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
去完探春处,下一站便是蘅芜苑了,那是宝钗住的地方。
竟不知什么时候,蘅芜苑大变样了,院中格局跟当初修建省亲别院时完全不一样了。
一进蘅芜苑就闻到一股异香,里边的树木都变了样,种满了奇草仙藤,上边还结有珊瑚豆子一般的果子。
这些植物是薛宝钗后来种下的,低调并且昂贵,看着跟杂草似的,其实都是稀罕货,难寻得很。宝钗跟薛家那种大拉拉的炫富风格完全不一样。
走进屋里,才发现,薛宝钗屋里几乎没有任何摆设。案上只有一个廉价的土定瓶,里边养着几只菊花,还有两本书。宝钗床上的帐子是青色的,被褥也十分朴素。
光看这屋子,完全看不出是个土豪家的大小姐的闺房。实在是太朴素了,或者说朴素得过了头。就连李莞屋里的小丫头的房间,都不会如此素净。
宝钗的闺房,说是一个冷森森的大雪窟,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。
李莞估摸着,宝钗是故意这么干的,为了博一个贤名罢了。
刘姥姥在黛玉处,在探春处,还会赞叹一番,然而在宝钗处,竟是一句话都没有说。可见,刘姥姥无论是逗趣,还是扮丑,都是相当有分寸的。
贾母叹了口气:“这孩子太老实了。你的陈设在家里没有带来,何妨跟你姨娘要些呢?”
薛宝钗为了自己的贤德的美名,弄了个阴森森的屋子,此时,让贾母很没有面子。贾母当下就要鸳鸯去她库中取古董来。
贾母直摇头,“年轻姑娘的房间这样素净,我们这些老婆子,越发该去住马圈了。”
贾母不高兴的情绪都表露了出来。她前几天在螃蟹宴上受了凉,都不声张,可想而知,她现在是有多不高兴了。
李莞心道,只能说薛宝钗为人做事,过于追求名声,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了。此番她只能是离宝二奶奶的位置越来越远了。
当然,李莞一直觉得,自己都没过明白的宝玉,并不是良配。宝钗大不必如此。
众人又到缀锦阁听戏,吃酒,行令,一番热闹,不在话下。
有小厮来传信儿,李将军大后天回来,来给老太太请安。
贾母直称好。
李莞心喜,看来大将军是有彻底好转了,岩哥儿方才回了。她随便捡了块吃食咬了一口,一看,原来觉得腻的松穰鹅油卷,都觉得清新爽口了。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。
李莞转眼看了看黛玉,黛玉面上浮上一层绯色,又悄悄拿团扇给挡住了。
迎春、探春、惜春亦是十分高兴,还问小梨花会不会一起来。
*
姜院判和赛神医一起配置的药膏用了几日,配合富含硫磺的温泉水,以及对外伤具有良好作用的芥卤的共同作用下,大将军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。
大将军早就看出,李岩自打回来后,就常常魂不守舍,定*是在想念心上人。
于是,大将军就先把李岩给“赶”回去了。
姜院判跟赛神医都说大将军下月就能好,大将军也无需李岩再时时守着。
大将军素闻国子监祭酒的严名,心道,李岩这块闷石头的心事,只怕不敢跟他爹娘讲,不然也不会一直没有定亲。
大将军便决定,下个月待他好了,就造访李府。闷石头不说的话,替他跟他爹娘说。
第56章 plus妙玉
吃完茶,贾母等又带着刘姥姥至拢翠庵。
拢翠庵的妙玉姑娘,就忙接了出来。
往院里边走去,但见院中花木繁盛,十分清幽。
走到供着神佛的东禅堂,贾母说,都吃了酒,里头有菩萨,诸人就在这里坐坐,吃杯茶就去了。
妙玉转身,去了片刻,便捧出一个云龙献寿小茶盘,里边放着成窑的五彩小盖钟,将其献于贾母。
这套茶具的规格是相当的高。首先,小茶盘上雕了龙,就不是给一般人用的。另外,成窑,是皇家专用窑。
贾母道:“我不吃六安茶。”
六安茶是产自安徽的茶,产茶地偏北,产出的茶是凉性的。贾母前几日在藕香榭的螃蟹宴上受了凉,是吃不了六安茶的。
妙玉笑着说:“这是老君眉。”
老君眉产于湖南洞庭湖君山,以及福建武夷山,上述地理位置都偏南。因此,老君眉的茶性偏温。
李莞心道,妙玉倒是个心细的,赶着温性的茶给老人家喝。
贾母问:“是什么水?”
妙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。
这个世界的很多文人都有浪漫情怀,用水也有讲究。虽然李莞并没有觉得接的雨水,还要放上一年,跟普通用水究竟有何优势,大抵是情调不一样吧。
贾母喝到一半,把茶递给刘姥姥。
刘姥姥将剩下的半碗茶,一口饮尽,道:“好是好,就是淡了些。”
众人皆笑。
随后妙玉又给众人上茶,大伙儿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。
李莞喝了一口茶,同意刘姥姥的观点,茶有些淡。是这个世界文化人喜欢慢慢品的茶。
官窑也是皇家官用窑,大伙儿拿的也是上好的碗,不过较贾母拿的成窑茶碗的规格次一些。
这里可以说妙玉尊贾母。其实也有另一种解读,既妙玉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出家人,因为出家人世界中,最基本的认知,便是众生平等。所以,妙玉更像是养在庵里的一位大小姐。
妙玉本是苏州人士,原就是官宦人家的小姐,打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,带发修行。
以前李莞看电视剧时,总有热心网友在弹幕中刷,说妙玉是剧中第一精致人,是姑娘们的plus版。
如今李莞亲临现场,觉得妙玉确实讲究。李莞又细思在这个世界上认识的人,好像也没人比妙玉姑娘更讲就了。
妙玉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,让二人随她出去。
宝玉悄悄跟了出去。
此外,还有爱热闹的李莞,也一起跟了出去。
妙玉将宝钗和黛玉带到耳房。宝钗坐妙玉的榻上,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。
妙玉见宝玉跟李莞进来,便给二人一人一个蒲团。
妙玉跟几人取杯,正有庵里的道婆将刚刚诸人喝茶的茶盏收了上来。
妙玉忙命道:“那成窑的茶杯别收,搁外边去。”
那成窑茶杯,便是妙玉端给贾母,贾母喝了一半又给刘姥姥的。
那妙玉嫌刘姥姥吃过的,价值连城的茶盏,说不要就不要了。那个皇家专用限量版小茶盏的价值,估计都够刘姥姥一家人过一辈子的了。
妙玉又给宝钗、黛玉、李莞给了三个珍玩杯盏,唯独给了一支绿玉斗来给宝玉。
那绿玉斗放在外边,显然是近日用过的。谁用过的毋庸置疑,这屋没别的主人,只能是妙玉自己了。
李莞感觉,妙玉似乎是有些喜欢宝玉的。
李莞扫了眼屋里的诸人,跟宝钗四目相对,宝钗眼神复杂。
李莞又看看黛玉,黛玉似乎在沉思中。而那沉思,在刚刚通报李岩要就来时,就开始了。
黛玉察觉李莞在看她,回过神来,捧着手里的茶盏问:“这也是旧年的雨水么?”
谁知,妙玉竟冷笑道:“你这么个人,竟是个大俗人,水都尝不出来。这是五年前,我还在玄墓香寺住着,收的梅花上的雪。以供也才得了一瓮。总舍不得吃,埋在地下……”
李莞听完觉得自己有些方。她倒觉得,水还是吃新鲜的比较干净。
黛玉倒是挺大度,她知道妙玉平素就比较怪癖,也不多说,就温温和和地笑着。
吃完茶,大家便准备告辞。
宝玉跟妙玉赔笑道:“那茶杯虽然脏了,白搁了可惜,不如给那贫婆子。他卖了,可以度日。”
妙玉点头:“那杯子我没有吃过。若我使用过,就是砸碎了,也不给她。你要给她,我不管,我只给你。”
李莞听后更方了。也更确定妙玉就是喜欢宝玉了……
不过,宝玉还是不错的,帮刘姥姥在妙玉这里讨了个值钱货。
这只成窑茶盏的市场价值,据说是值万金的。当然,卖到中间商那里,会打个折。但也会是一笔很客观的数额。是刘姥姥这次在荣国府打秋风的总和的数倍往上走。
刘姥姥临走时,贾家诸人皆有给刘姥姥送银两和衣物,包括李莞等人。
刘姥姥满载而归。当然,最值钱的,当数妙玉小师傅那儿捡出来的一个成窑茶盏了。
*
且说李岩到李家后,便带着李老太太准备的礼,来跟贾家老太太请安。
贾母自刘姥姥走后,又病了一遭。许是螃蟹宴上受的寒凉未好,遇到刘姥姥后一时高兴玩得乏了,贾母又吃了几天药。
这会儿见到李岩,心里高兴,又打起精神来,拉着他问了,你家祖母身体怎么样?父母、婶子好不好?
李莞、黛玉、三春、宝钗、湘云、宝玉等皆闻讯,来贾母处。
竟不知什么时候,蘅芜苑大变样了,院中格局跟当初修建省亲别院时完全不一样了。
一进蘅芜苑就闻到一股异香,里边的树木都变了样,种满了奇草仙藤,上边还结有珊瑚豆子一般的果子。
这些植物是薛宝钗后来种下的,低调并且昂贵,看着跟杂草似的,其实都是稀罕货,难寻得很。宝钗跟薛家那种大拉拉的炫富风格完全不一样。
走进屋里,才发现,薛宝钗屋里几乎没有任何摆设。案上只有一个廉价的土定瓶,里边养着几只菊花,还有两本书。宝钗床上的帐子是青色的,被褥也十分朴素。
光看这屋子,完全看不出是个土豪家的大小姐的闺房。实在是太朴素了,或者说朴素得过了头。就连李莞屋里的小丫头的房间,都不会如此素净。
宝钗的闺房,说是一个冷森森的大雪窟,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。
李莞估摸着,宝钗是故意这么干的,为了博一个贤名罢了。
刘姥姥在黛玉处,在探春处,还会赞叹一番,然而在宝钗处,竟是一句话都没有说。可见,刘姥姥无论是逗趣,还是扮丑,都是相当有分寸的。
贾母叹了口气:“这孩子太老实了。你的陈设在家里没有带来,何妨跟你姨娘要些呢?”
薛宝钗为了自己的贤德的美名,弄了个阴森森的屋子,此时,让贾母很没有面子。贾母当下就要鸳鸯去她库中取古董来。
贾母直摇头,“年轻姑娘的房间这样素净,我们这些老婆子,越发该去住马圈了。”
贾母不高兴的情绪都表露了出来。她前几天在螃蟹宴上受了凉,都不声张,可想而知,她现在是有多不高兴了。
李莞心道,只能说薛宝钗为人做事,过于追求名声,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了。此番她只能是离宝二奶奶的位置越来越远了。
当然,李莞一直觉得,自己都没过明白的宝玉,并不是良配。宝钗大不必如此。
众人又到缀锦阁听戏,吃酒,行令,一番热闹,不在话下。
有小厮来传信儿,李将军大后天回来,来给老太太请安。
贾母直称好。
李莞心喜,看来大将军是有彻底好转了,岩哥儿方才回了。她随便捡了块吃食咬了一口,一看,原来觉得腻的松穰鹅油卷,都觉得清新爽口了。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。
李莞转眼看了看黛玉,黛玉面上浮上一层绯色,又悄悄拿团扇给挡住了。
迎春、探春、惜春亦是十分高兴,还问小梨花会不会一起来。
*
姜院判和赛神医一起配置的药膏用了几日,配合富含硫磺的温泉水,以及对外伤具有良好作用的芥卤的共同作用下,大将军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。
大将军早就看出,李岩自打回来后,就常常魂不守舍,定*是在想念心上人。
于是,大将军就先把李岩给“赶”回去了。
姜院判跟赛神医都说大将军下月就能好,大将军也无需李岩再时时守着。
大将军素闻国子监祭酒的严名,心道,李岩这块闷石头的心事,只怕不敢跟他爹娘讲,不然也不会一直没有定亲。
大将军便决定,下个月待他好了,就造访李府。闷石头不说的话,替他跟他爹娘说。
第56章 plus妙玉
吃完茶,贾母等又带着刘姥姥至拢翠庵。
拢翠庵的妙玉姑娘,就忙接了出来。
往院里边走去,但见院中花木繁盛,十分清幽。
走到供着神佛的东禅堂,贾母说,都吃了酒,里头有菩萨,诸人就在这里坐坐,吃杯茶就去了。
妙玉转身,去了片刻,便捧出一个云龙献寿小茶盘,里边放着成窑的五彩小盖钟,将其献于贾母。
这套茶具的规格是相当的高。首先,小茶盘上雕了龙,就不是给一般人用的。另外,成窑,是皇家专用窑。
贾母道:“我不吃六安茶。”
六安茶是产自安徽的茶,产茶地偏北,产出的茶是凉性的。贾母前几日在藕香榭的螃蟹宴上受了凉,是吃不了六安茶的。
妙玉笑着说:“这是老君眉。”
老君眉产于湖南洞庭湖君山,以及福建武夷山,上述地理位置都偏南。因此,老君眉的茶性偏温。
李莞心道,妙玉倒是个心细的,赶着温性的茶给老人家喝。
贾母问:“是什么水?”
妙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。
这个世界的很多文人都有浪漫情怀,用水也有讲究。虽然李莞并没有觉得接的雨水,还要放上一年,跟普通用水究竟有何优势,大抵是情调不一样吧。
贾母喝到一半,把茶递给刘姥姥。
刘姥姥将剩下的半碗茶,一口饮尽,道:“好是好,就是淡了些。”
众人皆笑。
随后妙玉又给众人上茶,大伙儿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。
李莞喝了一口茶,同意刘姥姥的观点,茶有些淡。是这个世界文化人喜欢慢慢品的茶。
官窑也是皇家官用窑,大伙儿拿的也是上好的碗,不过较贾母拿的成窑茶碗的规格次一些。
这里可以说妙玉尊贾母。其实也有另一种解读,既妙玉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出家人,因为出家人世界中,最基本的认知,便是众生平等。所以,妙玉更像是养在庵里的一位大小姐。
妙玉本是苏州人士,原就是官宦人家的小姐,打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,带发修行。
以前李莞看电视剧时,总有热心网友在弹幕中刷,说妙玉是剧中第一精致人,是姑娘们的plus版。
如今李莞亲临现场,觉得妙玉确实讲究。李莞又细思在这个世界上认识的人,好像也没人比妙玉姑娘更讲就了。
妙玉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,让二人随她出去。
宝玉悄悄跟了出去。
此外,还有爱热闹的李莞,也一起跟了出去。
妙玉将宝钗和黛玉带到耳房。宝钗坐妙玉的榻上,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。
妙玉见宝玉跟李莞进来,便给二人一人一个蒲团。
妙玉跟几人取杯,正有庵里的道婆将刚刚诸人喝茶的茶盏收了上来。
妙玉忙命道:“那成窑的茶杯别收,搁外边去。”
那成窑茶杯,便是妙玉端给贾母,贾母喝了一半又给刘姥姥的。
那妙玉嫌刘姥姥吃过的,价值连城的茶盏,说不要就不要了。那个皇家专用限量版小茶盏的价值,估计都够刘姥姥一家人过一辈子的了。
妙玉又给宝钗、黛玉、李莞给了三个珍玩杯盏,唯独给了一支绿玉斗来给宝玉。
那绿玉斗放在外边,显然是近日用过的。谁用过的毋庸置疑,这屋没别的主人,只能是妙玉自己了。
李莞感觉,妙玉似乎是有些喜欢宝玉的。
李莞扫了眼屋里的诸人,跟宝钗四目相对,宝钗眼神复杂。
李莞又看看黛玉,黛玉似乎在沉思中。而那沉思,在刚刚通报李岩要就来时,就开始了。
黛玉察觉李莞在看她,回过神来,捧着手里的茶盏问:“这也是旧年的雨水么?”
谁知,妙玉竟冷笑道:“你这么个人,竟是个大俗人,水都尝不出来。这是五年前,我还在玄墓香寺住着,收的梅花上的雪。以供也才得了一瓮。总舍不得吃,埋在地下……”
李莞听完觉得自己有些方。她倒觉得,水还是吃新鲜的比较干净。
黛玉倒是挺大度,她知道妙玉平素就比较怪癖,也不多说,就温温和和地笑着。
吃完茶,大家便准备告辞。
宝玉跟妙玉赔笑道:“那茶杯虽然脏了,白搁了可惜,不如给那贫婆子。他卖了,可以度日。”
妙玉点头:“那杯子我没有吃过。若我使用过,就是砸碎了,也不给她。你要给她,我不管,我只给你。”
李莞听后更方了。也更确定妙玉就是喜欢宝玉了……
不过,宝玉还是不错的,帮刘姥姥在妙玉这里讨了个值钱货。
这只成窑茶盏的市场价值,据说是值万金的。当然,卖到中间商那里,会打个折。但也会是一笔很客观的数额。是刘姥姥这次在荣国府打秋风的总和的数倍往上走。
刘姥姥临走时,贾家诸人皆有给刘姥姥送银两和衣物,包括李莞等人。
刘姥姥满载而归。当然,最值钱的,当数妙玉小师傅那儿捡出来的一个成窑茶盏了。
*
且说李岩到李家后,便带着李老太太准备的礼,来跟贾家老太太请安。
贾母自刘姥姥走后,又病了一遭。许是螃蟹宴上受的寒凉未好,遇到刘姥姥后一时高兴玩得乏了,贾母又吃了几天药。
这会儿见到李岩,心里高兴,又打起精神来,拉着他问了,你家祖母身体怎么样?父母、婶子好不好?
李莞、黛玉、三春、宝钗、湘云、宝玉等皆闻讯,来贾母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