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2章
她给四爷送信,叫他注意动向,便不再管了。她的注意力在各国战备情报,此乃重中之重。
此消息传到赵国,赵偃一下一下重重的拍在案几上:“天不亡我赵国!天不亡我赵国!”说着,眼泪便下来了,他朝外指着:“宣召庞煖!宣召庞煖。”
庞煖来见:“大王,臣请出使楚国。”
善!善!速去!速去!
又是一年春,庞煖坐于车架之上,看着荒芜无人耕种的田地,笑了。
赵高此次随行,他问说:“老将军……心情甚好?”
庞煖越发笑了,指着荒芜的田地:“此法,不仅可耗费秦国粮草,使得他无法打持久之战;而且,可避免六国贵族尽皆好财,被秦国所收买,不愿出兵。”
赵高:“……防秦国以钱财贿赂列国勋贵官员?”
“正是!想那韩国,何以灭也?甘罗一小儿,持金饼四下贿赂,其结果呢?只余张平一忠臣。我赵国亦当有此防备。”
庞煖说着,便冷笑连连:“而今呢?贿赂之金才几何?若无人耕种,田地荒芜,此尽皆其封地,损的乃是勋贵之利益。
贿赂之金有数,损田地丢失之利益不可数,如此,他们便别无他选!除了出兵征伐,震慑秦国,使其收敛,甚至以此为要挟,迫使秦国归还逃民,将再无办法。”
赵高不住点头:“受教了!受教了。”
楚王并不想出兵,“赵使,我秦楚联姻,百年有余。彼此交好,情义甚笃。赵王遣使来,寡人为难呐。”
话才落下,屈鹏便道:“大王,臣以为赵使所言,甚是有理!而今,秦国朝堂已乱,丞相之争越演越烈,此乃兴兵伐秦最好时机。”
楚王皱眉,欲要质问:之前尔等并非此态度。
可话还未出,便有官吏出列:“大王,秦国朝阳是否真乱,臣不得而知!但臣知,我楚国逃民比往年增加一倍有余。而今春耕在即,田地荒芜。”
楚王大惊:“此话当真?”
“当真!”
“寡人之民弃寡人而去,何也?尽皆刁民乎?”
这臣子往下一跪:“大王,民非刁民。”
“如何不是刁民?庶民不耕作,国何以为国?农耕,国之根本也。弃田不耕,如何不是刁民?”
“庶民不事农事,此并非庶民之罪!屈、景、昭三家圈地占田,于庶民征收重税。民耕于田,若依旧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,莫说养亲养子,便是己身亦不能养活,民焉有不逃之理?
于民而言,食大为天,若去秦国饿不死,如何能不去?而今,三家大肆抓捕逃民,亦不能止。若是此境况不能改,莫说兵源不足,便是军粮亦是岌岌可危。此时,屈大人若再不同意征伐,楚国自亡矣!”
昭略怒斥:“狂士!癔症耳!在朝堂之上,岂容尔大放厥词!”说着,朝外喊道:“甲士何在?拉下去!”
此人朝上大喊:“大王——臣可一死,可楚不能这般亡于三姓之手!楚不能亡于三姓之手!”
楚王坐于王位之上,大哭出声:“想我楚国,曾方圆五千余里,何等大国?想我楚国,曾亦是带甲百万,何等强国?而今?而今呢?尔等著姓大户,圈占田地,盘剥于民,寡人竟是不得护?”
他愤然而起:“而今楚国这般境况,寡人日日心惊担颤,唯恐哪一日醒来,便为亡国之君。不若,这王位,尔等拿去!尔等拿去,如何?”
大殿之内,尽皆跪伏:“臣万死——臣万死——”
楚王拂袖而去,然紧跟着便有侍从跟来,低声道:“屈大人问询,兴兵之事,可否能应?”
分明就是不得不应!
楚王起身,站于内室徘徊,而后吩咐:“宣召项燕!”
项燕见大王,“大王有何吩咐。”
楚王一脸丧气:“伐秦之事,只能应下!”
项燕:“……”本就当应。
“此次,你领兵。”楚王低声道:“但,寡人所剩家底过半交于你手。此人手,你如何带去,亦当如何带回。”
项燕:“……”
楚王一脸哀求之色:“三家封地皆有私兵,寡人若无将士在手,他日寡人丧于三家之手,又当如何?卿难道忘了’三家分晋‘旧事么?”
意思是:出兵是态度,做个样子就回来,千万别把老底子给折了!
第781章 秦时风韵(108)三更
一趟楚国之行,说服了楚国出兵。
庞煖带赵高得去魏国,说服魏国出兵。
路途遇雨,一耽搁便是十数日。便是能动身,路途亦是难行。
赵高坐在车架上,路上话甚少。魏国这般境况,如何与秦抗衡?只赵、魏国两国看来,尽皆非秦国之敌手。便是两国联手,亦非秦国之敌!
而魏国……魏国!赵魏边境从未安宁,之前若不是秦长公主坑了郭开,赵魏不就打起来了吗?为此,赵国失了廉颇,损失极大。
而今再去魏国,会如何?
“暴秦恶赵!”魏王冷笑连连,“伐秦,该!与赵国共同伐秦?不该!寡人怕背后之箭自赵来。”
魏无忌:“……”此等大事,焉能以好恶来分?他便道:“大王!赵使已至。魏赵征伐百年,然此次则不同!秦若兴兵东出,韩收入囊中之后,赵便为下一个必征伐对象。此时,赵最大之敌乃秦国,并非魏国。此时,赵求和之心为真,您所言背后谋算之事,赵不敢做。”
魏王沉默,看向魏无忌:“寡人不欲出兵……”
“大王,军中请战之声甚大。”魏无忌看向大王:“大王要枉顾军中将士呼声么?将士有勇,敢效以死命。君王却无一战之勇么?”
魏王:“……”激将之法?亦或是以尔在军中之威胁迫君王?
他满面怒色,一点点收敛,而后道:“既然军中请战之声渲然,那便请赵使!”
庞煖在朝堂之间见魏王,初一见面,魏王便直接道:“寡人知你此来何意,然则,寡人有顾虑。怕赵国暗算于魏国!”
“岂会?诸国为盟,歃血为誓,岂可背信弃义?”
魏王大声笑了,嘲讽般的问道:“背信弃义?赵王可曾有信义?赵王之信义,便是赵佾死的不明不白。”
庞煖极尽隐忍:“魏王,我王诚心诚意……”
“诚心诚意,乃是知赵国危在旦夕,且赵非秦国敌手。而今,你赵国求我魏国,并非魏国求助于赵国……”
庞煖应话道:“若赵不存,魏楚危矣!赵乃魏楚之屏障,屏障存,魏楚安;屏障不存,魏楚亡,亦不过是年五载之事。此伐秦,为赵,亦为魏楚。
两国之间,当摒弃恩怨、偏见,唯有如此,才能合力抗秦。至于我赵国公子为何死,如何死,此乃赵事,与而今事无甚干系,亦与人之品性,无干!”
魏王沉吟:“此言有理!不论赵偃是君子,亦或是小人,利益一致,可合作。”
说着,便看向魏无忌:“寡人信不过赵人,因而对此次伐秦,未有乐观之念。若是耗费极多,最终却伐而不胜……寡人无颜对子民呐。”
魏无忌:“……”他忙道:“此乃为国之策,便有不胜,此亦乃兵家常事……”
魏王反问:“卿亦无必胜之念么?”
“并非如此!”魏无忌忙道:“臣以为,若为国故,不当瞻前顾后。”
魏王一脸沉吟模样:“若是君如此坚持……寡人倒是不好阻拦!既然如此,那一切以君之意为先。”
魏无忌忙允诺:“臣即日整军。”
赵高全程听着,这分明就是君臣在较劲。此战若是胜了,当然好,此乃魏王之功也;此战若是败了,魏王此言便可将罪责全推在魏无忌身上。此可打击魏无忌于魏国的威信。
君臣不和至此,魏国休矣!
是的!魏王密诏亲信将属:“魏无忌曾窃符救赵,曾杀我魏国将领夺军权,更曾逃亡赵国十年,而今,他又力主以赵为首伐秦,你当防备,他牺牲我魏国将士之命,再助赵国。并非寡人多疑,而是,他曾做过此等事,不得不防!”
“诺!臣定当谨慎,不论何人,休想以我魏国将士之命铺路!”
“善!”
莫管魏国君臣如何,在庞煖看来,又说服一国。
有楚、魏两国应答,燕国是否容易说服呢?
至燕国,已然五月,天热了起来。
燕王喜听闻赵国使臣来联纵,他哈哈哈大笑起来,撩起衣袍,附身问太子姬丹:“如此说来,赵国危矣!此时,若是对赵兴兵,若何?赵国必不敢打,那不若割城池于燕……”
姬丹:“……”他急忙摇头:“不可!父王,万万不可。”
燕王喜斜睨太子一眼:“胆小若鼠!寡人何以生出此等劣子。那赵国李牧,而今还在燕国边境虎视眈眈,此时与寡人联纵,赵国可有诚意?”
姬丹低了头,半晌才道:“儿曾与嬴政同学,秦人之心,秦人之性,秦人之志向,儿深受感染。赵国并非危言耸听,秦国一吞天下之雄心,一直尚在。
<a href="https:///yanqing/03_b/bjzgr.html" target="_blank" class="linkcontent">https:///yanqing/03_b/bjzgr.html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<a href="https:///zuozhe/linmuer.html" title="林木儿"target="_blank">林木儿
此消息传到赵国,赵偃一下一下重重的拍在案几上:“天不亡我赵国!天不亡我赵国!”说着,眼泪便下来了,他朝外指着:“宣召庞煖!宣召庞煖。”
庞煖来见:“大王,臣请出使楚国。”
善!善!速去!速去!
又是一年春,庞煖坐于车架之上,看着荒芜无人耕种的田地,笑了。
赵高此次随行,他问说:“老将军……心情甚好?”
庞煖越发笑了,指着荒芜的田地:“此法,不仅可耗费秦国粮草,使得他无法打持久之战;而且,可避免六国贵族尽皆好财,被秦国所收买,不愿出兵。”
赵高:“……防秦国以钱财贿赂列国勋贵官员?”
“正是!想那韩国,何以灭也?甘罗一小儿,持金饼四下贿赂,其结果呢?只余张平一忠臣。我赵国亦当有此防备。”
庞煖说着,便冷笑连连:“而今呢?贿赂之金才几何?若无人耕种,田地荒芜,此尽皆其封地,损的乃是勋贵之利益。
贿赂之金有数,损田地丢失之利益不可数,如此,他们便别无他选!除了出兵征伐,震慑秦国,使其收敛,甚至以此为要挟,迫使秦国归还逃民,将再无办法。”
赵高不住点头:“受教了!受教了。”
楚王并不想出兵,“赵使,我秦楚联姻,百年有余。彼此交好,情义甚笃。赵王遣使来,寡人为难呐。”
话才落下,屈鹏便道:“大王,臣以为赵使所言,甚是有理!而今,秦国朝堂已乱,丞相之争越演越烈,此乃兴兵伐秦最好时机。”
楚王皱眉,欲要质问:之前尔等并非此态度。
可话还未出,便有官吏出列:“大王,秦国朝阳是否真乱,臣不得而知!但臣知,我楚国逃民比往年增加一倍有余。而今春耕在即,田地荒芜。”
楚王大惊:“此话当真?”
“当真!”
“寡人之民弃寡人而去,何也?尽皆刁民乎?”
这臣子往下一跪:“大王,民非刁民。”
“如何不是刁民?庶民不耕作,国何以为国?农耕,国之根本也。弃田不耕,如何不是刁民?”
“庶民不事农事,此并非庶民之罪!屈、景、昭三家圈地占田,于庶民征收重税。民耕于田,若依旧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,莫说养亲养子,便是己身亦不能养活,民焉有不逃之理?
于民而言,食大为天,若去秦国饿不死,如何能不去?而今,三家大肆抓捕逃民,亦不能止。若是此境况不能改,莫说兵源不足,便是军粮亦是岌岌可危。此时,屈大人若再不同意征伐,楚国自亡矣!”
昭略怒斥:“狂士!癔症耳!在朝堂之上,岂容尔大放厥词!”说着,朝外喊道:“甲士何在?拉下去!”
此人朝上大喊:“大王——臣可一死,可楚不能这般亡于三姓之手!楚不能亡于三姓之手!”
楚王坐于王位之上,大哭出声:“想我楚国,曾方圆五千余里,何等大国?想我楚国,曾亦是带甲百万,何等强国?而今?而今呢?尔等著姓大户,圈占田地,盘剥于民,寡人竟是不得护?”
他愤然而起:“而今楚国这般境况,寡人日日心惊担颤,唯恐哪一日醒来,便为亡国之君。不若,这王位,尔等拿去!尔等拿去,如何?”
大殿之内,尽皆跪伏:“臣万死——臣万死——”
楚王拂袖而去,然紧跟着便有侍从跟来,低声道:“屈大人问询,兴兵之事,可否能应?”
分明就是不得不应!
楚王起身,站于内室徘徊,而后吩咐:“宣召项燕!”
项燕见大王,“大王有何吩咐。”
楚王一脸丧气:“伐秦之事,只能应下!”
项燕:“……”本就当应。
“此次,你领兵。”楚王低声道:“但,寡人所剩家底过半交于你手。此人手,你如何带去,亦当如何带回。”
项燕:“……”
楚王一脸哀求之色:“三家封地皆有私兵,寡人若无将士在手,他日寡人丧于三家之手,又当如何?卿难道忘了’三家分晋‘旧事么?”
意思是:出兵是态度,做个样子就回来,千万别把老底子给折了!
第781章 秦时风韵(108)三更
一趟楚国之行,说服了楚国出兵。
庞煖带赵高得去魏国,说服魏国出兵。
路途遇雨,一耽搁便是十数日。便是能动身,路途亦是难行。
赵高坐在车架上,路上话甚少。魏国这般境况,如何与秦抗衡?只赵、魏国两国看来,尽皆非秦国之敌手。便是两国联手,亦非秦国之敌!
而魏国……魏国!赵魏边境从未安宁,之前若不是秦长公主坑了郭开,赵魏不就打起来了吗?为此,赵国失了廉颇,损失极大。
而今再去魏国,会如何?
“暴秦恶赵!”魏王冷笑连连,“伐秦,该!与赵国共同伐秦?不该!寡人怕背后之箭自赵来。”
魏无忌:“……”此等大事,焉能以好恶来分?他便道:“大王!赵使已至。魏赵征伐百年,然此次则不同!秦若兴兵东出,韩收入囊中之后,赵便为下一个必征伐对象。此时,赵最大之敌乃秦国,并非魏国。此时,赵求和之心为真,您所言背后谋算之事,赵不敢做。”
魏王沉默,看向魏无忌:“寡人不欲出兵……”
“大王,军中请战之声甚大。”魏无忌看向大王:“大王要枉顾军中将士呼声么?将士有勇,敢效以死命。君王却无一战之勇么?”
魏王:“……”激将之法?亦或是以尔在军中之威胁迫君王?
他满面怒色,一点点收敛,而后道:“既然军中请战之声渲然,那便请赵使!”
庞煖在朝堂之间见魏王,初一见面,魏王便直接道:“寡人知你此来何意,然则,寡人有顾虑。怕赵国暗算于魏国!”
“岂会?诸国为盟,歃血为誓,岂可背信弃义?”
魏王大声笑了,嘲讽般的问道:“背信弃义?赵王可曾有信义?赵王之信义,便是赵佾死的不明不白。”
庞煖极尽隐忍:“魏王,我王诚心诚意……”
“诚心诚意,乃是知赵国危在旦夕,且赵非秦国敌手。而今,你赵国求我魏国,并非魏国求助于赵国……”
庞煖应话道:“若赵不存,魏楚危矣!赵乃魏楚之屏障,屏障存,魏楚安;屏障不存,魏楚亡,亦不过是年五载之事。此伐秦,为赵,亦为魏楚。
两国之间,当摒弃恩怨、偏见,唯有如此,才能合力抗秦。至于我赵国公子为何死,如何死,此乃赵事,与而今事无甚干系,亦与人之品性,无干!”
魏王沉吟:“此言有理!不论赵偃是君子,亦或是小人,利益一致,可合作。”
说着,便看向魏无忌:“寡人信不过赵人,因而对此次伐秦,未有乐观之念。若是耗费极多,最终却伐而不胜……寡人无颜对子民呐。”
魏无忌:“……”他忙道:“此乃为国之策,便有不胜,此亦乃兵家常事……”
魏王反问:“卿亦无必胜之念么?”
“并非如此!”魏无忌忙道:“臣以为,若为国故,不当瞻前顾后。”
魏王一脸沉吟模样:“若是君如此坚持……寡人倒是不好阻拦!既然如此,那一切以君之意为先。”
魏无忌忙允诺:“臣即日整军。”
赵高全程听着,这分明就是君臣在较劲。此战若是胜了,当然好,此乃魏王之功也;此战若是败了,魏王此言便可将罪责全推在魏无忌身上。此可打击魏无忌于魏国的威信。
君臣不和至此,魏国休矣!
是的!魏王密诏亲信将属:“魏无忌曾窃符救赵,曾杀我魏国将领夺军权,更曾逃亡赵国十年,而今,他又力主以赵为首伐秦,你当防备,他牺牲我魏国将士之命,再助赵国。并非寡人多疑,而是,他曾做过此等事,不得不防!”
“诺!臣定当谨慎,不论何人,休想以我魏国将士之命铺路!”
“善!”
莫管魏国君臣如何,在庞煖看来,又说服一国。
有楚、魏两国应答,燕国是否容易说服呢?
至燕国,已然五月,天热了起来。
燕王喜听闻赵国使臣来联纵,他哈哈哈大笑起来,撩起衣袍,附身问太子姬丹:“如此说来,赵国危矣!此时,若是对赵兴兵,若何?赵国必不敢打,那不若割城池于燕……”
姬丹:“……”他急忙摇头:“不可!父王,万万不可。”
燕王喜斜睨太子一眼:“胆小若鼠!寡人何以生出此等劣子。那赵国李牧,而今还在燕国边境虎视眈眈,此时与寡人联纵,赵国可有诚意?”
姬丹低了头,半晌才道:“儿曾与嬴政同学,秦人之心,秦人之性,秦人之志向,儿深受感染。赵国并非危言耸听,秦国一吞天下之雄心,一直尚在。
<a href="https:///yanqing/03_b/bjzgr.html" target="_blank" class="linkcontent">https:///yanqing/03_b/bjzgr.html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<a href="https:///zuozhe/linmuer.html" title="林木儿"target="_blank">林木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