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

    贾珠还记得新婚那会儿,李莞成天翻医书,到处寻些食补,做成黑乎乎的一碗十全大补汤。其实,他感觉他还行啊……
    贾珠细看后发现,李莞正在看医书中关于冰片和麝香药理作用的记载。
    贾珠博览群书,李莞平日也总爱拿着书,问他一些医理跟药理。
    贾珠道:“冰片和麝香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醒神、活血止痛、清热解毒。”除此之外,还有些别的他不好启齿的作用,有些医书没有记载,他曾在别的书上看到过。
    李莞突然问这个,贾珠难免自省,最近是不是他太忙了。
    李莞又问:“元妃也有热症吗?”
    贾珠以为李莞是在转移话题,想了想道:“我没有听说。”
    李莞默了默,再不多言,转身开始收书,却被贾珠拉住,熄了书房的灯。
    一夜春风袭来,满室兰淑飘香。
    第二天李莞在书房中醒来,天已经大亮。素云跟银蝶难掩嘴角笑意,打来热水,给李莞梳洗。
    李莞料理了家中诸事,携上素云去了医馆。
    老郎中切了脉,说李莞的身体状态良好。李莞又加了些银子,问老郎中:“没有体热之症者,用了冰片和麝香会怎样?”
    老郎中道:“没有热症者少量接触不打紧。”
    李莞又问:“如果大量接触呢?”
    老郎中道:“那要分人还看了。男子大量接触,会促进夫妻之事;至于女子……”
    李莞心想,八成贾珠是知道的,所以昨天误以为她在问他别的了……
    老郎中继续道:“至于女子,若是孕中大量接触,会出现滑胎。”
    李莞本在回想昨夜旖旎之事,突然从老郎中的话中回过神来。
    所以,贾元春让宫外的娘家人给她买那么多冰片和麝香,到底是为何?
    李莞回想起元春省亲之时,对她的托付,让家中诸事都听她的,若有人为难她,大可进宫中禀告。
    李莞打算贾兰童试结束,进宫一趟。
    就这样到了四月,贾兰参加完童试,回来待结果。
    谁知,贾兰在童试中所作的文章,竟传开了。众人说是出了一位九岁的神童,乃当世张九龄。文章直达圣驾,圣上阅之,龙心甚悦。问之,乃翰林院侍读贾珠之子,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外孙,骁骑校尉偏将军李岩之外甥,贾兰。
    圣上宣贾兰进宫给太子伴读,有诰命的家人每月可进宫看望。
    荣府里诸人皆感意外,平日里安安静静跟在母亲身旁,并不起眼的兰哥儿,小小年纪,竟然作了东宫伴读。
    正是应了那句,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    太子是皇后嫡出。皇后下诣旨,宣贾兰之母李莞,进宫见驾。
    这天,李莞披上凤冠霞帔的命妇礼服,乘撵,往东宫而去。
    第43章 元春
    李莞应皇后宣,进宫拜见。
    东宫正位上坐着的,是皇后;右手边坐着的,是皇贵妃越氏。
    元春封妃时,李莞曾经跟随贾母一起拜见过皇后。当时帝后同在,贾家一行人老远拜见,并不能抬头看。
    这一次的觐见,场面还比较温馨。皇后给李莞赐了座,跟皇贵妃二人和李莞拉着家常,主要是关于贾兰从小到大的一些事。
    皇后生得端庄大气、仪态万方,甚有母仪天下之风。她是当今圣上潜邸时的发妻,帝后举案齐眉,也是一段佳话。
    皇贵妃生得美艳动人,言行举止还带着男儿的豪气,亦是让人过目不忘。皇贵妃的兄长,就是李岩的上司,朝廷的大将军,越垚。
    当今圣上的长子原是庶出,已薨。太子是皇后所出,既是嫡子,也是长子,皇上对其寄予了厚望。
    皇贵妃所出的皇次子,晚太子一年出生。皇上对皇贵妃之子亦是喜爱有加,在其满周岁那年就封其为晋王。
    如今太子已满四岁,即将开科启蒙。正值贾兰童试的文章大悦龙心,便被招入宫做太子伴读。
    晋王如今三岁,再过一年也是要跟太子一起读书的。因此,皇贵妃也跟皇后一同前来,侧面了解一下贾兰。
    皇贵妃知座下贾兰之母,乃是骁骑校尉偏将军李岩的姐姐,李岩又是大将军的爱将。皇贵妃待李莞也十分亲切。
    一番谈话下来,李莞发现皇后跟皇贵妃是和睦共处的。两位娘娘谈到吴贵妃,还有两个贵人,也怀有身孕,说将来宫里的书房会很热闹。
    李莞听了一圈,并没有听到熟悉的宫斗戏码。宫中嫔妃现多有子嗣。所以,贾元春从宫外弄来的那些冰片和麝香,至少没有用到李莞刚刚听到的三个嫔妃身上。
    皇后问完李莞话后,便道:“元妃这两日有恙,你去看看她罢。”
    李莞正想去看贾元春,忙领旨谢恩。
    内侍领着李莞去往贾元春所在的汀澜殿。汀澜殿馥郁芬芳,一走近便听到悠扬婉转琴声。琴声时而如波似澜,时而如泣如诉,李莞隐约听出了淡淡的哀婉。想必,这便是贾元春没有说出的心声了罢。
    宫人入殿通传,琴声停了。
    一宫女迎出来,那便是迎春从贾家带来的侍女抱琴。
    汀澜殿的装饰颇为讲究,古朴但精致。穿梭其间的宫女们,云裳飘逸。
    李莞一入殿,便闻到一股浓郁的檀香,倒也应了汀澜殿的景了。只是眼下阳春时节,汀澜殿花开甚好,为何大白天燃檀香呢?
    李莞想着王熙凤说的,一直在给贾元春购买大量的冰片跟麝香。那些冰片跟麝香又是用在何处?
    一个念头在李莞脑海一闪而过。如果在这燃着的檀香里,加一点冰片和麝香,其味道会不会被檀香盖住?
    当然,一切只是猜测。
    贾元春在汀澜殿的暖阁中,李莞跟着抱琴走到殿角,才见到贾元春。
    眼下已经五月了,李莞早就换了单衣。贾元春却穿着厚厚的好几层。
    “娘娘可要保重身子啊。”李莞道。就是感冒着凉了,也不至于穿这么厚啊。
    贾元春见李莞一直在看她的衣服,解释道,“偶染风寒罢了,已经算是痊愈了。本宫近年稍有体寒,就多穿了些。”
    所以,贾元春在有体寒的状态下,还从宫外购冰片和麝香这种极其寒凉之物。她自幼读书,琴棋书画皆通,难道能不知冰片和麝香的药理?
    “娘娘,可有调理身子?”李莞问。
    贾元春道:“宫里的太医开了方子,一直在服用。”
    但是依贾元春目前的状态看来,太医开的方子似乎没有起到作用。若不是一直有寒凉之物相冲,太医的药又怎会无效呢?
    难道贾元春真的不顾自己的身体状态,用冰片和麝香争宠?
    李莞依稀记得,曾经路过王熙凤院子的时候,发现她夫妻二人大白天关着门,平儿往里伺候热水。他俩成亲这么多年了,至于要大白天吗?还有贾琏这个人,论起办事来,还是精明的。怎么遇到男女之事上,他就猴急猴急地,就什么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。李莞隐隐感觉,八成是跟这对夫妻常年经手接触冰片和麝香有关。
    “娘娘,府里一切都好。老太太、老爷、太太身体都好;兰儿他爹勤勉治学,奉公守法;兰儿在童试拿了头筹,被招入宫作太子伴读。家里的下人的风气也整顿了。娘娘无需担心家里,把自己的身体先顾好。”李莞道。
    因为是在宫中,虽然贾元春已经屏退宫人了,但难免隔墙有耳。李莞不便明说,只尽量告诉贾元春,家里都好,言下之意,不需要靠她争宠来换什么。
    贾元春道:“贾家百年大家,如今已是第五代了。族中子弟,散漫者多,勤勉者少。我又如何不能不想家族的将来?”
    所以,贾元春是为了整个贾家的筹谋,在后宫中争宠?只是那些人,是否值得她这么做?若圣上知道了冰片和麝香之事,还能否圣眷如旧?
    “娘娘对族中子弟的挂念,是族人的福气。常言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族人也有族人的缘法,只要走大路,不走小路,善念书者有念书之乐,善耕种者有耕种之乐。陶公归隐,尚有采菊东南下,悠然见南山。不在庙堂,也未必不能安享天伦。”李莞道。
    贾元春若有所思。
    “娘娘一切安好,对族人是莫大的鼓励。妾身望娘娘早日摒除寒症,娘娘长长久久,是族人最大的福分。”李莞恳切地道。
    从汀澜殿而归,路过御花园,偶遇在玩耍的太子跟晋王。
    太子温敦可人,他一直偏着脑袋在看李莞。晋王的样貌更为惊艳,生得跟女孩子一般清秀好看。但晋王却是调皮的,在前边跑着,要太子哥哥去追他。
    这便是将来贾兰要伴读的两位皇子。
    贾兰性格沉稳内敛,李莞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好伴读的。
    *
    李莞告退后,贾元春裹着裘毯子,望着窗外灿烂的春光,反复沉吟着李莞今天来说的话。
    走大路,不走小路……
    娘娘长长久久,是族人最大的福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