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190节

    “黑市已经把自行车炒到600块了?”叶满枝的第一反应是,“那工商得管管吧?”
    “呵呵,不是黑市的价格,这就是商店里的正常价格,明码标价,上海永久520元,滨江本地的孔雀牌550元。三哥的自行车是孔雀牌的,零售价550,再加上自行车票的钱,人家出600块,这就是现在的行价!”
    “你弄错了吧?三哥买自行车不是才160多吗?这才两年时间,咋可能变这么多?”
    叶满枝仍是不信。
    计划经济下,商品价格很少会有那么大幅度的波动,米面粮油的价格,七八年都没怎么变过。
    这自行车怎么突然就涨到550块了?
    不过,她想想五块钱一斤的炉果,一块钱一个的圆面包。
    六百块的自行车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四哥继续晃着脚说:“这事怎么可能弄错?你要是不信,自己去商店里看看!要我说三哥这辆自行车还是卖了吧,一转手就能赚四百多块,多划算啊!”
    “划算个屁!”叶守信一拍桌子,“你现在用600把自行车卖了,还能再花600买一辆新的回来不?你有自行车票吗?有工业券吗?买自行车不光是钱的问题,主要是券怎么凑?”
    老三买自行车的时候,只需要钱和自行车票。
    但今年市里搞了工业券,包括自行车在内的很多日常用品都要用工业券购买。
    工业券的数量与工资挂钩,多劳多得少劳少得。
    老叶是七级焊工,工资将近九十块,但每个月也只能得到四张工业券。
    而一辆自行车需要50张工业券,连他都得攒一年,轮到那工资低的年轻人,兴许得攒上两三年才能买到一辆自行车。
    家里的车虽然归老三两口子所有,但他也出了钱,他对外都说那车有他的一份,在车间里特别有面子。
    这会儿老三老四被那600块的价格迷了眼,他们咋不想想,车卖了以后要怎么买回来呢?
    “满桂,你干嘛撺掇三哥卖车啊?你看把咱爸气的!”沈亮妹坚决站在公公这边,“咱爸也出了钱的,他不同意,这车可不能卖!”
    她觉得自家男人有点傻,那自行车是三哥和老叶一起花钱买的。
    他们两口子没出一分钱。
    哪怕真的把车卖了600块,人家也不会给他们分钱。
    那还不如不卖车呢。
    车搁在家里,老叶还为这辆车出过钱,她跟满桂也可以偶尔用用。
    这样多好呀!
    叶满枝瞅瞅四哥,又瞥一眼四嫂。
    合着这两口子还没达成一致呢。
    四哥撺掇三哥卖车,八成可以从买家那边收点好处,否则他干嘛那么卖力啊?
    车留在家里,他也能免费骑。
    四哥只是懒散,又不是傻子。
    “三哥,你要卖车的事,跟我三嫂商量了吗?”
    黄大仙还没下班,叶满枝只能侧面打听一下黄大仙的意见。
    她这个嫂子,从来不在钱财上吃亏的。
    三哥颔首说:“知道啊,她同意卖的,还说卖了钱以后,跟咱爸平分,每人三百。”
    若是双方平分,老叶还赚了呢。
    按照之前的出资比例,他能得到200块就不错了。
    “我不稀罕那三百块钱!”叶守信还是那句话,“我给你600,你能给我按原样弄回一辆自行车不?”
    四哥吐槽:“你哪有600啊?”
    老叶抬手在他脑袋上拍了一下,“我没有600是被谁害的?养你们这几个混账,哪个结婚的时候不得花出去两三百?六个孩子花了一两千块!老子还得供你的吃喝,你要是有份正经工作,我能攒不下六百块吗?”
    眼见老叶要收拾儿子了,屋里的麦多带着三个弟妹,扒着门框看热闹。
    叶满枝不想让闺女目睹四舅挨打的经过,于是跟常月娥招呼一声,抱起闺女回家去了。
    *
    翌日是周末,一家三口难得一起留在家里学习。
    吴峥嵘在书房研究他那些需要保密的工作。
    叶满枝在卧室修改毕业论文。
    吴玉琢小朋友靠在梨花身上,数她那些识字卡片。
    阳光从玻璃窗子流泻进来,温暖了满室的静谧。
    “妈妈!”小姑娘完成了任务,又开始喊妈妈。
    “嗯。”叶满枝将笔帽拧紧,随手从床上拿起一沓识字卡片数了数,“果然每一沓都是十张,宝宝你太棒啦!”
    她抱着孩子去敲书房的门,“吴博士,你工作搞完了没?咱闺女会说话这么大的事,是不是得热烈庆祝一下啊?”
    吴峥嵘瞄一眼墙上的挂钟,正是午饭时间,心知她这是想找个借口出去下馆子了。
    “你想吃什么,咱们今天出去吃点好的。”
    叶满枝纠结了一阵,迟疑着说:“要不去永安饭店吃涮羊肉?”
    他俩平时下馆子通常会选择家附近的国营小饭店。
    但永安饭店是市里比较有名的回民饭店,跟福泰楼、江南春、三八饭店差不多,都属于大型饭店,菜价不便宜。
    她想去永安饭店,主要是想吃一口羊肉。
    他们可以在市面上买到猪肉,却极少能吃到牛羊肉。
    只有隔壁苏工家那样的回民家庭,才能凭票买到特殊供应的羊肉。
    普通市民若想吃羊肉,就得花高价去回民饭店用餐。
    吴峥嵘在闺女的小揪揪上摸了摸,问:“有言,你想吃羊肉吗?”
    小屁孩自打出生就没吃过羊肉,根本不知道羊肉是啥,但还是使劲点头:“想!”
    “那行,庆祝吴玉琢小同志成功开口说话,咱去永安饭店撮一顿!”
    一家三口骑着自行车去了永安饭店。
    吴峥嵘负责驾驶,叶满枝在后座负责跟司机聊天解闷,吴玉琢坐在安装在大梁上的竹制座椅里,瞪着眼睛看热闹。
    叶满枝原本心情挺轻松惬意的,可是坐进饭店,看清菜单上的价格后,她就轻松不起来了。
    一份羊肉半斤的量,加上锅底和调料,每份3块5!
    相当于七块钱一斤啊!
    可是苏工他们买一斤羊肉,才一块四毛六啊!
    这饭店的毛利率也太高了吧?
    叶满枝用菜单掩着嘴,小声说:“建议市里开高价饭店,让货币快速回笼,稳定市场,还是我们省大经济系那位徐主任跟市商业局提的。不知道他本人来饭店,看到这么高的菜价是啥心情。”
    吴峥嵘安慰她:“既然已经来了,就别管菜价了,咱俩也有一年多没吃过羊肉了,这次正好解解馋。”
    话虽如此,但叶满枝还是很克制地只点了一份羊肉,两大一小吃半斤尝个鲜就算了。
    等待铜火锅开锅的时候,叶满枝跟他分享了昨天在娘家遇到的新鲜事。
    “我三哥四哥想把自行车卖了,但我爸不同意。他就是虚荣,当初自行车买回来,他在车间里炫耀了好长时间呢!”
    其实,以老叶家的情况,全家人的工作都在光明街上,哪有那么多机会骑自行车出远门啊?
    把自行车卖了换600块钱,是个挺划算的买卖。
    可惜老叶太虚荣,生怕卖了自行车以后,就再也买不回来了。
    叶满枝给闺女为了点水,突发奇想地问:“老叶不愿意卖车,你觉得把咱家的自行车卖了咋样?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咱家那辆是上海永久的吧?四哥说商店里的永久牌要卖520块,而且还没有货。”叶满枝问,“你当初买车的时候,花了多少钱?”
    尽管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,但吴峥嵘还是准确报了价格:“165块。”
    “咱这辆车没有三哥的那辆新,估计价格没那么高,但是,如果能叫价到550块?你卖不卖?”
    “卖。”
    “这么痛快?你都不犹豫一下啊?”
    吴峥嵘笑:“这有什么可犹豫的?自行车票虽然珍贵,但找找门路还是能弄来的,我当初的自行车票也是花二十块钱找关系买的。50张工业券也没什么,咱俩的工资加到一起,每个月能攒8张工业券,半年就能攒够一辆自行车了。”
    至于自行车的价格,他觉得不可能一直处于这种虚高的状态。
    同样是三转一响,手表和收音机的价格没有太大变化,自行车的价格却翻了将近两番。
    最大的原因也许是自行车对钢材的需求量太大了。
    吴峥嵘自己就是工厂的,钢材的情况他很清楚。
    闻言,叶满枝若有所思地说:“好钢要用在刀刃上,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,肯定要优先照顾重工业的生产任务,而自行车这种轻工业品,对国防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都不大,降低产量是必然的。不过,等到市场形势好转以后,自行车提高产量,价格应该还会回落吧?”
    黄大仙同意把自行车卖掉,也算间接证明了他们这种推测。
    “那我真把自行车卖啦?咱们不用出面,让我四哥帮忙联系买家!”
    “卖吧。”吴峥嵘随意点点头,往沸腾的火锅里指了指,“马上就要有五百多块的进账了,咱们能再点一份羊肉吗?这点东西还不够塞牙缝的。”
    叶满枝知道他饭量大,要是敞开了吃,二斤羊肉都不够他造的。
    想想即将到手的五百多块,她爽快地挥手,让服务员再给他们这桌加两盘羊肉!
    *
    一家三口在永安饭店吃了两斤半的羊肉。
    吴玉琢小宝宝还是小鸟胃,在饭桌上起到一个捣乱和镶边的作用。
    叶满枝眼大肚子小,完全没有发挥出她想象中的战斗力。
    好在她是跟吴峥嵘一起吃饭的,她多点几种不同的菜品,每样吃几口,剩下的都由吴峥嵘解决,没有半点浪费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