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
于是,王熙凤便也让人在盯贾琏,便知道了东府在撮合贾琏跟尤二姐的事。
王熙凤病了一遭也想通了,只有身体才是自己的。为臭男人气坏了身子,真是不值得。大不了跟李家婶子一样,和离又能怎样?手里捏着票子、铺子、宅子、庄子,还有王家势力庇护,日子照样过得好,还省得生臭男人的气。
贾琏看到王熙凤后,整个人都傻掉了。
王熙凤的脸上挂着嘲讽的笑容,挡在路口。
贾琏此时进退维谷,前有悍妻王熙凤,后有提着双剑的尤三娘,直喊一声:“吾命休矣。”
求饶之际,贾琏看到了跟在王熙凤身后的薛姨妈,如遇救星,高喊着,“姨妈,救救侄儿。”
王熙凤得知贾琏又去东府后,便跑去跟贾母告状,说她要去东府捉奸,要老太太给她做主。正好薛姨妈也在,贾母便让薛姨妈也一去,给个台阶,把这对怨偶给带回来。
贾琏躲到了薛姨妈身后。薛姨妈对尤三姐说:“原也是误会。琏儿对你们不住,回头给你们补偿。你二姐姿色过人,也不愁嫁。将来找个好人家出嫁,太太给你们添份嫁妆,姨妈这里还有一份。”
尤三姐冷笑一声,对薛姨妈道:“既然姨妈开口了,今儿就给姨妈个面子。要是琏二再来哄骗我姐,便再来试试我手里的剑。”
原来啊,尤三姐这般给薛姨妈面子,还因薛家给她做了媒。
那尤老娘生日时,尤三姐在拜寿的后生中,看上过一个叫柳湘莲的公子,等了他多年。
那柳湘莲如今跟薛蟠又在路上遇到,柳湘莲还从强盗手里救了薛蟠一命。两个打过架的冤家,如今称兄道弟起来。薛家感激柳湘莲的救命之恩,给他买了宅子,还打算给他说个媳妇儿。
如今亲戚中适龄没有说人家的女孩儿,只有李莞家的两个妹妹。但是薛姨妈素来跟李莞不对付,便也不跟李家攀这个亲。薛姨妈又听说尤老娘带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来,便起了心思。上门一问,方才发现,原来那柳湘莲竟然是尤三姐的意中人,薛姨妈这个媒还做成了。
那柳湘莲用家传的宝剑当信物,跟尤三姐的亲算是说上了。
柳湘莲所赠的宝剑,便是如今尤三姐拿来砍贾琏的宝剑。
薛姨妈是尤三姐跟柳湘莲的媒人,尤三姐便给了薛姨妈一个面子,放过了贾琏。薛姨妈便把贾琏跟凤姐儿给带了回来。
尤三姐怒斩无义郎的名声就这么传出去了。
那柳湘莲本在宝玉那里听说东府的破烂事儿,以为东府连猫儿、狗儿都不干净,也对尤三姐生疑。谁知,尤三姐提剑砍贾琏的事儿不胫而走后。柳湘莲心道,原来尤三姐竟是个烈女子,险生误会,遂请了媒婆,三书六礼给她下聘。
于是,尤二姐未嫁成贾琏,避了祸事;尤三姐嫁了她的意中人柳湘莲。
贾琏做了亏心事,回来待凤姐儿百般依顺,凤姐儿日子过顺遂了,落红症也痊愈了。
时值盛夏过后,年岁逼近,塞外终于传来捷报。“李将军直捣王庭,再立奇功,西北已定。李将军回来便要封侯了。”
第78章 寿诞
翻年李岩凯旋而归,赏千金,封长宁侯,提禁军总领。当今圣上亲笔写了一块“护国柱石”的牌匾给了李家。
李岩将皇上赏赐的金银黄白之物皆分赏给了昔日的部将。
李家依旧是那个清幽淡雅、朴素温馨的书香之家,除了门口挂着的“护国柱石”的牌匾,低调地彰显着这亦是一个显赫之家。
八月初三贾母八十岁大寿,贾府这边也是热闹非凡。
从七月上旬,李莞便又开始忙碌起来。贾家来往送礼的人络绎不绝。有朝廷礼部送的金玉如意、彩缎、金玉环、帑银。元春差太监送的金寿星、沉香拐等物。还有贾家平日来往的亲王、驸马、各官员送的礼。
贾家在堂屋里摆了大桌,大桌上铺了红毡,收的礼皆放于此,给贾母过目。
看着这些礼物,贾母高兴了两天,便没有那么高兴了,甚至还觉得烦,只是让李莞收起来了。
跟爱热闹的贾母不一样,李老太太爱清净。李守中也不像贾政那般喜欢在朝中结交。李家封侯这么大的事,只是低调的办了。只收了大将军王、忠顺王等人,以及林家、贾家等亲眷的礼,并没有大办。
而贾家这边给贾母做寿,预计从七月二十八开始,到八月初五,荣、宁二府分两处开筵席。七月二十八,第一波请的便是皇亲国戚;七月二十九,第二波请的是阁下、都府等勋贵;三十日,是诸长官、诰命;初一是贾赦家宴;初二是贾政家宴;初三是贾珍、贾珠、贾琏家宴;初四是贾府合族家宴;初五是赖大、林之孝等管事凑一日宴。
贾珠见李莞这些时日辛苦,除了需要在翰林院当值的日子,都是尽量早一些回来。哪怕他并不清楚具体小事的操持,回来跟李莞说说体己话,陪她吃吃夜宵,想舒缓舒缓她的疲劳。
“我觉得那些旧功勋,其实可以不用请。就说那南安郡王,在南边吃了不少败仗,堂堂中原大礼朝,竟然被南越那种小国给揍了。皇上已经有了换帅之意,只是坳着太上皇的面子,没有把南安郡王撤下来。”贾珠道。
过去两年,礼朝南边水患,又平定了西北,南越料礼朝国库空虚,便在南边起了刀兵。
而南边一直由南安郡王坐镇。南越也是去岁才尝试造次。这不试不知道,一试吓一跳。堂堂大礼朝的军队竟然打不过南越这种弹丸小国。不过,两国国力悬殊,南越只在边境上滋扰,目前并无大举进犯之意。
李莞记得曾经在剧中看到过,南安郡王吃了败仗,用探春去和亲的剧情。有网友在弹幕上说,前八十回并没有写这个剧情,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。也有网友说,探春的判词“才自精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。清明涕送江边望,千里东风一梦遥”,以及判词上的画,是两个人放风筝,一片大海,一只大船,船上还有一女子掩面泣涕,可以推测出,探春最后的结局就是和亲海外了。
可是,如今的世界,又跟剧情不一样了。虽然旧功勋依旧活跃在这个世界的高门大户之间,但是也出了李岩这样有定国安邦之才的人。李莞丝毫看不到探春判词中说的“末世”光景,反而在江南赈灾,减免赋税,平定西北中看到了一个破壳而出的新局面。
太上皇日益年迈,虽然还握着一部分权力,但当今圣上是个英明的雄主,李莞觉得她所在的这个世界,不至于要跟南越低头和亲。
“我觉得南安郡王迟早要被换的。竟然西北都平了,自然不会怕南越。”李莞道。
夜已深,窗外蝈蝈的叫声也乏了。贾珠又给李莞按了一会儿肩,两人便安置了。
待到二十八日,宁荣二府都悬灯结彩,鼓乐之音通衢越巷。宁国府去了一众旧功勋应袭郡王,如北静郡王等人。荣国府去了南安郡王太妃,北静郡王王妃,以及几个公侯诰命夫人。
贾母、邢夫人、王夫人、尤氏、李莞皆穿着各自品级的诰命服饰和头面相迎。
一番相互的谦逊过后,南安郡王太妃、北静郡王王妃坐在了最上边的两个席位。二人左手边下位的是锦乡侯诰命、临昌伯诰命;右手边是贾母主位。
邢夫人、王夫人、尤氏、李莞、凤姐儿,以及族中的几个媳妇,站在贾母后方。
这不是李莞第一次见南安郡王太妃,却是首次对这个老太太刷新了认识。
这位老太妃面上挂着雍容淡定的笑容,跟北静郡王王妃,诰命们,以及贾母谈笑风生、互相谦让着点戏、吃茶,似乎南安郡王近来吃的败仗跟她毫不相干一般。
“宝玉呢?”南安郡王太妃问贾母。
贾母道:“今儿有几处庙里念\’,宝玉跪经去了。”
这里李莞不得不说,宝玉虽然荒唐,但内心却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。祖母作寿,他跪经,一跪就是大半晌。李莞体验过这项活动,跪到最后,从膝盖往下都是麻的,再站起来时,好半天都不知道一双腿是自己的了。
然而,在李莞看来,这种形式上的孝顺,就是做到极点,除了让长辈暖一下心,觉得没有白疼,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。宝玉情愿在佛前跪着给家人求福祉,也不愿意脚踏实地为家人挣福祉。
贾珠总说宝玉还小,说他心地善良,总有一天,他会醒来的。
李莞想到她的弟弟李岩,不过弱冠之年,身上已满是大伤小伤。
这世上有些人的岁月静好,不过是另一些人在负重而行罢了。
南安郡王太妃又问:“府里的小姐们呢?”
李莞游走的神思被这句话拉了回来,并警觉地抬起头。这南安郡王太妃看似无意问宝玉,问众小姐,真的是那么随意吗?怎么坐她身边的北静郡王王妃就一句话没有问?还有,李莞这些媳妇儿站贾母身后老半天了,也没见南安郡王太妃跟她们说半句话。
王熙凤病了一遭也想通了,只有身体才是自己的。为臭男人气坏了身子,真是不值得。大不了跟李家婶子一样,和离又能怎样?手里捏着票子、铺子、宅子、庄子,还有王家势力庇护,日子照样过得好,还省得生臭男人的气。
贾琏看到王熙凤后,整个人都傻掉了。
王熙凤的脸上挂着嘲讽的笑容,挡在路口。
贾琏此时进退维谷,前有悍妻王熙凤,后有提着双剑的尤三娘,直喊一声:“吾命休矣。”
求饶之际,贾琏看到了跟在王熙凤身后的薛姨妈,如遇救星,高喊着,“姨妈,救救侄儿。”
王熙凤得知贾琏又去东府后,便跑去跟贾母告状,说她要去东府捉奸,要老太太给她做主。正好薛姨妈也在,贾母便让薛姨妈也一去,给个台阶,把这对怨偶给带回来。
贾琏躲到了薛姨妈身后。薛姨妈对尤三姐说:“原也是误会。琏儿对你们不住,回头给你们补偿。你二姐姿色过人,也不愁嫁。将来找个好人家出嫁,太太给你们添份嫁妆,姨妈这里还有一份。”
尤三姐冷笑一声,对薛姨妈道:“既然姨妈开口了,今儿就给姨妈个面子。要是琏二再来哄骗我姐,便再来试试我手里的剑。”
原来啊,尤三姐这般给薛姨妈面子,还因薛家给她做了媒。
那尤老娘生日时,尤三姐在拜寿的后生中,看上过一个叫柳湘莲的公子,等了他多年。
那柳湘莲如今跟薛蟠又在路上遇到,柳湘莲还从强盗手里救了薛蟠一命。两个打过架的冤家,如今称兄道弟起来。薛家感激柳湘莲的救命之恩,给他买了宅子,还打算给他说个媳妇儿。
如今亲戚中适龄没有说人家的女孩儿,只有李莞家的两个妹妹。但是薛姨妈素来跟李莞不对付,便也不跟李家攀这个亲。薛姨妈又听说尤老娘带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来,便起了心思。上门一问,方才发现,原来那柳湘莲竟然是尤三姐的意中人,薛姨妈这个媒还做成了。
那柳湘莲用家传的宝剑当信物,跟尤三姐的亲算是说上了。
柳湘莲所赠的宝剑,便是如今尤三姐拿来砍贾琏的宝剑。
薛姨妈是尤三姐跟柳湘莲的媒人,尤三姐便给了薛姨妈一个面子,放过了贾琏。薛姨妈便把贾琏跟凤姐儿给带了回来。
尤三姐怒斩无义郎的名声就这么传出去了。
那柳湘莲本在宝玉那里听说东府的破烂事儿,以为东府连猫儿、狗儿都不干净,也对尤三姐生疑。谁知,尤三姐提剑砍贾琏的事儿不胫而走后。柳湘莲心道,原来尤三姐竟是个烈女子,险生误会,遂请了媒婆,三书六礼给她下聘。
于是,尤二姐未嫁成贾琏,避了祸事;尤三姐嫁了她的意中人柳湘莲。
贾琏做了亏心事,回来待凤姐儿百般依顺,凤姐儿日子过顺遂了,落红症也痊愈了。
时值盛夏过后,年岁逼近,塞外终于传来捷报。“李将军直捣王庭,再立奇功,西北已定。李将军回来便要封侯了。”
第78章 寿诞
翻年李岩凯旋而归,赏千金,封长宁侯,提禁军总领。当今圣上亲笔写了一块“护国柱石”的牌匾给了李家。
李岩将皇上赏赐的金银黄白之物皆分赏给了昔日的部将。
李家依旧是那个清幽淡雅、朴素温馨的书香之家,除了门口挂着的“护国柱石”的牌匾,低调地彰显着这亦是一个显赫之家。
八月初三贾母八十岁大寿,贾府这边也是热闹非凡。
从七月上旬,李莞便又开始忙碌起来。贾家来往送礼的人络绎不绝。有朝廷礼部送的金玉如意、彩缎、金玉环、帑银。元春差太监送的金寿星、沉香拐等物。还有贾家平日来往的亲王、驸马、各官员送的礼。
贾家在堂屋里摆了大桌,大桌上铺了红毡,收的礼皆放于此,给贾母过目。
看着这些礼物,贾母高兴了两天,便没有那么高兴了,甚至还觉得烦,只是让李莞收起来了。
跟爱热闹的贾母不一样,李老太太爱清净。李守中也不像贾政那般喜欢在朝中结交。李家封侯这么大的事,只是低调的办了。只收了大将军王、忠顺王等人,以及林家、贾家等亲眷的礼,并没有大办。
而贾家这边给贾母做寿,预计从七月二十八开始,到八月初五,荣、宁二府分两处开筵席。七月二十八,第一波请的便是皇亲国戚;七月二十九,第二波请的是阁下、都府等勋贵;三十日,是诸长官、诰命;初一是贾赦家宴;初二是贾政家宴;初三是贾珍、贾珠、贾琏家宴;初四是贾府合族家宴;初五是赖大、林之孝等管事凑一日宴。
贾珠见李莞这些时日辛苦,除了需要在翰林院当值的日子,都是尽量早一些回来。哪怕他并不清楚具体小事的操持,回来跟李莞说说体己话,陪她吃吃夜宵,想舒缓舒缓她的疲劳。
“我觉得那些旧功勋,其实可以不用请。就说那南安郡王,在南边吃了不少败仗,堂堂中原大礼朝,竟然被南越那种小国给揍了。皇上已经有了换帅之意,只是坳着太上皇的面子,没有把南安郡王撤下来。”贾珠道。
过去两年,礼朝南边水患,又平定了西北,南越料礼朝国库空虚,便在南边起了刀兵。
而南边一直由南安郡王坐镇。南越也是去岁才尝试造次。这不试不知道,一试吓一跳。堂堂大礼朝的军队竟然打不过南越这种弹丸小国。不过,两国国力悬殊,南越只在边境上滋扰,目前并无大举进犯之意。
李莞记得曾经在剧中看到过,南安郡王吃了败仗,用探春去和亲的剧情。有网友在弹幕上说,前八十回并没有写这个剧情,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。也有网友说,探春的判词“才自精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。清明涕送江边望,千里东风一梦遥”,以及判词上的画,是两个人放风筝,一片大海,一只大船,船上还有一女子掩面泣涕,可以推测出,探春最后的结局就是和亲海外了。
可是,如今的世界,又跟剧情不一样了。虽然旧功勋依旧活跃在这个世界的高门大户之间,但是也出了李岩这样有定国安邦之才的人。李莞丝毫看不到探春判词中说的“末世”光景,反而在江南赈灾,减免赋税,平定西北中看到了一个破壳而出的新局面。
太上皇日益年迈,虽然还握着一部分权力,但当今圣上是个英明的雄主,李莞觉得她所在的这个世界,不至于要跟南越低头和亲。
“我觉得南安郡王迟早要被换的。竟然西北都平了,自然不会怕南越。”李莞道。
夜已深,窗外蝈蝈的叫声也乏了。贾珠又给李莞按了一会儿肩,两人便安置了。
待到二十八日,宁荣二府都悬灯结彩,鼓乐之音通衢越巷。宁国府去了一众旧功勋应袭郡王,如北静郡王等人。荣国府去了南安郡王太妃,北静郡王王妃,以及几个公侯诰命夫人。
贾母、邢夫人、王夫人、尤氏、李莞皆穿着各自品级的诰命服饰和头面相迎。
一番相互的谦逊过后,南安郡王太妃、北静郡王王妃坐在了最上边的两个席位。二人左手边下位的是锦乡侯诰命、临昌伯诰命;右手边是贾母主位。
邢夫人、王夫人、尤氏、李莞、凤姐儿,以及族中的几个媳妇,站在贾母后方。
这不是李莞第一次见南安郡王太妃,却是首次对这个老太太刷新了认识。
这位老太妃面上挂着雍容淡定的笑容,跟北静郡王王妃,诰命们,以及贾母谈笑风生、互相谦让着点戏、吃茶,似乎南安郡王近来吃的败仗跟她毫不相干一般。
“宝玉呢?”南安郡王太妃问贾母。
贾母道:“今儿有几处庙里念\’,宝玉跪经去了。”
这里李莞不得不说,宝玉虽然荒唐,但内心却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。祖母作寿,他跪经,一跪就是大半晌。李莞体验过这项活动,跪到最后,从膝盖往下都是麻的,再站起来时,好半天都不知道一双腿是自己的了。
然而,在李莞看来,这种形式上的孝顺,就是做到极点,除了让长辈暖一下心,觉得没有白疼,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。宝玉情愿在佛前跪着给家人求福祉,也不愿意脚踏实地为家人挣福祉。
贾珠总说宝玉还小,说他心地善良,总有一天,他会醒来的。
李莞想到她的弟弟李岩,不过弱冠之年,身上已满是大伤小伤。
这世上有些人的岁月静好,不过是另一些人在负重而行罢了。
南安郡王太妃又问:“府里的小姐们呢?”
李莞游走的神思被这句话拉了回来,并警觉地抬起头。这南安郡王太妃看似无意问宝玉,问众小姐,真的是那么随意吗?怎么坐她身边的北静郡王王妃就一句话没有问?还有,李莞这些媳妇儿站贾母身后老半天了,也没见南安郡王太妃跟她们说半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