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

    “四儿?我怎么没听过?”
    “就是原来的芸香啊。听说她后来被袭人还改了名字,叫什么蕙香。”
    “芸香我知道,被袭人几个压得死死的,屋里都进不去,只能在宝二爷屋外伺候着。如今倒是得了巧了,连名儿都被宝二爷改了。不过,四儿这个名字取得太随意了,哪有袭人给取的名儿好听。”
    “那你就不知道了吧。四儿在家排行老四,宝二爷可是把人家家底儿都问了,才取了这个名字呢。听说,四儿跟宝二爷还是同一天生日。”
    “啧啧,又是一个要捡高枝儿飞的。”
    黛玉轻轻巧巧地走开了。本来昨儿看到宝玉竟然给《庄子》在胡乱续写,想今日再去笑他一笑。谁想听到宝玉房里的丫鬟们都这么复杂,还是作罢,不去算了。
    展开卷轴,随意写画着,画中桃树下立着的白衣少年,竟像李岩哥哥的身影。墨迹干了后,黛玉将画卷了起来,悄悄压在了箱子的最底层。
    *
    凤姐儿的女儿大姐儿忽然就病了,东院乱了起来。
    大夫说:“大姐儿发热是见喜了。”
    见喜指的是天花,凶险得很。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,病死率是很高的。
    然而,请的那大夫说:“病虽险,却顺,到不妨。”让预备桑虫、猪尾等物。
    王熙凤一面打扫房屋,供奉痘疹娘娘。有给亲近的奶妈、丫头用大红色的布料做衣裳。同时,打点了铺盖,跟贾琏隔房。
    这一隔房,就隔出事儿了。
    贾琏就是个管不住自己的,府中人人都知他不管脏的臭的,都往房里拉。
    府里又传出了关于贾琏的八卦。
    这天,黛玉在李莞处喝了果茶。黛玉说想看兔子,李莞便把兔子放了兔笼子,让它们随意吃草。
    贾兰在书房里专心读书。贾珠给他报了今年的童生。因为贾珠就是九岁时中的,也在差不多的时候,给贾兰报上了。
    此后,贾兰就关在书房里加紧读书,瞧着小姑姑在窗外放兔子,贾兰心痒痒的,但也继续抱着书苦读着。
    黛玉追着兔子跑着,跑着跑着就出了李莞的院子。外边几个负责洒扫的粗使婆子,坐在树底偷懒唠嗑。
    “听说多浑虫的媳妇,爬了琏二爷的床。”
    “哪个多浑虫?”
    “还有哪个?不就一个嘛,那不成器的破烂酒头厨子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那厨子呀,平日里就见他生性轻浮,喜欢拈花惹草,只要有酒、有肉、有钱,什么事都不管。偏又娶了个美貌异常的媳妇,跟多浑虫一样,都是浮浪货色。”
    “你们在说多姑娘啊。”
    “可不是。”
    “琏二爷也不知道是怎么着,屋里放着琏二奶奶、平儿姑娘这样的娇妻美妾,怎么还要在外边偷呢?”
    “俗话说,妻不如妾,妾不如偷,偷不如偷不着。”
    “嗐,多姑娘爬床有什么稀奇的。只怕府里的爷都被爬个便了。”
    黛玉是无意听到了,真是骇人听闻。
    银蝶追着黛玉过来,也听到了几个婆子不堪耳闻的闲聊。
    银蝶咳了一声,那几个婆子见是珠大奶奶屋里的大丫鬟,拿着扫帚散开了。
    黛玉还在震惊中,不是才听说凤姐儿跟琏二爷的女儿大姐儿在出痘,凶险得很吗?琏二爷难道就不担心?还有那多姑娘,竟然和府里好多男性都有首尾……
    不过黛玉相信,珠大哥就肯定不会。
    银蝶对黛玉道:“别听那几个老货胡扯。中午在大奶奶那里吃饭。大奶奶安排了很细化的滑丸子,姑娘一定喜欢。”
    抱了兔子回李莞院子,银蝶便将今日之事告诉了李莞。
    李莞在心中替王熙凤道一声不值,又免那几个婆子的话让黛玉多想。
    李莞跟黛玉讲:“你珠大哥就挺好,一心读圣贤书,这些年侍妾通房都没有。东院的秋桐,原来就是太太她们买来,准备往我院里塞的,珠大哥怎么都不肯收。姑娘你看我们就很好。养的兰哥,柔姐儿也乖巧。好人多着呢。不值当的事,不值得想。”
    送黛玉回去住处的时候,银蝶悄悄在黛玉耳边讲,岩哥儿也没有通房侍妾。
    银蝶送黛玉回来后,李莞问:“林姑娘说了什么吗?”
    银蝶道:“林姑娘什么都没说。”
    李莞又道:“回头敲打敲打那几个偷懒婆子。正事不干,怪会背后嚼舌根。”
    银蝶道:“是。”
    且说大姐儿在凤姐,大夫们,还有东府一应人的照顾下毒尽斑回。送了娘娘,家里就举行了祭祀,焚香等活动。
    李莞复见熙凤,发现她竟和贾琏看起来又百般恩爱了。
    俗话说,另拆一座庙,不毁一桩亲。贾琏在外边的那些事,王熙凤等人也不一定不知道。那厨子多浑虫又是赦大老爷的人,还是晴雯的表哥。况东院又是隔了院子了。各人先管好各人屋里的事罢了。
    待到宝钗过生日,府里又热闹了起来。以往姑娘们的生日,都是差不多的比例。但是,宝钗这次生日不一样,这是她十五岁及笄之年的生日,意味着即将可以嫁人了。
    贾母提议要亲自替宝钗作生日。因此宝钗这次的生日规格,竟是比包括别的姑娘们高了许多。
    李莞觉得,贾母这般大办宝钗的生日,其实是另有目的的。因为这个世界女孩子一般到了及笄之年,就要说人家。贾母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,宝钗已经可以嫁人了,但是跟宝玉的事就是不松口。贾母的态度很鲜明,厚待宝钗,但就是不娶她当孙媳妇。
    薛家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,或者说直接装作不懂贾母的意图。他们依旧住在贾府里,没有半点要搬走,或者要给宝钗另说人家的意思。
    宝钗见她的生日规格比往常府里姐妹过生日都高,便对她们:“将来你们及笄时,也是这般的热闹。”
    黛玉想着,还有三年,我也跟宝姐姐一样,要过一个热闹的生日了。又想起珠大嫂说的那些话,心思如飞到云中一般。
    贾母问宝钗,爱听什么戏,喜欢吃什么东西。
    宝钗按照贾母的喜欢回答了,热闹戏文,甜烂食物。
    李莞观薛宝钗为人处世上,还是很聪明的。只可惜,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孩子,削尖脑袋要嫁给宝玉,还嫁不成。宝钗的问题,要付主要责任的,当数薛姨妈。
    正月二十一日,宝钗生日那天,在贾母的内院,搭了一个小巧的家常戏台。在贾母的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。
    戏台子上,好生热闹。李莞在一行人中,吃着东西看着戏,直到晚席散时。
    贾母比较喜欢一个演小旦跟小丑的,便让人把他们二人带进来。
    两个小戏骨都很小,演小旦的十一岁,演小丑的九岁。贾母让人拿了果肉,又另赏了两串钱给她们。
    王熙凤指着扮小旦的,笑道:“这个孩子扮相上,活像一个人。”
    李莞顺着她指的看去。那小旦的扮相我见犹怜,竟有几分林妹妹的风姿。
    宝钗笑而不语,宝玉也不答话。
    李莞记得,湘云这时候会跳出来,说这个小戏骨像黛玉。虽然在现代社会,艺术家的身份地位是比较高的。但是在这个世界里,戏子地位很低。湘云将小戏子跟林妹妹一起说,是不合适的。剧中的林妹妹后来也不高兴了。
    李莞忙接过王熙凤的话:“可不是,这孩子真像前年请的戏班子的那个当家的角儿。赶紧都散了吧,天也不早了。”
    史湘云正准备说那旦角的扮相像林妹妹,却一下子散场,嘴边上的话也没有说出来。
    其实大家也都觉得小戏骨的扮相像林妹妹,当时诸人都在笑。珠大奶奶这时候把诸人轰散,都说,珠大奶奶是真真地在护林妹妹。
    黛玉首先带着丫鬟离场。
    此举不能不让众人想,黛玉其实是介意王熙凤暗指戏子的扮相像她。
    余下诸人则随后退场。
    湘云问:“宝姐姐,你有没有觉得珠大嫂子待林妹妹特别地好?”
    宝钗依旧笑而不语。心想,那是当然的,李家很看好林妹妹的。但是宝钗不说破。
    探春曾经从乳母那里听说,当年赵姨娘怀着探春的时候,原来的采办在给赵姨娘的炭火上做手脚,亏得是珠大嫂子拿出自己的炭火,又出面把人给打发了。
    探春虽然明面上尊着王夫人这个嫡母,远着自己的身生母亲赵姨娘,但心里还是感念珠大嫂的恩德。
    探春回湘云道:“珠大嫂待我们都很好的。”
    诸人皆散。
    李莞在后边看着这一幕,心道探春竟在念她的好。
    李莞遂又去林妹妹处。适才被王熙凤挑起的事端,虽然没有人说破,但林妹妹自己也会看。她又头一个离席,李莞怕她是不高兴了。
    谁知,宝玉快一脚先到。他正趴窗边喊着,“林妹妹”。
    黛玉拉开一个门缝道:“你快回去吧,太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