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
李莞将黛玉送回林家,又回了李家一趟。李家留李莞吃晚饭。
李莞跟李老太太、李父、李母、李婶、李纹、李绮两个妹妹吃了饭。
饭后,她又把黛玉今儿写的《五美吟》给李纹和李绮看。
李纹和李绮对黛玉的诗赞不绝口。
“我说这五美,都赶不上林姐姐。”李纹道,“女子美貌纵然是福气,但是遇上好人家,才是真正有福。”
“大姐姐,你瞧纹儿,开口闭口,都要嫁人了。让大姐夫给纹儿觅个好人家。”李绮笑着道。
“看我不撕烂你的嘴。”李纹撵着李绮。
两姐妹一番闹腾后,李绮又道:“女子腹有诗书气自华,才是顶好的福气。美貌和婆家,都有运气成分在其中,不能说完全无法把控,至少不能完全把控。而若是放眼自身,自己却是最好把握的。”
李莞心想,二叔之事没有影响两妹妹对未来的期盼,这是最好的了。
两姐妹的话,李莞觉得都对。才华、美貌、运气,这些都是女孩儿的福气。所谓的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,不是给别人洗脑,便是给自己开脱了。所幸,李家的两个妹妹都没有这般想法。
第76章 对自己好些
又过了数日,到了贾敬的送殡之期。
贾母这阵经不住风霜伤感,生病了,未能去送殡,宝玉在家侍奉,也未去。王熙凤也未大好,亦是未去。贾家余男丁、女眷都送至铁槛寺。
李莞跟贾珠两口子跟着贾家诸人前去,至夜里返回荣国府。东府这边的贾珍、尤氏、贾蓉皆留在寺中守灵,并待满白日,才扶灵柩回来。所以,整个东府的事便交给了尤老娘、尤二姐和尤三姐。
送殡一过,东府便无大事。素云便跟着李莞回来了,她也巴不得早点回来,在东府多待一刻,都浑身难受。
李莞素知贾珍、贾蓉这对父子,有聚麀之诮。所谓“聚麀之诮”,便是这对父子常共同包养女子。这都是公开的事了,连秘密都谈不上。
素云这次回来后说,东府凡事跟珍大爷有过首尾的丫鬟、女人,贾蓉一个也不放过。贾蓉现在的妻子胡氏门第不高,又是续弦,在东府没什么份量,她平日只做看不见,对贾蓉的荒唐行径竟是一句都不敢提。
送灵回来的次日,贾珠便早早去了翰林院,开始了他繁忙的日常。贾母的身体也好转了一些。荣国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
李莞每日便是照顾柔姐儿的吃喝,跟探春一起听底下人的汇报,在院子里侍弄种的蔬果,养的家禽等。
这天贾珠回来后,吃过晚饭,也不去书房写奏折,而是拉着李莞八卦起来。
“娘子,我今儿发现了件稀奇事儿。”贾珠道。
李莞道:“快说来听听。”
贾珠这个大忙人,平日里很少有时间去管闲事。物以稀为贵,李莞对贾珠的八卦一向十分热心。
“回来的时候,路过东府。我竟发现琏二是从东府出来的。”贾珠道,“娘子你想想啊,珍大哥,嫂子,蓉儿都还在铁槛寺守灵。东府现在只剩下尤老娘跟带来的两个女儿在家里。外边天都黑了,琏二这个点儿出入东府,说出去真不像。”
李莞心道,原剧情节这会子怕不是要来了,贾琏会在贾敬的丧期偷娶尤二姐。
且不说贾琏的道德水平怎样,他一向都是脏的臭的都往房里拉,不讲究道德的。贾琏在贾敬丧期偷取东院小姨子,顶多被人戳脊梁骨。但如今是老太妃的丧期,荣国府这样有爵位的府邸,一年之内是不能筵席音乐,所有庶民三月内不能嫁娶。
眼下还在老太妃薨逝的三个月内,贾琏若此时偷娶尤二姐,就是大不敬之罪,将来事情被捅出来,则会连累整个荣国府的。
所幸贾琏还在东府晃悠,应该是还没得手。
李莞对贾珠道:“夫君可别不信,以琏兄弟一惯的风格,八成是奔尤家的姐儿去的。”
贾珠直摇头,道:“太不像话。还在敬伯父的丧期……”
李莞道:“何止。夫君莫忘了,这会子还在老太妃丧期的三月内。若琏二出点什么事,整个家都要受牵连。”
“那是得管管。”贾珠又叹了口气,“老太太大病初愈,不能气着老太太。大伯自个儿都没过明白,他怕是不得管的。邢夫人更不得管。熙凤那里,要不要给个气儿?”
“我先去看看。她前些时日身子一直不好,连东府的葬礼都没有去成。”李莞道。
贾珠道:“我跟琏二也说说。都当父亲的人了,家里还放着凤姐儿跟平儿,不能老干不着调的事儿。”
李莞道:“行。我们两头都看看。我再请林姑娘来给凤姐儿看看她身子。”
贾珠嘱咐道:“跟凤姐儿还是好生说。俗话说,百年修得同船渡。宁毁一座庙,不毁一庄亲。”
虽然贾琏这般行径,在李莞这里是无法容忍的。但到底日子是别人家的,旁人点一下即可。李莞道声“明白”。
夫妻俩早早歇下了。次日清晨,贾珠起来后去了东院,说是跟贾琏同行,便跟他一起出去了。
贾琏领的是五品同知,捐的个闲职,只用在衙门晃一下即可,不像贾珠每天要去翰林院坐班。
贾琏这天一大早就起来了,本想着出去晃一圈就去东府。昨儿尤二姐暗地收了他的一枚汉玉九龙佩,又遇到蓉儿,蓉儿还说要替他做这个媒。惹得贾琏竟是整宿难眠。谁知,今儿起个大早,竟然被珠大哥给薅出去了。
贾琏心中道苦,谁想一大早跟珠大哥一起啊。但是,他恐贾珠找他有旁的事,便还是跟着他出来。
时候还早,贾珠喊贾琏一起在外面吃个早酒,贾琏的心却早就飞了,又不好直说。
京都喝早酒的铺子还是挺多的,兄弟二人找了一家店坐下。贾珠最近在修书,自己那份早酒便不点了,给贾琏点了酒菜、又要了些点心、粥和茶。
贾琏笑道:“珠大哥今儿怎么这般闲?”
兄弟俩边吃边聊,从贾敬费尽心思养生,吞金丹导致意外而亡,聊到人生的无常。又聊到几个双方都认识的遭了贬黜的同僚。
贾琏的心思逐渐收拢回来。他呷了一口茶,道:“是啊,世事无常,珠大哥。所以,人要及时行乐才是。”
贾珠笑着道:“可不是。家宅安宁,夫妻和睦,孩子健康,便是最大的快乐了,还图个什么呢?”
听到“夫妻和睦”这四个字,贾琏嘲讽地摇着头笑了笑,对贾珠道:“珠大哥这般有福的人,怕是不知道我家那位夜叉,跟看儿子似的看着我。还和睦?”
忽然贾琏又觉得他说错话了,想收却又收不回来。夜叉不是珠大嫂子的外号么?要说凤姐儿泼辣,珠大嫂子怕是只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刚嫁来就把婆婆给制住了,还把荣国府的管事奴才来了个大换血。如今的荣国府上下,大半都是珠大嫂子的人。若说凤姐儿盯相公像盯儿子;府里上下都是珠大嫂子的人,都赶上前朝的东厂了。
这般想来,贾琏的心到平和了许多。他对贾珠笑着道:“怎么,珠大哥也是受不了,想跟弟一起去找乐子?”贾琏心道,定是他想的这般。他不信珠大哥能对一个人十几年豪不厌倦,而那人还是人尽皆知的悍妻。
贾珠笑着道:“鸡鸣而起,戴月而归。见妻子安好,便是最大的乐了。”
贾琏见贾珠一脸陶醉的样子,不像是对李氏不满出来,而出来寻欢作乐的,便道:“珠大哥,那你喊我出来做什么?我又不用每天去衙门?”
贾珠道:“昨儿我回来时,看到琏兄弟从东府出来。”
贾琏笑了,也不打算瞒贾珠,不管他多怕老婆,男人总归还是男人。“珠大哥,兄弟昨儿是去了东府。”
“兄弟,珍大哥、尤夫人、蓉儿可都不在府里。只有尤老娘跟她的两个女儿。兄弟莫不是……”贾珠故意把话说个半截,来看贾琏的反应。
贾琏依旧是一脸的饧笑。他为何去东府,都挂在脸上了。
“兄弟,莫说哥哥没有提点。眼下老太妃的丧期未过三个月,兄弟可莫做错事儿。大不敬的罪下来,谁都担不起。”贾珠道。
贾琏脸上的笑容逐渐淡下来,他险些就忘记老太妃丧期这档子事儿了,忙对贾珠道:“多谢珠大哥提醒。我知道了。”
知道就好。贾珠跟贾琏又倒了一杯茶水,两人吃了一阵茶,贾珠便去了翰林院。
贾琏在宁国府门口绕了一圈,想着贾珠说的大不敬罪。这个罪名在本朝,连当今圣上的兄弟,太上皇亲封的亲王都遭不住。那坏了事的老义忠亲王的罪名理由,就有一项是“大不敬罪”。
想到此,贾琏便连东府的门都没进去,便打道回府了。
且说李莞这边,跟探春在花厅听管家婆子汇报后,便去林家把黛玉接了回来。
黛玉先见了贾母,跟贾母拿脉、叙话一番后,便跟着李莞去了凤姐儿的院子。
“二嫂子可有好些?”黛玉问。
李莞跟李老太太、李父、李母、李婶、李纹、李绮两个妹妹吃了饭。
饭后,她又把黛玉今儿写的《五美吟》给李纹和李绮看。
李纹和李绮对黛玉的诗赞不绝口。
“我说这五美,都赶不上林姐姐。”李纹道,“女子美貌纵然是福气,但是遇上好人家,才是真正有福。”
“大姐姐,你瞧纹儿,开口闭口,都要嫁人了。让大姐夫给纹儿觅个好人家。”李绮笑着道。
“看我不撕烂你的嘴。”李纹撵着李绮。
两姐妹一番闹腾后,李绮又道:“女子腹有诗书气自华,才是顶好的福气。美貌和婆家,都有运气成分在其中,不能说完全无法把控,至少不能完全把控。而若是放眼自身,自己却是最好把握的。”
李莞心想,二叔之事没有影响两妹妹对未来的期盼,这是最好的了。
两姐妹的话,李莞觉得都对。才华、美貌、运气,这些都是女孩儿的福气。所谓的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,不是给别人洗脑,便是给自己开脱了。所幸,李家的两个妹妹都没有这般想法。
第76章 对自己好些
又过了数日,到了贾敬的送殡之期。
贾母这阵经不住风霜伤感,生病了,未能去送殡,宝玉在家侍奉,也未去。王熙凤也未大好,亦是未去。贾家余男丁、女眷都送至铁槛寺。
李莞跟贾珠两口子跟着贾家诸人前去,至夜里返回荣国府。东府这边的贾珍、尤氏、贾蓉皆留在寺中守灵,并待满白日,才扶灵柩回来。所以,整个东府的事便交给了尤老娘、尤二姐和尤三姐。
送殡一过,东府便无大事。素云便跟着李莞回来了,她也巴不得早点回来,在东府多待一刻,都浑身难受。
李莞素知贾珍、贾蓉这对父子,有聚麀之诮。所谓“聚麀之诮”,便是这对父子常共同包养女子。这都是公开的事了,连秘密都谈不上。
素云这次回来后说,东府凡事跟珍大爷有过首尾的丫鬟、女人,贾蓉一个也不放过。贾蓉现在的妻子胡氏门第不高,又是续弦,在东府没什么份量,她平日只做看不见,对贾蓉的荒唐行径竟是一句都不敢提。
送灵回来的次日,贾珠便早早去了翰林院,开始了他繁忙的日常。贾母的身体也好转了一些。荣国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
李莞每日便是照顾柔姐儿的吃喝,跟探春一起听底下人的汇报,在院子里侍弄种的蔬果,养的家禽等。
这天贾珠回来后,吃过晚饭,也不去书房写奏折,而是拉着李莞八卦起来。
“娘子,我今儿发现了件稀奇事儿。”贾珠道。
李莞道:“快说来听听。”
贾珠这个大忙人,平日里很少有时间去管闲事。物以稀为贵,李莞对贾珠的八卦一向十分热心。
“回来的时候,路过东府。我竟发现琏二是从东府出来的。”贾珠道,“娘子你想想啊,珍大哥,嫂子,蓉儿都还在铁槛寺守灵。东府现在只剩下尤老娘跟带来的两个女儿在家里。外边天都黑了,琏二这个点儿出入东府,说出去真不像。”
李莞心道,原剧情节这会子怕不是要来了,贾琏会在贾敬的丧期偷娶尤二姐。
且不说贾琏的道德水平怎样,他一向都是脏的臭的都往房里拉,不讲究道德的。贾琏在贾敬丧期偷取东院小姨子,顶多被人戳脊梁骨。但如今是老太妃的丧期,荣国府这样有爵位的府邸,一年之内是不能筵席音乐,所有庶民三月内不能嫁娶。
眼下还在老太妃薨逝的三个月内,贾琏若此时偷娶尤二姐,就是大不敬之罪,将来事情被捅出来,则会连累整个荣国府的。
所幸贾琏还在东府晃悠,应该是还没得手。
李莞对贾珠道:“夫君可别不信,以琏兄弟一惯的风格,八成是奔尤家的姐儿去的。”
贾珠直摇头,道:“太不像话。还在敬伯父的丧期……”
李莞道:“何止。夫君莫忘了,这会子还在老太妃丧期的三月内。若琏二出点什么事,整个家都要受牵连。”
“那是得管管。”贾珠又叹了口气,“老太太大病初愈,不能气着老太太。大伯自个儿都没过明白,他怕是不得管的。邢夫人更不得管。熙凤那里,要不要给个气儿?”
“我先去看看。她前些时日身子一直不好,连东府的葬礼都没有去成。”李莞道。
贾珠道:“我跟琏二也说说。都当父亲的人了,家里还放着凤姐儿跟平儿,不能老干不着调的事儿。”
李莞道:“行。我们两头都看看。我再请林姑娘来给凤姐儿看看她身子。”
贾珠嘱咐道:“跟凤姐儿还是好生说。俗话说,百年修得同船渡。宁毁一座庙,不毁一庄亲。”
虽然贾琏这般行径,在李莞这里是无法容忍的。但到底日子是别人家的,旁人点一下即可。李莞道声“明白”。
夫妻俩早早歇下了。次日清晨,贾珠起来后去了东院,说是跟贾琏同行,便跟他一起出去了。
贾琏领的是五品同知,捐的个闲职,只用在衙门晃一下即可,不像贾珠每天要去翰林院坐班。
贾琏这天一大早就起来了,本想着出去晃一圈就去东府。昨儿尤二姐暗地收了他的一枚汉玉九龙佩,又遇到蓉儿,蓉儿还说要替他做这个媒。惹得贾琏竟是整宿难眠。谁知,今儿起个大早,竟然被珠大哥给薅出去了。
贾琏心中道苦,谁想一大早跟珠大哥一起啊。但是,他恐贾珠找他有旁的事,便还是跟着他出来。
时候还早,贾珠喊贾琏一起在外面吃个早酒,贾琏的心却早就飞了,又不好直说。
京都喝早酒的铺子还是挺多的,兄弟二人找了一家店坐下。贾珠最近在修书,自己那份早酒便不点了,给贾琏点了酒菜、又要了些点心、粥和茶。
贾琏笑道:“珠大哥今儿怎么这般闲?”
兄弟俩边吃边聊,从贾敬费尽心思养生,吞金丹导致意外而亡,聊到人生的无常。又聊到几个双方都认识的遭了贬黜的同僚。
贾琏的心思逐渐收拢回来。他呷了一口茶,道:“是啊,世事无常,珠大哥。所以,人要及时行乐才是。”
贾珠笑着道:“可不是。家宅安宁,夫妻和睦,孩子健康,便是最大的快乐了,还图个什么呢?”
听到“夫妻和睦”这四个字,贾琏嘲讽地摇着头笑了笑,对贾珠道:“珠大哥这般有福的人,怕是不知道我家那位夜叉,跟看儿子似的看着我。还和睦?”
忽然贾琏又觉得他说错话了,想收却又收不回来。夜叉不是珠大嫂子的外号么?要说凤姐儿泼辣,珠大嫂子怕是只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刚嫁来就把婆婆给制住了,还把荣国府的管事奴才来了个大换血。如今的荣国府上下,大半都是珠大嫂子的人。若说凤姐儿盯相公像盯儿子;府里上下都是珠大嫂子的人,都赶上前朝的东厂了。
这般想来,贾琏的心到平和了许多。他对贾珠笑着道:“怎么,珠大哥也是受不了,想跟弟一起去找乐子?”贾琏心道,定是他想的这般。他不信珠大哥能对一个人十几年豪不厌倦,而那人还是人尽皆知的悍妻。
贾珠笑着道:“鸡鸣而起,戴月而归。见妻子安好,便是最大的乐了。”
贾琏见贾珠一脸陶醉的样子,不像是对李氏不满出来,而出来寻欢作乐的,便道:“珠大哥,那你喊我出来做什么?我又不用每天去衙门?”
贾珠道:“昨儿我回来时,看到琏兄弟从东府出来。”
贾琏笑了,也不打算瞒贾珠,不管他多怕老婆,男人总归还是男人。“珠大哥,兄弟昨儿是去了东府。”
“兄弟,珍大哥、尤夫人、蓉儿可都不在府里。只有尤老娘跟她的两个女儿。兄弟莫不是……”贾珠故意把话说个半截,来看贾琏的反应。
贾琏依旧是一脸的饧笑。他为何去东府,都挂在脸上了。
“兄弟,莫说哥哥没有提点。眼下老太妃的丧期未过三个月,兄弟可莫做错事儿。大不敬的罪下来,谁都担不起。”贾珠道。
贾琏脸上的笑容逐渐淡下来,他险些就忘记老太妃丧期这档子事儿了,忙对贾珠道:“多谢珠大哥提醒。我知道了。”
知道就好。贾珠跟贾琏又倒了一杯茶水,两人吃了一阵茶,贾珠便去了翰林院。
贾琏在宁国府门口绕了一圈,想着贾珠说的大不敬罪。这个罪名在本朝,连当今圣上的兄弟,太上皇亲封的亲王都遭不住。那坏了事的老义忠亲王的罪名理由,就有一项是“大不敬罪”。
想到此,贾琏便连东府的门都没进去,便打道回府了。
且说李莞这边,跟探春在花厅听管家婆子汇报后,便去林家把黛玉接了回来。
黛玉先见了贾母,跟贾母拿脉、叙话一番后,便跟着李莞去了凤姐儿的院子。
“二嫂子可有好些?”黛玉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