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

    李莞噌笑道:“是是是。我知道。”又想起她两个妹妹,“还有李纹跟李绮两个妹妹,希望能寻得好人家。”
    贾珠道:“娘子放心,总是要为两个妹妹寻到像林家这样的清明之家,才能安心嫁妹妹。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愿我两个妹妹,也能跟岩哥儿一样的好福气。”
    这时,柔姐儿歪进来,道了声:“姨姨都,好福气。”
    柔姐儿憨态可掬的小模样,又把李莞跟贾珠两口子逗笑了。
    蓦然发现,四月已过,盛夏又要来了。
    第75章 才女笔落五美吟
    李家的官司结束后,贾家的事儿又来了。东府宁国府的老爷贾敬殡天了。
    那贾敬原本还是进士出身,祖上的官职荫庇给了其子贾珍。贾敬常年静养在京都之外的玄真观。说是静养,但方向又养岔了,吞金服砂。死的时候肚中坚硬似铁,面皮和嘴唇都被烧成紫绛色,还皱起开裂了。
    道馆里的小道士还说贾敬是虔心的道,已脱离苦海,去了皮囊,升仙了。
    这些话落在李莞耳中,只叹一声,人呐,往往是越在意什么,便越会被什么给抓住。越想长寿,吃金丹,服灵砂,便越要了命。凡事自然处之,越是自然的东西,越养人。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法自然”,贾敬这个修道之人,竟是最基本的修道之法都没有听进去。
    贾敬的灵停在了铁槛寺。因天气炎热,三日后,便开丧破孝。
    宁国府目前主事的是贾珍的续弦妻尤氏。尤氏着人来荣国府来问丧事等事宜。
    荣国府这边,王熙凤因为小产落了红,出不来,不能再去给宁国府帮忙;李莞要照顾自己的孩子,和园子中的姊妹,也走不开,只把心腹丫鬟素云借给尤氏,帮衬她一阵。
    尤氏便把她的继母接来,放在宁国府替她看家。随着尤氏继母来的,还有两个未出嫁的女儿,人称尤二姐和尤三姐。
    素云在宁国府待了些时日,回来后直呼没眼看。“大奶奶,您是不知道,珍大爷跟蓉哥儿这对父子,真是奇绝了。敬老爷的灵还未下,珍大爷很蓉哥儿竟然跟两姨子,还有丫鬟们打情骂俏起来。”
    素云说的两姨子,便是尤二姐和尤三姐。
    东府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,李莞素有耳闻,就是未曾想这二人竟然如此嚣张,家丧、国丧跟前乱来。
    李莞依稀记得原剧中尤二姐后来是跟了贾琏,被王熙凤恨上了,还设计要了尤二姐的命。
    而如今,王熙凤跟李莞有生意上的往来,也不愿今日之家宅再背上人命。
    “凤姐儿最近怎样?”李莞问。
    银蝶道:“昨儿还见了平儿姑娘,说二奶奶身子看似好了,但落红一直都有,药也吃了好些,就是不大起效。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不然找林姑娘再给凤姐儿看看。”
    李莞便约了黛玉来园中看王熙凤。
    “瞧瞧什么风,把贵人都给吹来了。”王熙凤拉着黛玉道。
    若不是平儿说王熙凤落红症没好,单看她精致的妆容,还看不出她生病了。
    黛玉搭上凤姐儿的手腕,道:“二嫂子的病,切忌不要伤神、动怒。”
    王熙凤听后有些怅惘,失神片刻,笑着道:“你真当你二嫂子是醋坛子里边泡出来的啊。”
    看来贾琏平日不检点,没少让王熙凤生气。
    李莞也笑着说:“林姑娘肯定不是这般想的。”
    平儿端来茶点,王熙凤留黛玉、李莞吃茶,也叙叙话。
    王熙凤问:“大嫂子,你家婶子近来可好?”她听说李家二房在闹和离,便起了个心想一问究竟。
    李莞看了看黛玉,她正小口地品着茶。李莞心道,李家顶幸运的事,是跟林家这样通情达理的人家结亲。若不是林家,保不齐还没弄完二房的事,大房又会遭退亲。
    李莞道:“我二婶跟二叔和离后,人神清气爽的,不知道有多好呢。”
    王熙凤问:“你二婶如今还在你家中?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我二婶当然在我家中了。我家祖母和我两个妹妹离不开我二婶。”
    王熙凤笑着道:“和离了还住婆家。叫哪门子和离?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我二叔荒唐,我二婶跟我二叔和离了,跟二婶住哪里有何干系?”
    王熙凤又问:“那二婶跟你二叔平日里碰到,岂不是要翻天?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我二叔养好后,被我祖母赶庄子上了。我祖母说,人不劳作,太闲了,会闲出一身病来。”
    正说着,邢夫人也进来了。黛玉把挨着王熙凤的位置让给邢夫人,说去看平儿姐姐,便出去了。
    邢夫人问李莞:“你家二叔跟你二婶和离后,你祖母竟是赶走你二叔啊?”
    不一会儿,有小丫头子进来给邢夫人端来一盅茶。
    李莞一边喝茶,一边淡定地道:“这有什么奇怪的。我家这些年里里外外的打理,还有两个妹妹的教养,都少不了我二婶。我祖母早就把我二婶当女儿来疼了。反观我二叔,就没干过好事儿,早年把家里的钱当流水花在外头,一跑就是十来年。我祖母没给我二叔气出毛病,都是我祖母福气大。”
    邢夫人又似担心和关切地道:“只是你家两个妹妹,到时候咋说亲呀。”
    李莞笑着道:“我两个妹妹样貌、品行,哪儿哪儿都好。我家祖母、婶婶都不着急。太太竟是替她们操这份心了。我替我家人谢过太太了。”
    邢夫人失笑,心道,李家现在是新贵,多着巴结他家的人,何愁嫁女儿?
    王熙凤对李莞道:“你家婶子也是个有福气的。”
    “到底是我二叔靠不住,二婶跟他是委屈了。”李莞叹了口气,道:“说我二婶有福,是碰到了好婆婆。总算是有个家。”
    邢夫人笑着对李莞、王熙凤道:“你们也是有福气的。”言下之意,是让李莞别说贾家的婆婆不好了。
    李莞噌笑一声,不回答。她的婆婆虽然不好,但相公好,儿子争气,女儿活泼可爱。想着天底下没有那十全十美的事儿,李莞心里的那碗水一直是端得平的。
    王熙凤却也不拂邢夫人的面子,道:“太太您也是顶好的。”
    邢夫人是续弦,也不讨贾赦喜欢,在家说话都矮一等。不过,被人夸好,邢夫人又觉得自己这个婆婆当得还不错。
    几人聊了半晌,李莞便出来寻黛玉。
    平儿见李莞,便道:“刚刚碰巧宝姑娘来府里,把林姑娘也喊去一起玩了。”
    自打宝钗搬离荣国府后,薛家母女还会时不时因各种原因回荣国府。眼下正值东府的丧事,也不失为薛姨妈带宝钗回来瞧瞧的理由。
    小丫头子把李莞带到黛玉跟宝钗处,宝玉也在。
    几人凑在一起,拿着纸笔在作诗。
    宝玉拿起黛玉刚刚写过的诗赞不绝口
    只听见宝钗道:“自古有言,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。女子总是贞静未主,女红次之。诗词之类,不过是闺阁游戏,可以会,也可以不会。咱们这般人家的女儿,也不需要这些才华的名誉。”
    李莞听后,心中直呼,我的天呐,宝姑娘,你就是写不出来好诗,也不用这般拉踩会作诗的女子吧。
    李莞道:“快给我瞧瞧。别的人家我不知道,我李家最是爱才了。”
    黛玉的脸微红,遂又用团扇遮住面。
    李莞笑了。黛玉刚刚被宝钗暗戳一通,竟也是没有生气的。
    宝玉将黛玉的诗转给李莞。一共有五首小诗,分别写了西施、虞姬、明妃、绿珠、红拂这五个女子。
    李莞直道:“好诗。”
    宝玉道:“林妹妹作的这五首诗,不如就叫《五美吟》?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甚好。”
    宝钗却说:“作诗不论何题,只善翻古人的意,随别人的脚踪,就是字句精工,都算不得好诗。”
    李莞:这……宝钗评价别人倒是很轻松。刚刚说会不会写诗都不打紧。看到黛玉的诗被夸后,又弄来这么高的评价诗的理论。宝钗今儿可是一首诗都没有写呀。
    宝钗话峰一转,又道:“今日林妹妹的五首诗,可谓是命意新奇,别开生面了。”
    打一棒子,再给颗糖。林妹妹都定亲了,对象还不是宝玉,宝钗还如此在意,真是……一言难尽。
    李莞道:“可不是,我家人都喜欢林姑娘的诗。”
    李莞再看黛玉,她沉浸在自己的小欢喜中,丝毫不介意宝钗的话。大嫂子的家人,也包含了李岩哥哥了。
    宝玉见黛玉此状,先是一阵怅然,随后也坦然了。李岩哥哥在外保家卫国,林妹妹要嫁给他,宝玉也不想再给他们添堵。所有的心绪,都自己存下了。
    这时有人报,“琏二爷回来了”。
    贾琏从外边回来,带来了老太太的口信,说,“老太太明日一早到家,一路身体都好。打发我回来看看,明日五更仍要出城迎接。”
    这些天,贾敬的丧礼上纷杂的事宜,把贾母拖得也够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