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章

    如今,宝钗及笄了,贾家在她跟宝玉的婚事上不给说法,宝钗就发生了一些李莞都看得出的变化。宝钗其实是有些着急的。及笄后,正是说亲的年龄,和宝玉的亲事怎么都说不下来。宝钗着急,有因可寻。
    “待她回来再一起热闹热闹也是一样。”李莞道。
    *
    黛玉没有跟贾家的人回荣府,却跟着李岩去了皇家温泉驿站。
    数月未见,她身穿男装,是一副俊俏小公子模样。一声“李岩哥哥”,让李岩的心激起了千层浪。
    李岩按住加速的心跳,将黛玉、赛神医、贾珠的车马安排好,往驿馆驶去。
    黛玉一辆车。
    贾珠跟赛神医一辆车。
    李岩骑着马,护送着他们。
    初秋的风还没有凉意,车帘随着马车的颠簸,微微地忽扬忽起。
    黛玉从车帘的缝中,就能看到李岩的身影。
    但见他披着一身耀眼的银甲,身后扬起月牙白的披风。白马配着金羁,马头上系有红缨。
    阳光把他的侧脸照得很亮。洒下的阳光,像精灵一般,在他秀挺的鼻梁上跳着舞,一闪一闪的。
    黛玉从下了船,看到他的那一刻开始,心中揣着的小兔子,又开始噔噔噔地活蹦乱跳着了。
    李岩亦是知道,有一双明亮的眼睛,在时而飘起的车帘后,一直在看他。他的嘴角抬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,却装作自己并未察觉那般。他心想,她定是觉得他这身扮相还不错,所以一直在看。那就多看一会儿吧~
    行了两个时辰的路,李岩、黛玉、塞神医、贾珠等人就到了温泉驿站。
    迎在门口的是姜院判,跟大将军的几个副将。
    “哎呀呀,贾侍读竟然把赛师兄给请来了,是说原来得的药膏堪比神药呐!”姜院判见到赛神医,又惊又喜,寒暄道。
    “大将军现在情况如何?”赛神医问着姜院判。
    “起初用的芥卤,跟清热解毒的草药,有一些效果,但拔不了根。后来用的芥卤,跟师兄配的药,配合温泉水,倒是好转多了。”姜院判道。
    赛神医笑道:“那药膏是我这个徒儿一手配的。”
    姜院判打量着跟在赛神医身后,背着药箱的小药童道:“果然名师出高徒啊。竟想出蟾蜍入药,治疗冻疮。对背疽,看来也是有作用。小郎君年方几何,想不想来太医院?”
    “承蒙姜院判指教。”黛玉拱手行礼道。
    姜院判听后大笑,原来小郎君是个小姑娘啊。
    黛玉穿男装是贾珠的主意,因为她要跟着一起出入驿站。黛玉欣然接受,换好衣服厚,还问贾珠她像不像小药童。
    像是像的,就是声音听得出是个小姑娘。
    姜院判跟赛神医,这两师兄弟,多年未见,有说不完的话。他二人走在前边。
    李岩、贾珠、黛玉跟在后边。余下诸将、侍从则跟在最后。
    忽见草丛中一动,蹦出一只白狐狸。
    黛玉的眼睛一亮,“小梨花也回了!”
    李岩笑着,温柔地道:“它也甚是想家。”
    贾珠已经看出来,李莞口中的木石同盟了,原来在这里了。少年将军、白衣才女,这门亲事,贾珠觉得挺好。他悄悄往后退了退,跟大将军的副将们走在了一起。
    第54章 问药
    贾珠把林妹妹送回荣府,已经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。李岩、赛神医、姜院判等人皆还在温泉驿站。
    黛玉一回来,就去贾母处请安。贾珠则是回来换了身衣裳,就往翰林院去了。
    贾母搓磨着黛玉,说玉儿长高了。又问她爹娘现在怎样,弟弟怎样。
    黛玉笑着说,父母都好,弟弟已经开始认字了。
    家中姊妹们、媳妇们听到林妹妹回了,纷纷往贾母处去。
    李莞大半载没见黛玉,这次再见她,觉得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林妹妹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,亭亭玉立,温婉灵动。
    黛玉看到李莞,亦是见亲人,既亲切,又有些激动。
    李莞正准备上前拉拉林妹妹的手,跟起叙会儿话。
    谁知,宝玉一进门就蹿到李莞跟黛玉之间,跟林妹妹说个不停。譬如,水患的时候,妹妹可过得好?我们这边可跟妹妹着急呢,还写信给珠大哥让他带妹妹回来。妹妹怎么就不跟着珠大哥回呢?妹妹怎么拜师父了呢?师父严不严啊?妹妹累不累?……
    被挤到边上的李莞心想着,宝玉既然这么担心林妹妹,也没说亲自去扬州把她接来。当然,王夫人肯定不同意。再说拜师父学艺,宝玉觉得是一件很累的事,焉知旁人丰收的快乐?
    黛玉笑着道:“我一切都好,一点都不辛苦。”
    宝钗笑着道:“我们这期诗社也结了,螃蟹宴也吃了,妹妹才来。真真儿是什么都没有碰上。”
    李莞记得林妹妹其实不大吃螃蟹。
    而且前几天的螃蟹宴设在藕香榭。
    那藕香榭盖在池中,四面都是窗,左右有曲廊,跨水接岸,又连着曲曲折折的竹桥接着。夏天在藕香榭小坐,被掠过水面的风那么一吹,便觉得甚是凉爽。然而,前儿去时已经是立秋之后了,体弱者未免觉得凉了。
    再加上螃蟹本是寒凉之物。李莞这种平素体健,注意养生者,宴席末了都觉得心口发凉,喝了好几口烫过的烧酒才压住。
    连王夫人都说这儿风大。老太太更是只坐了一会子,就说先回去了,只怕也是受不住。
    李莞倒是觉得,前几天宝钗跟湘云两个弄的螃蟹宴,林妹妹不参加也好。
    李莞笑着道:“咱们人凑齐了,要办随时办,改天上我稻香村去,办个养生宴。”稻香村其实就是李莞原来住的院子,挂了个牌。在整个荣府靠西一些的位置,离水远,冬暖夏凉,适合小夫妻带着孩子过。
    湘云笑着道:“听说林姐姐也会瞧病了,给我也瞧瞧。”一边说着,一连撸起袖子,露出一节如粉藕一般滚圆的手臂。
    黛玉笑着应着湘云,给她搭了脉,又端着她丰润的圆脸左看右看,还让她吐舌头看看舌苔。
    在旁诸人皆忍俊不禁。
    黛玉道:“云妹妹的脉象啊,最是正常不过了,就是舌苔偏暗,近日可有积食?”
    “林姐姐,你连我前几天克化不好都看出来了。”湘云惊道,“前儿听说林姐姐拜了师父,跟人学诊脉制药膏子。我还当大嫂子诓我们呐。”
    李莞笑着道:“我几时诓过你们?”李莞自视待这些如水一般清澈的小姑娘都是顶好的。
    湘云冲李莞笑着赔了个不是,“待会儿我罚酒”。
    爱诓人的是史家的两个婶子,只是湘云一向大大咧咧,她平素的境况脱口就这么给带出来了。
    湘云又对黛玉道:“林姐姐,你也给我开几副药。”
    黛玉端起桌上的一盘山楂糕,对湘云笑着道:“今儿饭后吃两片这个,明儿就好了。”
    “这么容易啊!”湘云说着,就捡了一块山楂糕送口里,一边吃一边品着,道:“还真是,这山楂糕一吃,感觉肠胃都活动起来了呢。”
    宝玉等人也闹着要黛玉给他拿脉。
    “你们啊,让林姐姐歇歇。咱们上院儿里吃果子赏花去。”探春把众姊妹、媳妇儿薅走跟她一块儿玩去了。
    屋里便静了下来,只有黛玉跟贾母。
    黛玉瞧见贾母神色有些倦怠,便问:“外祖母可有不适?大夫可瞧过?”
    贾母笑着道:“外祖母很好。”
    李莞瞅着空子,想跟黛玉讲话,便折了回来。这会儿刚进屋,李莞就听到黛玉跟贾母的话。
    李莞道:“老太太,林姑娘学了一身本事,让她给您瞧瞧。”李莞又跟黛玉讲:“老太太昨儿就吃少了,晚饭才喝半碗粥。让喊大夫来了瞧瞧,又说没事,说不用瞧。”
    黛玉拉着贾母的手道:“玉儿给您瞧瞧。外祖母不要嫌弃玉儿刚刚学就是。”
    贾母握了握黛玉的手:“玉儿是我头等亲的亲外孙女,外祖母怎么会嫌弃?就是没什么大事儿。宫裁,你招呼人给玉儿收院子,玉儿也累了,回屋歇歇。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姑娘回京都的那天,我就派人把姑娘那院子收拾妥帖了,姑娘直接住就好。”
    贾母对李莞道,“宫裁办事,我一直是放心的。”
    李莞便遵贾母的吩咐,陪黛玉回了潇湘馆。
    屋里没旁人时,黛玉问李莞:“大嫂子,我其实悄悄地摸了一下外祖母的脉的。脉象上看,外祖母受了寒凉。她这几日是怎么了?为什么不愿意找大夫?”
    黛玉说到贾母受寒凉,李莞便想起前几日在藕香榭吃螃蟹宴之事。李莞记得,老太太那天没坐一会儿人就走了。
    “秋天、水中、螃蟹,都是寒凉的来源。”黛玉道。
    李莞恍然大悟,她记得曾经研究养生的时候,听医馆的大夫讲过一句话:三寒成一毒。
    老太太就是那日在螃蟹宴上受了凉,人就是不舒服了。这螃蟹宴,又是湘云跟宝钗两个提起的。若是让人知道老太太因此生病,湘云跟宝钗该多不好受。因此,老太太这几日既不让请大夫声张,又不让黛玉给她瞧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