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201节

    不然这一下,赵传薪能摔个半死。
    刚反应过来,赵传薪看见人群里冲出来几个人,手里拿着的赫然是英警专用的韦伯利转轮手枪。
    赵传薪想都不想,抬手一枪。
    砰!
    一人当即倒地。
    枪声响起,人群大乱。
    有人尖叫着往港口外奔跑,有人则慌不择路的冲向了轮船。
    赵传薪就地一滚,躲在混乱的人群当中,让几个枪手失去了目标。
    砰!
    赵传薪抽空,又一枪,打倒了一个枪手。
    他手中的马牌撸子此时就是灵魂收割器。
    对方因为人群尖叫四散奔逃,看不清赵传薪位置。
    而此时就席地而坐的赵传薪,只要人群稍微露出个空档,露出的些许枪手的身影,他就补上一枪。
    子弹精准的穿梭过人群的缝隙,总是能击中敌人。
    一个枪手不管不顾的开了枪,结果被一个英国人挡住,英国人中枪痛苦的捂住自己的肚子,拖着血迹继续跑,生命力异常顽强。
    等枪手再看,已经失去了赵传薪的身影。
    他猛然往前跑了两步,推开一个奔跑的路人,地上空空如也。
    然后,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。
    愕然回头。
    「你在找我么?」
    赵传薪乐呵呵的看着他。
    枪手大吃一惊。
    刚想调转枪口,却听赵传薪笑嘻嘻的说:「成全你!」
    抬手,拿着精灵刻刀在他的脑门一扎。
    脑组织立即损坏,宕机的枪手朝后直挺挺仰去。
    脑袋上,多了个汩汩流血的小洞,很小很小……
    人群散尽。
    还剩下最后一个枪手,拿着枪站在原地发懵。
    枪声、同伴中弹的惨嚎、慌乱的人群,这些使得他战战兢兢,握着枪的两只手都开始发抖了。
    等人群散尽。
    他看见了赵传薪。
    赵传薪嘴里叼着鹰骨哨,猛地吹响。
    那人哆哆嗦嗦的抬起手。
    没等他开枪,背后被一股大力击中!
    整个人炮弹一样飞出去。
    赵传薪放下骨哨。
    呵,召唤卑鄙的米山!
    米山一脚将枪手踢飞后,颠颠的朝赵传薪跑了过来邀功。
    赵传薪手里多了一根胡萝卜,塞进了米山的嘴里:「没有白白花钱赎你!」
    赵传薪带着米山到那个枪手身边。
    也不知道被米山踢断了肋骨还是怎么的,这人倒在地上一动不敢动。
    只是不断发出痛呼。
    赵传薪蹲下去,拍拍他的脸颊:「说,你是什么人?谁派你们来的?」
    按照电视和电影里的剧情,反派肯定要咬牙坚持死不松口。
    搞不好还会「呸」的啐你满脸。
    甚至赵传薪已经做好了随时躲避唾沫的准备。
    然而,
    对方面露惊恐和痛苦:「我说我说,我们是大眼胜的人,弥墩发了你的人头悬赏,大眼胜接了悬赏,差佬给发了枪,我们就来找你了。」
    「大眼胜是谁?」
    「大眼胜是胜辉堂的四八九。」
    「什么是四八九?」
    这人快哭了。
    他疼的要死。
    偏偏还得忍着,回答赵传薪层出不穷的问题。
    「四八九,加起来等于二十一。洪门的「共」,拆分开正好是二十一这个数字。所以,四八九代表堂主。」
    赵传薪服了:「本事没多少,幺蛾子倒挺多。以为你们是间谍呢,还玩暗语。」
    他又问了几个包括大眼胜在什么地方的问题,这人最后是疼昏过去的。
    赵传薪才不管他的死活。
    只是一抬头,船已经离开,进入大海中了。
    这……
    他现在犹豫,若跳海追过去,那米山带不走了。
    若不去,那李之桃和吹水驹怎么办?
    最后还是翻身上马,反正李之桃和吹水驹到了天津,身上有他给的钱肯定饿不死。
    让他们等着吧。
    「树欲静而风不止,那老子就会会你们这些魑魅魍魉!」
    李梓钰挑挑拣拣的对弥墩讲了一些赵传薪的事。
    比如他如何从身高长相和行事手段,推测出赵传薪就是赵传薪,凶手也是赵传薪的。
    但是,
    他却没有告诉弥墩关于银行的事。
    李梓钰为人处世有一套自己的原则。
    首先,他在学习上没有狭隘的民族观。他不吝啬任何可以补充自己大脑的知识,无论这种知识出于哪个民族或者国家。
    更不会如同后世一些键盘侠,生拉硬套的强调和诋毁全世界文明出自华夏,西方历史全部伪造,包括金字塔和巨石阵在内的都是钢筋混凝土刚刚建起来的。
    类似这种表面看似好像很骄傲,背里却充满自卑心里的想法,他从未有过。
    他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,学到手了,他觉得他比西方人更优秀。
    但是,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,哪怕目前在港岛从事侦缉工作。
    内地只是目前没有可供他发展的环境而已。
    但他依然是中国人。
    所以,当他想明白了,就不打算交代这件事了。
    那纯属多管闲事,反正没在港岛的银行提款不是么?
    但赵传薪在港岛闹腾伤了英
    警,而这里属于他的工作范围。
    职责所在,一往无前。
    这就是他的行为准则。
    看似矛盾,
    可在其位谋其职,一码归一码,只要对得起自己本心就行。
    当弥墩得知了具体情况后,派人先后找了两个人。
    第一个是大眼胜,他发出了悬赏,并给予隐蔽性好的转轮手枪做武器。
    第二个是郑国华。
    弥墩要求郑国华整合目前港岛混乱的堂口。
    并且强调以后不得有类似赵传薪这类人出现。
    在弥墩看来,华人管理华人便能有效的遏制这种情况。
    洋人—百姓—清廷—洋人
    这是个畏惧链,循环的。
    可在港岛,这条链中少了个环节。
    华人治华人成了最佳方法。
    可能是怕自己压不住场子,也可能是为了显得更加郑重,郑国华邀请了在总督前炙手可热的李梓钰,共同参加这次会议。
    会议在莲香楼举行。
    参加会议的,一共有26个堂口的话事人。
    人多,每个人各执己见,尤为显得他们像一群乌合之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