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777节

    但终究没敢跟干饭一般见识,毕竟这也非一条凡狗,赵神仙座下的一条狗,说不定都是超品呢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站在了赵传薪的一侧,小声问:“师父,在黄家大宅里面,你究竟怎么做到的一人分饰三角?”
    牛头、马面和黄老太公,可不是三角怎地?
    赵传薪看了看手表,时间还来得及,就不紧不慢的对徒弟说:“劣迹昭著者百口莫辩,而为师这般光明磊落者浑身都是嘴。你听……”
    旁边树上有一群鹩哥,扯着脖子发出单调的叫声,偶尔有婉转的,还挺清脆。
    赵传薪的左手手掌,忽然发出类似的叫声,但曲调更清脆而多变,结合了树上叫的最好听的几只鸟的声音。
    这声音嘹亮到想不引鸟注意都不行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看着赵传薪嘴巴紧紧闭着,喉结也没有动。但分明声音是从他身上传出来的。
    不多时,竟然有一只鹩哥被声音吸引,从树上飞了下来,在赵传薪头顶盘旋了一圈重新飞回枝头。
    赵传薪继续发出鸟啼的声音,顺便伸出左手。
    也不知这歌声有什么魔力,片刻有两只鹩哥被吸引过来,盘旋两圈,竟然落在了赵传薪的手掌上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觉得和师父出行,每每都有出人意料的情况出现。
    赵一仙如今思维很简单,他称赞说:“定是被赵神仙的仙气所引,连鸟都想要亲近。”
    反正只要学了仙法,一法通万法通,以一而贯之保准没错了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看着他宛如看着制杖。
    赵传薪抖了抖手腕,鹩哥飞起。
    说话间,就到了渡口。
    船夫正在望天。
    赵一仙喊道:“船夫,我等三人渡江。”
    船夫点点头:“几位道公快点渡,眼见着要下雨了。”
    赵一仙疑惑:“不像。”
    船夫招呼他们上船,撑起了篙说:“不会有错。”
    赵一仙撇撇嘴,意思是:咱们各自保留意见。
    赵传薪看见江面游曳一群不太大、但长得很漂亮的鱼。
    这是马口鱼。
    他站在小船边,俯身抬手,正游着的几条马口鱼忽然不由自主的朝船这边涌来。
    它们自然极力想要挣脱,可无论怎么摇头摆尾也无济于事。
    到了船边,赵传薪探身,一手一个,全都抠了上来。
    船夫震惊:“道公施展法术了。”
    赵传薪拿麻绳穿鱼鳃,递给赵一仙:“提着,中午吃。”
    而他自己则操纵润之领主的致意,取一团水,将两手包裹,不断地搓洗粘液和腥味。
    船夫瞪大眼睛,忘记了撑篙,导致小船往下游滑了数米。
    赵一仙有种近水楼台先得月和先知先觉的优越感,提醒船夫说:“别愣着看,赶紧撑篙,待会儿船飘进了海中,看你这汉子如何撑回来。”
    等到了对岸,赵传薪还没走远,船夫忽然跪下来,朝赵传薪背影磕头:“神仙保佑,保佑我家婆娘生个带把的。”
    赵传薪哈哈一笑:“你这汉子,你最好祈祷让女神仙保佑,祈祷男神仙千万别姓王!”
    船夫起身挠挠头,不明所以。
    赵传薪他们向北直走到尖山。
    一路上,人逐渐多了起来,直到来到集市。
    赵一仙指着闹市区说:“据闻就在此地行刑。”
    赵传薪略一打量,那黄福廷选址显然是用了心的。
    西北边是大片的稻田,东边是大路,大路的旁边是钦江,仅有南边是百姓的居住区。
    只要扼守住南边,剩余方向一览无余。
    附近已经有清军开始布防,闻讯而来看热闹的百姓也开始聚集。
    那船夫说的没错,天上乌云涌动,显然有了要下雨的征兆。
    但下雨也浇不灭百姓看热闹的热情。
    同时来凑热闹的,还有一群骨瘦如柴的野狗。
    只是这次,它们不敢嚣张,夹着尾巴躲在角落里,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。
    赵传薪左右打量,想从百姓眼里看出点激愤之情。
    但他看到的要么是一双双乌云下空洞的眼睛,要么是嬉笑着对那些同样懒散嬉笑的清军指指点点。
    咦?
    报纸上不是说,这里的百姓慷慨激昂,多有暗中资助义军者么?
    为何赵传薪看到的是不同的场景?
    清军的人数逐渐增多。
    但是他们也没有如何严密的布防,几个人一组,零零散散的大摆龙门阵,不知在谈些什么。
    有底层的军官,多半也是瘦骨嶙峋,手按在刀柄上,极力的摆出威武模样,却显得滑稽可笑。
    渐渐地,赵传薪笑不出来了。
    当雷声滚滚时,正主终于到了。
    大群清军,押送一个个头发凌乱、破衣烂衫,脏兮兮老远散发古怪味道的百姓,用绳子系成了一串赶了过来。
    没有刽子手,只有扛着快枪的清军。
    这是因为,刽子手的“出场费”过高,出场一次至少要拿1-4块大洋,或许被斩首的家属还有上供,以至于让囚犯死的痛快别遭罪,这都是灰色收入。
    而今天要杀的人太多,刽子手也不够用。
    如果计件算钱,那老鼻子钱了。
    还不如直接用弹药划算。
    百姓终于有了点反应。
    但不是高呼什么“大清要亡了”,或者是“狗官不得好死”之类的话,他们单纯是即将要看热闹而兴奋而已。
    一个读书人,凑近了赵传薪说:“方外之人,也喜看杀头?”
    赵传薪:“滚。”
    “你这道士如何骂人?”
    “草拟吗的再不滚不光骂,老子弄死你。”赵传薪目露凶光。
    读书人骇然,这道士的目光太凶,他灰溜溜的跑开了。
    赵传薪大庭广众的就开始脱道袍。
    鞋和裤子都是现成的,只是换上了大衣。
    他对赵一仙说:“躲远点。”
    赵一仙想说点硬气话,可又看见那些荷枪实弹的清军,只得吞咽口水,拎着一挂鱼,混入了人群当中。
    本杰明·戈德伯格却浑不在意,留在了当场。
    赵传薪左右逡巡,想找到熟悉的身影,可惜不知道双喜和王隆藏在哪里。
    说实话,他本不想参合。
    做任何事都会付出代价,造反更是不例外,战场上死亡的更多。
    他今天主要是为了救双喜和王隆来的,生怕这两人干什么傻事。
    可到了现场,他心底莫名升起了一股无名业火。
    百姓没有任何物伤其类的伤感,赵传薪也没见着孙公武派人来救这些绝望而将死的可怜人。
    他也看不着有什么“百姓觉醒”的迹象。
    连他妈的清军本身,都表现的很敷衍,一个个好像二流子,哪有点军人的模样?
    那边已经将囚犯排好,而持枪行刑的清军,开始填装弹药,拉栓。
    赵传薪排众而出,一个维持秩序的清军终于长点心,知道上前阻拦一下。
    而赵传薪掐住了他的脖子,一个头槌过去。
    砰!
    清军白眼一翻,倒了。
    其余维持秩序的清军大叫着围了过来,赵传薪露出了狰狞的笑,叫你们敷衍,叫你们麻木,马勒戈壁的今天就惊醒你们好了。
    此时,密集的雨点也开始落下……
    第572章 此人不可匹敌
    晚清有很多怪象。
    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,列强攻打紫禁城,百姓乐呵呵的帮忙运送物资,主动帮忙架梯子,甚至率先登上墙头,在上面接应。
    有个词叫夹道欢迎,他们是夹墙欢迎。
    如果说这是因为慈禧不得人心,百姓巴不得清朝灭亡。
    那么另一件事,就令人胆寒了。
    日俄战争期间,辽地的百姓,有的给日本人充当间谍,被沙俄人捉到处死,刑场上百姓乐呵呵的看热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