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1127节

    好好好,那就干吧。
    他猛地坐直了身体,脸色肃然:“战争?万万不可……”
    这是第一反应。
    可旋即身体松垮下来。
    他说不可有个卵用?
    在赵传薪那,有意见可以提,好不好使不一定。
    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,资本-主义内部就已经激进的向帝国-主义阶段迈进。
    西方列强,不再关注商品生产与销售,而是转过来对殖民地的关税打起了主意,将重点放在了关税的高低上,进口关税下降,而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,降低资本流通的壁垒。
    独占的经济控制权,就是政治吞并的先声。
    清廷举债,地方倒霉,便开始以各种名义让百姓交税,甚至以预征、预借之名明抢。
    那才叫真的名不聊生,才是导致许多人背井离乡的根本原因。
    张寿增想到之前赵传薪笑嘻嘻的对他说的一番话:“这是你自己要做事的,不是我逼你的,对吧?”
    我焯,当时他就觉得好像被坑了,今天听了姚佳的话,他果然是被坑了。
    原来这讨要关税权的差事,不是请客吃饭,不是做文章,不是绘画绣花,不能像其他清廷要员讨要主权那样雅致,那样从容不迫,文质彬彬,那样温良恭俭让。
    是急头白脸的讨要。
    张寿增冷汗涔涔,心说自己会不会让俄人当场打死?
    两国开战,不斩来使。
    想来不会的,嗯,一定不会的。
    正想着呢,赵传薪推门而入。
    因为还没有搬到新建的扩增府衙办公,两人是在厨房摆茶摊,赵传薪一进门正好看见二人。
    “呦,喝茶聊天呢?这大雪天的,你们两位可真是惬意。”
    两人起身见礼。
    赵传薪摆摆手:“我刚从那屋出来,说两句就要走。”
    张寿增有种不妙的预感。
    赵传薪果然看向了他:“不是交给你个差事么,让你去和毛子交涉关税的事?明天你就去告诉他们,在满-洲里驻军,我先不管,但这里陆路进出口关税,须得交给咱们胪滨府。”
    张寿增:“……”
    怕什么来什么。
    果然!
    他干巴巴的问:“若是他们不肯呢?”
    赵传薪龇牙笑:“我会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。”
    他已经做好了爆水晶的准备。
    你看,有的人看到800章还是个弟子,心里没点数?我不计较这些,但你在外面看不要紧,有不顺眼的地方回来喷我那肯定不行。看正版的可以喷我,我接受,但你算什么东西?
    说你呢,“无尽的寒冬”,狗一样的东西,发言粉丝值门槛设置低了把你漏出来了是吧?
    第812章 我劝你慎言,否则人头落地
    不能怪赵传薪好像疯了一样,非得去挑拨毛子的神经。
    《辛丑条约》签订后,1861到1865年间的赔款债务,仅关税就占40%,海关几乎成了列强的出纳机关。
    东清铁路一年的货物吞吐量数额巨大,泼天的富贵,赵传薪岂能放过?
    张寿增无言。
    赵传薪仿佛没看见他脸上的为难,拍拍他肩膀说:“努力啊鹤岩,我看好你。”
    说完推门而出,没入风雪当中。
    赵传薪没有回山腰小屋,他套上了炎魔内衣保暖。
    踩着缥缈之旅,赵传薪越过了边境。
    因为风雪缘故,路途可视度低,全靠智能陀螺仪感知提供方向。
    赵传薪能在广袤的草原上记住路,全靠智能陀螺仪。
    它虽然只有一里多地的感知范围,但却能记住经过的地形和路线。
    东清铁路是西伯利亚铁路的支线,而东清铁路全程呈丁字形,在长-春府向南属于东清铁路支线。
    越过边境,赵传薪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走。
    这条铁路子在未来全部建成后,几乎跨越地球周长的1/4里程。
    这条铁路给沙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在火车的轰鸣声中,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迅速繁荣,这几十年从原本200多万人口,已经增长到了800多万。
    人多,一座座城市便拔地而起,这个发展步伐,被国际上誉为“美国速度”。
    西伯利亚也成了沙俄主要的农牧业基地。
    俄人主要食物中,谷物提供了75%热量,畜牧食物占11%,土豆提供8%,鱼、蔬菜和水果提供6%。
    因为沙俄的谷物种植种类单一,天气对谷物生产量有很大的影响,种植面积常年不变,所以产量忽高忽低。
    在1891年的时候,沙俄出现过一次大饥荒。
    后面十来年渐渐好转,每年又可以出口到欧洲列国600到900万吨的谷物。
    而广袤的西伯利亚,是这些出口粮食的主要产区。
    西伯利亚铁路,将粮食源源不断的向西运输。
    赵传薪沿着铁路线一直走,下赤塔各个村庄和镇子不断掠过。
    跑了一个多小时,终于到了个货运场,赵传薪看见了工人正在往列车车厢装载圆木。
    这是一列每节40吨载重的木材车,两个车头串联,能拉二十节车厢。
    赵传薪到的时候,装货已经收尾。
    紧随其后是进货场的马拉棚车。
    棚车是专门运粮的。
    木材、煤炭和矿石等都有专门的货位,粮食却必须装仓。
    等木材车挂上车头开走,赵传薪溜进货场,随着棚车摸到了仓库。
    里面满满当当全是小麦、黑麦。
    赵传薪直接将秘境装满,差不多75吨粮食,扭头就走。
    耗时1小时15分,抵达新巴尔-虎右翼南面,随便找个鸟不拉屎的地方,打开《旧神法典》传送来一座沙丘。
    这几天“我”都在赶路,赵传薪延长了刷新进度,动辄就传过来一座沙丘搞建筑。
    戴上泥抹子手套,以最快速度立起一座6米左右直径、4米高的石塔,在高处开几个通风口后,胡乱将粮食装了进去,顶部封口。
    全程在沙丘上作业,根本不管这石塔造的是否美观,只要能立住就行。
    顺道又跑去了新巴尔-虎左翼,在南部的林区旁造了两座石塔。
    看看手表,才九点半,赵传薪踏着缥缈之旅再次越境。
    老马识途,轻车熟路。
    找到之前那货站,又搬了70吨粮食回来,几乎将货站粮食清空。
    无论是口袋科技还是秘境空间,主要材料是深海沉积物。
    不可能像房子那样,想打造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。经过赵传薪扩充,秘境容积大致在130立方米左右,但形状不圆不方,极不规则。
    除了必要携带的武器,70吨粮食的装载能力已经相当惊人。
    运了两趟,赵传薪也有些疲惫,回到山腰小屋倒头就睡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第二天,张寿增带人去满-洲里和吴萨缔谈判。
    只是这次不光吴萨缔一个,他还带着另外几人。
    吴萨缔给张寿增介绍:“这位是普提洛夫少将,这位是勘界委员儒达诺夫,这位先生是东清铁路公司总办霍尔瓦特,这位先生是副总办达涅尔。此次会谈,由我们五人代表俄国共同做出决定。”
    张寿增吃了一惊。
    这几位可都是重量级选手。
    恐怕,要不是赵传薪横空出世,他肯定没机会见到这几位。
    不但如此,又有人推门而入。
    张寿增抬头张望,见来人竟然是呼伦兵备道的道员宋小濂,身后跟着垦务局的黄仕福。
    他满脑子问号,为何将这二位叫来?反正不是他叫的。
    吴萨缔笑着说:“这两位,我就不必多作介绍,想来张总办很熟悉。”
    张寿增赶忙起身行下属礼。
    宋小濂黑着脸没说话。
    黄仕福瞪了张寿增一眼:好你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,现在是不是和赵传薪穿一条裤子了?
    张寿增只是苦笑。
    众人落座。
    吴萨缔开门见山:“张总办所言,胪滨府在满-洲里设卡收取关税,恕我们不敢苟同。”
    自从昨夜赵传薪和他唠了几句后,张寿增就明白赵传薪的态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