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
然而,好多人都不想林妹妹回扬州,包括贾母、宝玉、迎春、探春、惜春,还有李莞、贾兰等人。
当下,最不想黛玉走的,要数贾兰最甚了。
贾兰道:“母亲,兰儿不要小姑姑回去。”
李莞虽不舍黛玉,但家书以至,黛玉总是要回去看看的,便对贾兰道:“小姑姑也有她自己的父母和弟弟,他们也想你小姑姑。”
贾兰道:“母亲,可是只有兰儿马上要参加童试啊。小姑姑这个时候回去,兰儿学不明白的怎么办?”
贾兰被贾珠报了今年的童试,在四月。童试过了,才能去考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
眼下童试在即,顶有学问的小姑姑又说要返家,贾兰急得直晃李莞的袖子。
李莞问:“家里不是请了先生吗?再则还有你父亲,还有你外祖父呢。”
贾兰低着头嘀咕着:“父亲每天回得好晚。每次去江南,少说也要数个月。而外祖父跟先生都说,书读千遍,其意自现。可是还不等书里的意思自己出来的时候,兰儿就要上考场了……舅舅也不在家,只有小姑姑会解释到兰儿明白为止。”
李莞明白了,贾珠早出晚归;先生跟李守中都是多年的老先生,学问高深,但是平素严厉,未免古板,贾兰的不解不一定敢问;而黛玉温温和和的,总能用小孩子能听懂的话,解答贾兰心中的疑惑。因此,贾兰会在听到黛玉要返家时,反应如此强烈。
“母亲,为何宝二叔不用考童试,兰儿要去考?”贾兰委屈地问,“为何宝二叔只消躺在怡红院,吃女孩子嘴边的胭脂,每天快快活活地过?为何兰儿每天天不亮都要起来,卷着毯子背经史子集?”
李莞失笑。是卷,是躺,原来是哪个世界都会碰到的命题。都是一个家里养出来的孩子,宝玉躺得平平整整的,贾兰却不得不卷,因此,他心生困惑。
李莞道:“看得到路的时候,当然能走几步,就多走几步。看不到路的时候,停下来都比胡乱抓瞎要好。兰儿觉得呢?”
贾兰思索着母亲说的话,道:“兰儿看得到路,兰儿想做诸葛亮、魏征那样的一代名臣。”片刻,他又问,“宝二叔为何看不到路呢?”
那是因为宝玉有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,打击他的爹。就拿省亲别院各处景致的留题来说,宝玉题的“曲径通幽处”,“有凤来仪”,“蓼汀花溆”等,就很不错。结果,贾政竟是用“畜牲”,“业障”,“蠢物”之类粗俗不堪的损人的话来评判他了。宝玉的路,从来都是被他那扫兴的父亲给堵死的。
而贾珠幼年时期,老荣国公建在,贾政自己都是当儿子在,没有如今这般傲娇,因此,贾珠有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,所以,他立起来了。
贾珠一直试图把宝玉往正路上拉,然而贾珠人多在朝中,贾兰都抱怨贾珠回得晚。贾珠也尝试过让贾政多鼓励宝玉。贾政却以“用不着你教我怎么管儿子”这样的话回复了。
“宝玉说到底,是公婆生养的孩子。夫君你再怎么心急,也大不过宝玉的亲生父母。夫君是个负责任的大哥,但任谁都难管到别人屋子里去。只能是我们自己先过好,才有精力和能力去顾兄弟。”李莞常在贾珠讴他父亲待宝玉太狠的时候,此般宽慰贾珠。
如今,贾兰问起来,李莞也是这么跟贾兰说的:“每个人的路,是他自己选择。我们先管好自己。”
贾兰道:“可是兰儿四月就要童试了。母亲,能不能问问扬州的姑老爷、姑太太,让小姑姑多陪兰儿两月好不好?”
李莞跟贾珠商量后,便去寻问黛玉的意思。黛玉本是想回去看看,但听到了贾兰的心声,便决定再留一阵,待贾兰童试。
于是,贾兰每日晨起诵读,上午先生会来授课,下午贾兰就去潇湘馆找黛玉解惑。有时候黛玉也会来李莞这里,主动来给贾兰答疑。
*
春天了,府内的花花草草,每年此时都会有些修整。
贾家旁支里,有个叫做贾芸的青年后生来访。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。按辈分来说,贾芸跟贾兰是一辈儿的。
宝玉一见贾芸,便说像他儿子。殊不知那贾芸已经十八岁了,宝玉才十三岁。
贾芸忙说,俗话摇车里的爷爷,柱拐杖的孙子。他马上就认成了宝玉的干儿子,宝玉让他常来府里找他玩。
贾芸路遇贾琏,得知荣府里最近移树栽花的事儿,正是贾琏屋里在操持。贾芸想讨个活儿,正值贾琏要去兴邑,便让贾芸等两天。
贾芸怕失了这个机会。因为贾家宗族子弟多等着事儿做的,旁的不说,他婶子家的贾芹就总在贾府里揽事儿做。
贾芸想着,琏二爷有事要去外边,琏二奶奶不还在家吗?不过,去拜见琏二奶奶,总得带些像样的见面礼。
贾芸母舅卜世人现开香料铺。贾芸早知,荣府的琏二奶奶那屋常大包的银子购买冰片和麝香。贾芸知琏二奶奶好这个,便想跟卜世人赊四两冰片跟麝香,待领了差事,银钱发下来,再还钱。
谁知,母舅卜世人竟然拒绝了赊账给他;而紧邻的泼皮醉汉倪二闻之,竟然把买香料的钱借给了贾芸。
贾芸在大香料铺里买了冰片、麝香,送给王熙凤,得了监种花木工程一职。
但说东院大老爷贾赦偶感些风寒,李莞等人跟贾母一起去东院看望。问安后,贾母跟贾赦还有话讲,贾赦就让宝玉、贾环、贾兰等哥儿去邢夫人的上房坐着。李莞去王熙凤屋里去看看,跟她聊聊生意上的事。
王熙凤现在的小院,是省亲时修的,小巧别致。一入她屋里,一股浓浓的甜滋滋的香味铺面而来,那味道竟是熟悉的。
屋里没有外人,李莞便道:“二奶奶屋里,好香啊。”
王熙凤自打投了李莞,跟她做生意后,两人的关系近了很多。一般的事情上,王熙凤也跟李莞讲,免生嫌隙。况且府里到处是珠大奶奶的人,她想知道的事儿,不怕没有途径知道。
王熙凤道:“前儿廊下五婶子家的芸儿,送来几两冰片和麝香,就搁在屋里了。”
李莞知道贾芸现在在监督花草种植,便点头。
原来那股熟悉的异香,是冰片和麝香的味道。
李莞想起这味道,曾经在宝钗身上闻到过。当时宝钗说是她吃冷香丸的味道,然后还说那味道是用一大堆罕见的花蕊提炼的。后来姑母贾敏跟李莞提了一句,保不齐薛家的冷香丸就是冰片和麝香做的。冰片和麝香是寒凉之物,治疗宝钗身上的热症,是极其对症的。
“本想给各屋送去,这几天大老爷身子不大好,才耽搁了。”王熙凤道。
这话说的,实也犯不着。贾芸投其所好送王熙凤冰片和麝香,说明她平日里肯定是经常用的,以为从没有说往各房送。冰片、麝香虽然昂贵,几两的重量便值十几两银子,但一般人也不需要用这些。
李莞一惯对小事是放过的态度。但是,她又有些好奇,温声问王熙凤:“二奶奶是一直用冰片跟麝香?”
王熙凤笑道:“这不是元妃宫中一直要么。”
她以为把元妃搬出来,李莞会就此作罢。因为王熙凤认为往宫中送点冰片和麝香,本就是一件太小不过的事了。
李莞却在心中存了个疑问,贾元春私下托王熙凤买冰片跟麝香,是要做什么?
李莞再问几句,王熙凤说不出所以然。可能是真不知,也可能是不说。
李莞放下这一切,回头去邢夫人的上房接贾兰。
贾赦的庶子贾琮也在,见宝玉几个来了,跟宝玉问安。邢夫人损贾琮道:“活猴儿,你那奶妈子死绝了,也不收拾收拾你,黑眉乌嘴地,哪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?”
说罢,邢夫人把宝玉往炕上拉,百般摸娑。
贾兰跟贾环互相看了一眼。其实挺没意思的,宝玉在哪里都是高光时刻,贾兰从来都是小透明般的存在,贾环更是如此。
李莞后他们几个一脚进去,见此景,心中也不大乐意。或许是宝玉天生携玉而生,本就是一大奇;也或许是宝玉的这服皮囊太好,白白净净,走哪儿都抢眼;又或许是诸人知道老太太、太太最疼宝玉,因此很多人有心献殷勤。总之府里纵溺宝玉者大有其人。贾兰矮宝玉一辈儿,一直都是安安静静的对照组,庶出的贾环更是。
李莞在门外咳嗽了一声,邢夫人方知她在外边。于是,邢夫人忙把贾兰也拉到另一边,一手拉着宝玉,一手拉贾环。
李莞带着贾兰告退。看都看到了,也不必再做表面功夫了。
邢夫人一番寒暄过后,贾兰跟着李莞回他们院中。
*
贾珠夜里回来,贾兰跟柔姐儿已经都睡下了。
李莞一个人在书房,趴在桌子上,翻看所藏的各种医书。
贾珠柔声问:“这是怎么了?”
李莞的这种状态,曾经在早年出现过,近年来就没有了。
当下,最不想黛玉走的,要数贾兰最甚了。
贾兰道:“母亲,兰儿不要小姑姑回去。”
李莞虽不舍黛玉,但家书以至,黛玉总是要回去看看的,便对贾兰道:“小姑姑也有她自己的父母和弟弟,他们也想你小姑姑。”
贾兰道:“母亲,可是只有兰儿马上要参加童试啊。小姑姑这个时候回去,兰儿学不明白的怎么办?”
贾兰被贾珠报了今年的童试,在四月。童试过了,才能去考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
眼下童试在即,顶有学问的小姑姑又说要返家,贾兰急得直晃李莞的袖子。
李莞问:“家里不是请了先生吗?再则还有你父亲,还有你外祖父呢。”
贾兰低着头嘀咕着:“父亲每天回得好晚。每次去江南,少说也要数个月。而外祖父跟先生都说,书读千遍,其意自现。可是还不等书里的意思自己出来的时候,兰儿就要上考场了……舅舅也不在家,只有小姑姑会解释到兰儿明白为止。”
李莞明白了,贾珠早出晚归;先生跟李守中都是多年的老先生,学问高深,但是平素严厉,未免古板,贾兰的不解不一定敢问;而黛玉温温和和的,总能用小孩子能听懂的话,解答贾兰心中的疑惑。因此,贾兰会在听到黛玉要返家时,反应如此强烈。
“母亲,为何宝二叔不用考童试,兰儿要去考?”贾兰委屈地问,“为何宝二叔只消躺在怡红院,吃女孩子嘴边的胭脂,每天快快活活地过?为何兰儿每天天不亮都要起来,卷着毯子背经史子集?”
李莞失笑。是卷,是躺,原来是哪个世界都会碰到的命题。都是一个家里养出来的孩子,宝玉躺得平平整整的,贾兰却不得不卷,因此,他心生困惑。
李莞道:“看得到路的时候,当然能走几步,就多走几步。看不到路的时候,停下来都比胡乱抓瞎要好。兰儿觉得呢?”
贾兰思索着母亲说的话,道:“兰儿看得到路,兰儿想做诸葛亮、魏征那样的一代名臣。”片刻,他又问,“宝二叔为何看不到路呢?”
那是因为宝玉有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,打击他的爹。就拿省亲别院各处景致的留题来说,宝玉题的“曲径通幽处”,“有凤来仪”,“蓼汀花溆”等,就很不错。结果,贾政竟是用“畜牲”,“业障”,“蠢物”之类粗俗不堪的损人的话来评判他了。宝玉的路,从来都是被他那扫兴的父亲给堵死的。
而贾珠幼年时期,老荣国公建在,贾政自己都是当儿子在,没有如今这般傲娇,因此,贾珠有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,所以,他立起来了。
贾珠一直试图把宝玉往正路上拉,然而贾珠人多在朝中,贾兰都抱怨贾珠回得晚。贾珠也尝试过让贾政多鼓励宝玉。贾政却以“用不着你教我怎么管儿子”这样的话回复了。
“宝玉说到底,是公婆生养的孩子。夫君你再怎么心急,也大不过宝玉的亲生父母。夫君是个负责任的大哥,但任谁都难管到别人屋子里去。只能是我们自己先过好,才有精力和能力去顾兄弟。”李莞常在贾珠讴他父亲待宝玉太狠的时候,此般宽慰贾珠。
如今,贾兰问起来,李莞也是这么跟贾兰说的:“每个人的路,是他自己选择。我们先管好自己。”
贾兰道:“可是兰儿四月就要童试了。母亲,能不能问问扬州的姑老爷、姑太太,让小姑姑多陪兰儿两月好不好?”
李莞跟贾珠商量后,便去寻问黛玉的意思。黛玉本是想回去看看,但听到了贾兰的心声,便决定再留一阵,待贾兰童试。
于是,贾兰每日晨起诵读,上午先生会来授课,下午贾兰就去潇湘馆找黛玉解惑。有时候黛玉也会来李莞这里,主动来给贾兰答疑。
*
春天了,府内的花花草草,每年此时都会有些修整。
贾家旁支里,有个叫做贾芸的青年后生来访。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。按辈分来说,贾芸跟贾兰是一辈儿的。
宝玉一见贾芸,便说像他儿子。殊不知那贾芸已经十八岁了,宝玉才十三岁。
贾芸忙说,俗话摇车里的爷爷,柱拐杖的孙子。他马上就认成了宝玉的干儿子,宝玉让他常来府里找他玩。
贾芸路遇贾琏,得知荣府里最近移树栽花的事儿,正是贾琏屋里在操持。贾芸想讨个活儿,正值贾琏要去兴邑,便让贾芸等两天。
贾芸怕失了这个机会。因为贾家宗族子弟多等着事儿做的,旁的不说,他婶子家的贾芹就总在贾府里揽事儿做。
贾芸想着,琏二爷有事要去外边,琏二奶奶不还在家吗?不过,去拜见琏二奶奶,总得带些像样的见面礼。
贾芸母舅卜世人现开香料铺。贾芸早知,荣府的琏二奶奶那屋常大包的银子购买冰片和麝香。贾芸知琏二奶奶好这个,便想跟卜世人赊四两冰片跟麝香,待领了差事,银钱发下来,再还钱。
谁知,母舅卜世人竟然拒绝了赊账给他;而紧邻的泼皮醉汉倪二闻之,竟然把买香料的钱借给了贾芸。
贾芸在大香料铺里买了冰片、麝香,送给王熙凤,得了监种花木工程一职。
但说东院大老爷贾赦偶感些风寒,李莞等人跟贾母一起去东院看望。问安后,贾母跟贾赦还有话讲,贾赦就让宝玉、贾环、贾兰等哥儿去邢夫人的上房坐着。李莞去王熙凤屋里去看看,跟她聊聊生意上的事。
王熙凤现在的小院,是省亲时修的,小巧别致。一入她屋里,一股浓浓的甜滋滋的香味铺面而来,那味道竟是熟悉的。
屋里没有外人,李莞便道:“二奶奶屋里,好香啊。”
王熙凤自打投了李莞,跟她做生意后,两人的关系近了很多。一般的事情上,王熙凤也跟李莞讲,免生嫌隙。况且府里到处是珠大奶奶的人,她想知道的事儿,不怕没有途径知道。
王熙凤道:“前儿廊下五婶子家的芸儿,送来几两冰片和麝香,就搁在屋里了。”
李莞知道贾芸现在在监督花草种植,便点头。
原来那股熟悉的异香,是冰片和麝香的味道。
李莞想起这味道,曾经在宝钗身上闻到过。当时宝钗说是她吃冷香丸的味道,然后还说那味道是用一大堆罕见的花蕊提炼的。后来姑母贾敏跟李莞提了一句,保不齐薛家的冷香丸就是冰片和麝香做的。冰片和麝香是寒凉之物,治疗宝钗身上的热症,是极其对症的。
“本想给各屋送去,这几天大老爷身子不大好,才耽搁了。”王熙凤道。
这话说的,实也犯不着。贾芸投其所好送王熙凤冰片和麝香,说明她平日里肯定是经常用的,以为从没有说往各房送。冰片、麝香虽然昂贵,几两的重量便值十几两银子,但一般人也不需要用这些。
李莞一惯对小事是放过的态度。但是,她又有些好奇,温声问王熙凤:“二奶奶是一直用冰片跟麝香?”
王熙凤笑道:“这不是元妃宫中一直要么。”
她以为把元妃搬出来,李莞会就此作罢。因为王熙凤认为往宫中送点冰片和麝香,本就是一件太小不过的事了。
李莞却在心中存了个疑问,贾元春私下托王熙凤买冰片跟麝香,是要做什么?
李莞再问几句,王熙凤说不出所以然。可能是真不知,也可能是不说。
李莞放下这一切,回头去邢夫人的上房接贾兰。
贾赦的庶子贾琮也在,见宝玉几个来了,跟宝玉问安。邢夫人损贾琮道:“活猴儿,你那奶妈子死绝了,也不收拾收拾你,黑眉乌嘴地,哪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?”
说罢,邢夫人把宝玉往炕上拉,百般摸娑。
贾兰跟贾环互相看了一眼。其实挺没意思的,宝玉在哪里都是高光时刻,贾兰从来都是小透明般的存在,贾环更是如此。
李莞后他们几个一脚进去,见此景,心中也不大乐意。或许是宝玉天生携玉而生,本就是一大奇;也或许是宝玉的这服皮囊太好,白白净净,走哪儿都抢眼;又或许是诸人知道老太太、太太最疼宝玉,因此很多人有心献殷勤。总之府里纵溺宝玉者大有其人。贾兰矮宝玉一辈儿,一直都是安安静静的对照组,庶出的贾环更是。
李莞在门外咳嗽了一声,邢夫人方知她在外边。于是,邢夫人忙把贾兰也拉到另一边,一手拉着宝玉,一手拉贾环。
李莞带着贾兰告退。看都看到了,也不必再做表面功夫了。
邢夫人一番寒暄过后,贾兰跟着李莞回他们院中。
*
贾珠夜里回来,贾兰跟柔姐儿已经都睡下了。
李莞一个人在书房,趴在桌子上,翻看所藏的各种医书。
贾珠柔声问:“这是怎么了?”
李莞的这种状态,曾经在早年出现过,近年来就没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