有广州酒家能吃到!”
    “嗯,住过这一晚,明早就换。”接过叶满枝刚买来的金钱虾盒,吴峥嵘问,“你不吃了?”
    叶满枝摇头,支着下巴鼓励道:“你多吃点吧,我看着你吃就满足啦!”
    她实在吃不下了,只能安慰自己,吴峥嵘吃过,就相当于她吃过了。
    在小叶主任的糖衣炮弹下,吴峥嵘将桌上的残羹剩饭全都打扫了。
    从展览会离开,又在景点溜达了半下午,去大姐家拜访时,夫妻俩还是七八分饱的状态。
    两人提着礼物进门的时候,只有大姐夫和外甥在家迎接。
    吴峥嵘笑道:“我姐不去车站接我就算了,我都带着媳妇上门了,她怎么还不见人影?”
    大姐夫哈哈笑:“你姐在单位忙着进货呢,这半个月都是八点以后才下班的,不过她今早说了,这两天会尽量早点回来。”
    郎舅俩熟稔地开了几句玩笑,吴峥嵘正要向他介绍叶满枝时,大姐抱着一个大西瓜进门了。
    见到穿着军装的弟弟,大姐立即将西瓜塞给儿子,而后飞奔过来,热情地在吴峥嵘的肩上拍了拍。
    “你小子是不是又长壮了?我上次在北京见你的时候,你肩膀还没这么宽呢!啧啧啧……”
    “基层单位每天都有训练任务,比机关的训练量大。”吴峥嵘与姐姐轻轻拥抱了一下,笑着介绍,“姐,这是你弟妹,叶满枝。”
    叶满枝的手已经伸出来,准备握手了,却被大姑姐一把揽过肩膀,亲亲热热地说:“小叶,你穿这件衣裳真靓,我眼光不错吧?”
    她没能参加弟弟的婚礼,但是提前邮寄了不少贺礼。
    其中就有一块孔雀蓝的丝绸料子。
    她刚进门的时候就发现了,弟妹身上这件短袖旗袍,就是用她送的料子做的。
    叶满枝笑着比个大拇指:“这料子的质感和颜色都是特一级的,我在滨江那边的商店都没见到这种品质的丝绸。”
    “那当然了,这批货到了我们商店以后,还没来得及放进柜台,就被抢购一空了。我只抢到两块,咱俩一人一块!不过,还是你们年轻人穿旗袍好看,我现在胖得不像样子,用那么好的料子都浪费了!”
    叶满枝瞅瞅面前的姐弟二人,再看看旁边的小胖墩外甥。
    憋笑憋得小腹发酸。
    她在省大老宅那边见过吴家的全家福,但人脸太小,她没发现亮点。
    如今见到了大姐本人,她才发现,吴峥嵘和他大姐居然用的是同一张脸!
    要说他俩是龙凤胎,叶满枝也相信。
    实在太像了。
    吴峥嵘这张脸,放在男人身上是美人。
    放在女人身上也不遑多让。
    吴岱岚身材丰腴,连手背上都有肉窝窝,是这年头难得一见的胖美人。
    叶满枝爱屋及乌,对大姑姐的第一印象非常好,感觉她就是肉乎乎、话很多、亲切热情的女版吴峥嵘。
    她跟大姐两口子打了招呼,又给外甥良宇塞了一个红包,见他顶着一张跟吴家姐弟有九分相似的脸,萌萌地说“谢谢小舅妈”,叶满枝终于没忍住笑了出来。
    良宇的外貌性格跟亲妈是复制粘贴的,待人特别热情。
    大姐夫去筒子楼的公共厨房做饭时,良宇就小大人似的,把自己的玩具手枪拿出来,给小舅妈玩。
    等叶满枝盛情难却,接过来比量几下后,良宇凑过来商量:“小舅妈,你把照相机借我玩会儿呗!”
    吴岱岚在另一边警告:“阿宇!”
    “没事,照相机是咱爷的,”吴峥嵘将相机递给外甥,告诉他哪里是快门,哪里是闪光灯。
    见大姐还在瞪孩子,他笑着问:“听姐夫说,你们单位最近挺忙的,你为了进货的事,一直在加班?”
    “哎,七一刚过完,又要迎来八一了,八一之后很快又是十一。每逢这样的节日,百货商店都要加大供应,我们又是整个华南地区最大的百货商店,上面不允许出现断货的情况。其他东西还好说,从别的地区调货总能调来,但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这样的大件,能生产的只有那几家,订单都排到明年了……”
    吴岱岚是百货商店的供销科长,百货商店的工资高,福利待遇好,否则她也不能吃得这么胖乎。
    但工作压力也确实很大。
    商业系统的供销工作,看的就是人脉关系。
    谁的人脉广,谁就能比别人更早拿到货。
    每逢节假日,都是对各大商店供销科长的一次大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