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772节

    “有点意思。”
    他忽然下潜,到了海底,头顶气泡变成一条线向下延伸,脚下一块地被气体充斥,一只贝类生物暴露在空气中。
    赵传薪浮了上去,快游上岸。
    棉袍已经变得湿漉漉,汲饱了海水。
    他弹了弹手指头,水分立刻从棉袍内析出,悬于面前静立。
    低头看了看,顿时无语。
    棉袍上全是海盐,白乎乎的一片。
    赵传薪分了一团水入口尝尝,全然是淡水。
    这应当是纯水。
    润之领主的致意,操控的其实是纯水。
    赵传薪知道,《旧神法典》世界中出产的各种装备,看似怪力乱神,但其实都有固定的物理规则,并非魔法。
    精神略一松懈,水团落地摔的稀碎。
    赵传薪拍打身上的盐,回头看了看,发现本杰明·戈德伯格已经醒了,正瞪圆了双眼目光炯炯的看着他:“师父,你的修为又有所精进了?”
    赵传薪啐了一口:“最近又看什么闲书?”
    “呃……《封神榜》。”
    “子不语怪力乱神,劝你少看,少儿不宜。”
    “师父你还骗俺你不懂法术?”
    “睡醒了准备一下,咱们继续赶路。”
    “哦……”
    收起了炭炉,拿出阿拉亚板,本杰明·戈德伯格兴冲冲的说:“师父,俺先上,俺先上。”
    玩冲浪板是一种很上瘾的事情。
    保持平衡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。
    赵传薪扬了扬下巴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小心的迈开一条腿踩在上面,试探了一下,觉得还行,两腿同时迈上去,却发现阿拉亚板纹丝不动。
    其实就算是冲浪板也不是这样上的,否则肯定会翻车。
    等上去站定了,本杰明·戈德伯格才发现不对劲,挠挠头奇怪道:“师父,不对劲,为何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?”
    赵传薪笑了笑,也踏入水中。
    干饭急忙跟上。
    干饭和本杰明·戈德伯格踏在阿拉亚板上,阿拉亚板无风自动,而赵传薪却在旁边负手并行,一派仙风道骨,除了后背沾满了盐面……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看看阿拉亚板,再看看赵传薪,饶是他想象力丰富也搞不懂了。
    “师父,这定是水遁之术,姜子牙就懂得水遁术。”
    封神中,哪吒和李靖都会土遁,姜子牙和西海九龙岛的王魔四人会水遁。
    赵传薪如履平地的靠近阿拉亚板,踏了上去,再不像之前那样需要吃力的维持平衡。
    智能陀螺仪为阿拉亚板加速,赵传薪用润之领主的致意操控板子下的海水辅助,速度陡增。
    赵传薪心说:润了润了,真润那!
    这速度,和他自己单独用智能陀螺仪的速度已经不相伯仲。
    干饭发现如此平稳,无论风浪多大,海水都不会蔓延到板子上,于是放心的蹲坐。
    赵传薪给本杰明·戈德伯格和干饭都戴上墨镜,两人一狗在海上风驰电掣,仅用了一个小时,就看见了一道宽宽的海峡,和岸边熙攘往来的热闹贸易港口。
    远远地,师徒二人就能看见岸上大片的回廊式建筑,这些建筑叫骑楼。
    窗楣、立柱、柱廊、凉廊、腰线、阳台、栏杆、雕花……这才是真正的中西结合风格的建筑物。
    “师父,这是哪?”本杰明·戈德伯格诧异问。
    “咱们到椰城了。”赵传薪很高兴,有润之领主的致意的加速,本来还有七八个小时的路程,被压缩到了一个多小时:“再忍忍,马上就到防城,我们就上岸。”
    第568章 昆仑山下来的恶道
    先秦时期,防城属于百越之地,当时这里的人还在刀耕火种生活非常原始。秦朝时期,秦始皇平定百越统一岭南,这里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,中原文化终于被传播了进来。
    有种说法,在汉朝时期,伏波将军马援平定“二征之乱”,在当地留下了一批部卒,时称“马留人”。这些中原人,部分与当地雒越人融合成为了后世的壮族,剩余的则是当地汉人百姓。
    时过境迁,到了清末,法国侵占了越南,以此为跳板,不断地骚扰东兴、峒中边境一线。
    防城地理位置特殊,即靠边线,又临海,更是重中之重。
    说到防城,就不得不提当初的黑旗军。
   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,清朝的地盘上民变四起,太平军是最出名的,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也是其中之一,其成员多半是当地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。
    太平天国失败后,清廷逐渐在防城等地恢复秩序,刘永福被迫率部卒逃到越南北部。
    约么两千多人的“绿林豪杰”,在越南边境扎根,因为他们使用黑旗,所以越南百姓叫他们黑旗军,丝毫不敢招惹这支来自于“天朝”的部队。
    黑旗军不但能打赢清军,还在越南边境线上打退过法国部队。
    但也正是如此,黑旗军被严重高估了,越南被法国入侵,向清廷求救,清廷觉得刘永福和黑旗军是法国的克星,一方面派遣援越远征军,一方面联系刘永福抵抗法国军队。
    然后不出意外的失败了。
    刘永福后来被召回国内,历任南澳、石褐总兵将近十载,被招安后屡遭压制,最后黑旗军在不断和法国入侵者战斗拉扯中,让清廷给玩残了。
    一批老将死的死,走的走。
    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时期,清军水陆皆败,湾湾孤危,清廷就让刘永福带着最后残留的黑旗军去湾湾驻守。
    这是清廷一石二鸟的计策,一方面将这支“异端”部队消耗殆尽,一方面也为了救湾湾。
    1895年,李鸿章和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将湾湾割弃。
    当时的湾湾百姓誓死不肯脱离祖国。
    刘永福为湾湾百姓民望所归,带着众将士和百姓保卫国土。
    后来日本不断地增兵,湾湾绅民做了大总统印,想要让刘永福上位。但刘永福坚定拒绝,说:“区区此印,无能为力。”
    他在湾湾坚持到了最后,日军增兵两万,不断蚕食,在缺兵少粮,人心不稳的情况下,刘永福坚持到了最后一战,终于不敌,落败后逃回了大陆。
    刘永福无疑成为了防城百姓的骄傲。
    但此时的防城,已经成了鱼龙混杂之地。
    孙公武曾派人来这里造反,法国人一直在打这里的主意,繁华的港口迎来了列强各国的间谍……
    赵传薪带着徒弟来到防城港,船夫撑篙好奇的看着踩在一块木板上的两人一狗,想不通他们的动力从哪里来。
    赵传薪穿着沾着白色盐面的棉袍,带着一顶斗笠,本杰明·戈德伯格和他同一副装扮,两人手抄在袖筒里,除了昂首挺胸腰背拔的笔直外,和那些岸上百姓看起来没什么区别。
    赵传薪朝船夫摆摆手:“你好呀,老乡。”
    船夫傻傻地看着,并没有回应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说:“师父,他们一点也不像咱们关外人那样热情。”
    “擦,说的好像你知道关外人啥样似的。”
    可徒弟说的也没错,饶是清末,众多百姓都麻木不仁,可关外百姓在热情方面,多多少少会比南面强一些,这或许是地理位置的原因。
    两人靠岸,赵传薪收起了阿拉亚板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指着自己的鞋说:“师父,鞋湿了,真难受。”
    赵传薪弹了弹手指头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的两只鞋子发出了好像拉动弓弦般的铮鸣,“嗡”,水汽全消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眨巴眨巴眼:这法术好牛逼的。
    两人走在港口,旁边一头水牛正在吃草,放牛娃穿着打着补丁的宽袖短衣,面有菜色,嘴里嚼着一根草棍,低头抬眼好奇打量和他年纪相仿的本杰明·戈德伯格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拿出一块钙奶饼干递了过去:“你好呀。”
    放牛娃不但没接,还警惕的往后退了一步。
    赵传薪照徒弟后脑勺就一巴掌:“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,记住不要胡乱施舍,人家只是穷,不是叫花子。”
    “哦……”本杰明·戈德伯格无语。
    水牛和放牛娃或许只是本杰明·戈德伯格游历途中一道风景,而他和赵传薪又何尝不仅仅是放牛娃眼中的两个过客而已呢?
    一切都是过眼云烟。
    “看似很好吃的样子,衰仔,想哄骗老子没门!”等两人走远,放牛娃咽了咽口水骂道。
    前方的本杰明·戈德伯格问:“师父,咱们现在去哪?”
    “我也不知道。”赵传薪无奈:“待为师找个老乡问问。”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:“……”
    赵传薪找了个挑着担子裹着头巾的当地人,上前问:“老乡,向你打听个事情,最近朝廷要处置一批乱党,直到在哪么?”
    那满脸沟壑的汉子又急又快的咕哝了几句。
    赵传薪撇头:“你能听懂不?”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摇头:“和粤语有点像,但是听不懂。”
    应当是客家话。
    赵传薪想了想,说:“朝廷。”
    然后伸手作刀状,朝自己的脖子划了划。
    那汉子翻了翻白眼,语气激烈的说了几句,然后吐了口唾沫,挑着担子离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