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1章

    于是,楚使愉悦的离开咸阳,回咸阳交差去了。
    姚贾看着马车远走,于城门口抖了抖袖袍,轻呵了一声,这才回宫复命去了。
    楚国还需得稳住,此策不能乱。
    嬴政看着舆图,问桑榆:“天寒,阿姊府上可有所缺?”
    “未有所缺。”桑榆低声回禀:“奴问过蜀生,蜀生言说,文渊君着人取冰,藏于冰室。奴去时,正有山南柑橘若干运于府中。”
    “阿姊在作甚?”
    桑榆犹豫了一瞬,这才低声道:“似是做鞋袜,观之该是文渊君……”
    嬴政:“……”他吩咐道:“选绣女八人,赐予长公主。”
    桐桐看着赐来的绣女:“……”我要这么多绣女做甚!
    桑榆心虚:“是奴多嘴!大王得知长公主亲做针线……”
    桐桐:“……”她就笑,“回去告诉大王,就说,文渊君言说,唯我所做,甚是合脚。”
    桑榆偷笑,“诺!”
    可这话说给嬴政之后,嬴政才要讥讽文渊君几句,便微微愣住了。
    他一思量,便吩咐桑榆:“告知夫人,寡人甚喜楚绣,麻烦夫人予寡人绣明春春袍腰带,取两条旧腰带送去……”
    芈徽接了旧腰带:“……”她嘴角扬起笑意,“诺!”
    嬴政等桑榆回来,便问:“如何?”
    “夫人喜极。”
    嬴政看着舆图,眼睛都未曾挪开:“楚人喜鱼,而今天寒地冻,着人捕捞活鱼养于水瓮之中,每日取一条给夫人送去。夫人肝火旺,着人每日送鲜梨一筐,炖汤滋养。”
    “诺!”
    芈徽看着送来的东西,与芈峦对视而笑。
    而此时章台宫里的嬴政却已吩咐人:“召长公主、文渊君、驷车庶长赢傒、蒙骜上将军、王龁上将军、丞相吕不韦、上卿李斯,内史尉缭……明日晚间,宫中议事!”
    甘罗陪在大王身边,放下手中书简:“大王决心已下?”
    嬴政未曾言语,只继续看着舆图,恍若未闻。
    四爷在修水利的工地上,距离咸阳并不远。第二日便赶回来,梳洗之后,睡了半日,赶在晚间一起进宫议事。
    章台宫里灯火通明,巨大舆图挂于墙上,看的更加分明。
    嬴政从大秦中枢几人面上——扫过,而后才道:“寡人欲兴兵东出,荡平六国!众卿可有异议?”
    说着,便看向吕不韦。
    吕不韦朝后一退:“文渊君已解后顾之忧,臣再无异议!”
    嬴政颔首,又看其他人:“诸位可有异议?”
    “臣等无异议!”
    “若无异议,便搁置争执,而今需商讨如何攻赵。”嬴政从上面一步一步下来,站在舆图之前:“而今,赵联络列国,以图联纵伐秦。此策,赵必然推行!诸位以为,此事能成否?”
    桐桐接了一句:“便是不成,我秦国亦该促成此事,而并非搅扰此事。”
    四爷扭脸看她,把桐桐看的莫名其妙:“此言不对?”
    李斯转过来:“愿闻其详?”
    桐桐看着舆图:“秦国本与四国为邻,可而今,韩归秦之后,秦与其他列国皆为邻。若兴兵伐赵,必得分兵防备其他诸国趁机进犯。如此,多面为战,此为不智。”
    说着,她就看嬴政:“若是如此,何不将计就计!赵国意欲联纵诸国伐秦,所出必为诸国精锐。此战,秦以逸待劳,设伏以待,可全歼诸国精锐。精锐损伤过大,诸国暂无一战之能,此便是灭赵之契机!”
    第780章 秦时风韵(107)二更
    嬴政看蒙骜与王龁:“二位上将军以为,长公主此法是否可行?”
    蒙骜往前两步,点了点函谷关:“诸国欲攻秦,唯有函谷关。函谷关外设伏,若想全歼,难!五国各自为营,难以成合力!若发现中计,必各自为战,溃逃撤散。若能歼敌过半,已然侥幸。若想全歼,臣以为——难。”
    王龁也看向桐桐:“长公主,关外地势开阔,道路通达,便是设伏,亦不能全歼。”
    桐桐反问:“那为何不在关内设伏。放其入关,而后关闭关隘。瓮中捉鳖,关门打狗,焉有不胜之理。”
    李斯与吕不韦同时喊了一声:“不可!”
    桐桐:“……”为什么呀?出兵佯装不敌,退入关内。对方也正是觉得秦实力衰弱才进攻,只要做的真,必能上当,放其进来,而后合围,必能全歼。
    吕不韦忙道:“长公主,万一呢?”
    什么?
    “事有万一,从无万全之法。一旦有万一,纵兵入关,便可直抵咸阳。若是如此,关中尽失!我大秦六世之积淀,必将毁于一旦。”吕不韦摇头:“长公主瓮中之鳖此法,臣以为不妥。”
    李斯点头:“长公主,攻伐需得稳为上,稳中推进,此方为谋国之策。秦国土一步一步增大,那是数代人稳中求进所得,细数来,无一冒险之人。因此,臣认同丞相之言,不妥!不妥。”
    尉缭跟着点头:“灭其精锐,损伤列国根本,或以震慑列国,此策,善!瓮中捉鳖,关门打狗,长公主此法未必不好,若瓮不是关中,若关上门危害不到咸阳,那此法亦为善!”
    说着,朝桐桐歉意的摇头:“长公主,法是好法,然所用之地不对,此策臣亦反对。”
    桐桐:“……”所以,蒙骜和王龁不是想不到在关内设伏,他们压根就没那么去想,以规避其风险。
    她看四爷:其实真不至于。
    四爷白了她一眼,“臣亦以为长公主此法,不稳当。”
    桐桐:“……”
    赢傒左右看看,就说她:“丑儿呀,我赢氏坟茔尽皆咸阳之外,若有万一……”
    桐桐:“……”合着,无一人同意。
    嬴政:也不是无人同意!促成合纵,合围列国精锐,震慑列国,此法可行!争执只在设伏地点,从众稳妥,便当从众。
    那么问题是:怎么能帮赵国达成此事呢?
    桐桐看吕不韦:“我之前诓骗郭开,言称吕丞相发国难之财,发水利之财,不若,请李斯大人上折子,清查账目。”
    吕不韦指了指自己:“臣……何敢?”
    “做戏!做戏耳!”桐桐说着,就看四爷:“文渊君以为呢?”
    四爷还给吕不韦出主意:“您乃丞相,被李斯大人这般挑衅,当立威!您正修书,不如将您所修之书,完成之篇章放置于城门口,请天下士子指正。看看可有人敢来指正于您,若是真有此等狂生,您给撵出咸阳;若是有官吏敢于挑衅于您,您便罢其官职……”
    吕不韦:“……”
    尉缭心道:吕相啊吕相,此乃救你之策。
    一国丞相才几年,你便富可敌国;修书为大秦立国策,轻狂了。
    若真有不妥,此时你尚未走远,又因为国设计之故,便有不妥,亦非大事。
    他只能道:“此确乃无奈之举!天下皆知长公主把控消息之能,秦国放消息,诸国未必信。除非确有事发生,此事足以影响朝局。而今,能使得朝堂动荡,非二位之争不可。”
    李斯:“……”这又何尝不是敲打?长公主以此法将话挑在了明面上:你二人争执,其害甚大。
    他忙欠身:“李斯知错!定当配合朝廷惑敌!”
    嬴政看吕不韦:“丞相,委屈你了。”
    “岂敢?岂敢!”
    于是,这个冬日秦国市井极为热闹。李斯弹劾吕不韦,吕不韦身为丞相,威风八面,以修书为由试探朝中人心,凡是不能马首是瞻者,尽皆罢免。
    丞相之争,在秦国越演越烈。
    朝堂之争,那是贵人们关注之事,庶民听也听不懂。他们只关注哪里能找到饭吃!
    一则,民间流言,秦国有粮有田,逃去可活命,此乃各国庶民关注之事;
    一则,市井流言,秦国朝堂乱了,丞相之争,李斯和吕不韦相互攻伐,互不相让。
    而秦国,军中亦有奏报,戍边之军与楚、魏、燕、齐皆有冲突。
    原因便是这四国皆有逃民入秦!各国不许百姓逃跑,若发现逃亡者,即刻羁押。往往是逃者十人,过境者五六而已。
    列国驻兵追逃民,一旦过境,秦国必管。
    秦国之律,入秦境之民,便为秦人。越境抓捕秦人,法不容也。
    而他国却觉得,我追我国逃民,与尔何干。
    于是,边境隔三差五便会因此而有摩擦。
    桐桐接到奏报,就觉得事有不对,流民集中逃亡,所为何来?其他诸国受灾?未曾接到此等禀报。
    再调来过境逃民的数量和时间,她就觉得,此怕是赵国之策。赵国为了联纵之事,亦是煞费苦心,连此等策略都想到了。
    但秦惧怕流民多么?只要扛过这一年半载,拿下赵国,事便好办了。
    人多可修城池,修路,再用四爷所说之法,必可使其安!逃民不怕苦,是怕没饭吃。若有可收留之地,不至于他们饿死,便不多求。
    <a href="https:///yanqing/03_b/bjzgr.html" target="_blank" class="linkcontent">https:///yanqing/03_b/bjzgr.html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&gt;.&lt;)
    &lt;a href="https:///zuozhe/linmuer.html" title="林木儿"target="_blank"&gt;林木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