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
皇上不发一言,扫视着座下群臣。就是用南安郡王的亲女儿和亲,也是一件丢人的事。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。
这时,一个嘹亮的声音响起。“皇上,臣有奏。”着武官服的少年将军出列。
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李岩。“皇上,臣请再战南越。”
皇上眼中闪过喜悦之光。
“长宁侯,你莫不是不知国库现在的情况。再起兵戈,哪里来的银子去打仗?”掌管钱粮的户部尚书道。
皇上的目光继续观察着诸臣的面色,他们有的欣喜,有的却在发愁。
当皇上的目光扫到立在首位的东平王、北静郡王、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几个时,眸中的光更亮了。国库虽然没钱了,这些旧功勋家里可是金银成山哪。
第86章 婚事不耽误
礼朝开国时因军功分封了四个异姓王,既东平王、北静郡王、南安郡王、西宁郡王。如今继承爵位的均是他们的子孙辈了。
和绝大多数世家子一样,开国四个异姓王的后裔如今只有花架子,不堪其用。如南安郡王,连尚未完全开化、小国寡民的南越都打不过。再比如,北静郡王除了跟世家子交好之外,面对如今外敌入侵,竟是一声也不吭。
不仅这四位王在皇上凛冽的目光下深感战栗,就连在朝中的八公的后裔,也是瑟瑟发抖。毕竟江南豪族甄家刚刚是白茫茫了。
贾政刚刚外放了,否则要是看到贾珠挑头主战南越,只怕是要晕厥过去了。
良久,皇上道:“国库的亏空,就从如何亏空,何人欠了国库的钱查起。”
户部尚书只觉得冷汗直冒,欠了国库钱的那些人,位高权重,岂是他办得了的。
“令忠顺王领户部,彻查国库亏空,欠国库钱者,一月内速还。”皇上说道。
忠顺王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皇弟,也是本朝最位高权重的权臣。忠顺王府最受宠的伶人琪官,就跟宝玉要好。那会子琪官置了产,玩失踪的时候,忠顺王就曾经来贾家要过人。也就是那次,贾政把宝玉痛打了一顿。
“臣领命。”忠顺王道。
贾珠观皇上的意思,肯定是要打的,那就没有和亲这档子事儿了。但是什么时候打,得等忠顺王把朝中官员欠国库的钱凑齐。不过,三*妹妹探春不用去和亲了,贾家终是又迈过了一趟子祸事。只是,皇上若点李岩为将,一家子人又免不了为他担心了。
贾珠的心情很复杂,既为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小舅子李岩而高兴,又免不了心疼他。贾珠想起自己在李岩这个年纪,人在翰林院修书,风吹不着,日头晒不着,回家之后都是妻子的热汤热饭等着。若李岩这番去打南越,南境湿热,多蚊虫烟瘴,而且明年跟黛玉的婚事也只怕会延后了。
回去后,贾珠就忧喜参半地将白天朝堂上发生的事讲给李莞听。
“跟夫君打个赌,岩哥儿出马,少则三五个月,多则半年,南越就退军了。而且将来会再也没有力量滋扰我南疆了。”李莞笃定地说,“南越强不过西北的骑兵,更何况他们师出无名,强占我土地。可能还会比我们想的更快。”
贾珠笑着道:“娘子对岩哥儿信得很足啊。”
李莞道:“那当然,我对我的至亲都无条件地相信。”
贾珠叹了口气,道:“大将军伤重身退,我朝最得力的干将就是岩哥儿了。岳父岳母又该担心了。”
李莞笑着道:“报效国家,是无上的光荣。我父母亦是顶力支持岩哥儿的。”
贾珠其实很早都看到了李家跟贾家对待子女不同的态度。贾家护子,一定要把孩子揽在羽翼之下。而李家,却会让孩子自己在风雨中翱翔。二者皆出于爱。而贾珠自己,其实倾向前者。
妻子李莞的一番开解后,贾珠心里稍安了一些。他望着窗外高高挂着的一轮明月,心中祈祷着上苍,愿妻弟李岩一切顺利,得胜凯旋。
次日,贾珠早早上朝去了。李莞照顾柔姐儿吃了早饭后,便去贾母处告知探春不用和亲的好消息。
贾母本就为探春的事怄得好几天吃不下饭,精神不济地歪在榻上。一听到探春不用去和亲的消息,贾母立刻来了精神,连说“好好好”。
李莞便让鸳鸯传早膳。
贾母一连点了好几样吃食,笑着道:“宫裁啊,你带来的消息可是真开了味啊。”
说罢,她又差人跟王夫人、赵姨娘给个信儿,好让她们也安心。
鸳鸯将早膳布上桌。贾母喝了一碗鸡丝米粥,又吃了两块桂花藕粉糖糕,面上方现血色。
贾母心情大好,让李莞陪其去花园转转。
“今年就无大事了,就等明年开了春,玉儿、迎丫头的婚事成了,就妥帖了。”贾母道。
李莞并未将朝廷要点将李岩的事马上告诉贾母,想着她这几日不思饮食,想让她多高兴一会儿。然而,李莞又不想骗她,明年开春,迎春跟满庞的婚事能成,黛玉跟李岩就不好说了,还得看李岩何时归来。
贾母见李莞不说话,又看她似心中有事。贾母是何等聪明的一个老太太,她顿了顿,忽然问:“朝廷莫不是要点岩哥儿的将?”
李莞被猜中了心事,便点了点头,回贾母道:“大将军王年岁渐长,已经功成身退。眼下朝中堪用的,只有岩哥儿了。”
贾母的脸色瞬间就暗了下来。
李莞忙道:“祖母不用担心,岩哥儿是常胜将军,是朝廷的护国柱石。有金钟罩护身来着。况南越弹丸小国,那里及西北之敌。此番定能凯旋。”
贾母忧心道:“听闻南方边境,多烟瘴。南安郡王就是吃了这个亏,才惨败的。”
李莞笑着道:“南安郡王是南安郡王,岩哥儿是岩哥儿,祖母就不要担心了。”
正说着,贾敏带着黛玉就来了。
“外祖母不用担心,对付烟瘴有很多办法。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经用中草药对付烟瘴了。”黛玉笑着道。
昨儿李岩回去后,李家就得了信儿,知道皇上要点岩哥儿的将去对付南越。今儿一大早,李母就登了林家的门。林老爷在扬州做御史,逢年过节才回京都,如今只有林夫人贾敏跟林姑娘在。李母跟贾敏说了来意,提出婚期往后挪。
贾敏说,岩哥儿是他们看好的女婿,他们全家等他凯旋。
李母跟林家说明了后,便回了李家。贾敏便带着黛玉来跟贾母问安。
贾母一手拉着贾敏,一手拉着黛玉。贾母心道,刚刚说探丫头不用去和亲了,谁知竟是岩哥儿把事情给挡下了。这手心手背都是肉,贾母的心又波澜再起。
贾敏安慰贾母道:“母亲不必担心。岩哥儿的“护国柱石”的封号不是白来的。待得胜之日,您就等着喝他俩的喜酒好了。”
贾母拉了又拉贾敏和黛玉的手,道了声,“我等着喝他们的喜酒”。
黛玉在得知李岩要去征战南越时,心中也有了想法。确实如贾母所言,南境多烟瘴。而她所知的对付烟瘴的办法,就有草药。如今,她在太医院做女医挚。她想着,南境跟西北的环境大不一样,与其在家坐等担心,不如请缨同去。
只是,黛玉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告诉贾敏,因为担心母亲会不同意。先斩后奏肯定也不对,得找个能说得上话,母亲又愿意去听的人。
贾敏陪贾母回屋叙话,黛玉说要去稻香村吃茶。
李莞便知黛玉有话跟她讲,本以为她是担心李岩。李莞已经准备好了安慰贾珠的话,来安慰黛玉。
谁知,屋内无人时,黛玉竟然讲:“大嫂子,我也要去打南越。”
李莞手中的茶盏一歪,心道,我这还是穿的红楼梦吗?不会套了一个花木兰世界吧。
黛玉见李莞面现惊色,笑着道:“大嫂子,我想跟太医院请缨,与此番征南越的大军随行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李莞道了一声。
“我想着,与其在远方担心,不如为他做些什么。哪怕为将士们熬一碗草药解暑解毒也是好的。”黛玉垂眸,转着手中的茶碗。
李莞道:“我不担心岩哥儿,他是个练家子,又熟读兵法,打个南越不在话下。我倒是担心姑娘的身子,南方湿热,姑娘可受得住?”
黛玉笑着道:“大嫂子,我虽有不足之症,但却知如何调理。如今我身子已经好了很多了。”
李莞又问:“姑姑知道这事儿吗?”她心道,姑姑贾敏不一定同意的。她为了陪宝贝女儿,千里在京都置办宅院,怎舍得女儿去那蛮荒烟瘴之地?
黛玉狡黠一笑:“所以来找大嫂子了。”
李莞恍然大悟:“姑娘这是找我当说客了。”
“我等大嫂子好消息。”黛玉笑着道,“我去看看探春妹妹。”说着,就喝尽盏中之茶,携着雪雁去了探春处。
李莞倒是觉得,既要尊重黛玉的意思,也要尊重贾敏的意思,更要听李岩的意见。所以,“说客”只是说笑之词,李莞觉得自己把黛玉的意思带到就好。
这时,一个嘹亮的声音响起。“皇上,臣有奏。”着武官服的少年将军出列。
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李岩。“皇上,臣请再战南越。”
皇上眼中闪过喜悦之光。
“长宁侯,你莫不是不知国库现在的情况。再起兵戈,哪里来的银子去打仗?”掌管钱粮的户部尚书道。
皇上的目光继续观察着诸臣的面色,他们有的欣喜,有的却在发愁。
当皇上的目光扫到立在首位的东平王、北静郡王、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几个时,眸中的光更亮了。国库虽然没钱了,这些旧功勋家里可是金银成山哪。
第86章 婚事不耽误
礼朝开国时因军功分封了四个异姓王,既东平王、北静郡王、南安郡王、西宁郡王。如今继承爵位的均是他们的子孙辈了。
和绝大多数世家子一样,开国四个异姓王的后裔如今只有花架子,不堪其用。如南安郡王,连尚未完全开化、小国寡民的南越都打不过。再比如,北静郡王除了跟世家子交好之外,面对如今外敌入侵,竟是一声也不吭。
不仅这四位王在皇上凛冽的目光下深感战栗,就连在朝中的八公的后裔,也是瑟瑟发抖。毕竟江南豪族甄家刚刚是白茫茫了。
贾政刚刚外放了,否则要是看到贾珠挑头主战南越,只怕是要晕厥过去了。
良久,皇上道:“国库的亏空,就从如何亏空,何人欠了国库的钱查起。”
户部尚书只觉得冷汗直冒,欠了国库钱的那些人,位高权重,岂是他办得了的。
“令忠顺王领户部,彻查国库亏空,欠国库钱者,一月内速还。”皇上说道。
忠顺王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皇弟,也是本朝最位高权重的权臣。忠顺王府最受宠的伶人琪官,就跟宝玉要好。那会子琪官置了产,玩失踪的时候,忠顺王就曾经来贾家要过人。也就是那次,贾政把宝玉痛打了一顿。
“臣领命。”忠顺王道。
贾珠观皇上的意思,肯定是要打的,那就没有和亲这档子事儿了。但是什么时候打,得等忠顺王把朝中官员欠国库的钱凑齐。不过,三*妹妹探春不用去和亲了,贾家终是又迈过了一趟子祸事。只是,皇上若点李岩为将,一家子人又免不了为他担心了。
贾珠的心情很复杂,既为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小舅子李岩而高兴,又免不了心疼他。贾珠想起自己在李岩这个年纪,人在翰林院修书,风吹不着,日头晒不着,回家之后都是妻子的热汤热饭等着。若李岩这番去打南越,南境湿热,多蚊虫烟瘴,而且明年跟黛玉的婚事也只怕会延后了。
回去后,贾珠就忧喜参半地将白天朝堂上发生的事讲给李莞听。
“跟夫君打个赌,岩哥儿出马,少则三五个月,多则半年,南越就退军了。而且将来会再也没有力量滋扰我南疆了。”李莞笃定地说,“南越强不过西北的骑兵,更何况他们师出无名,强占我土地。可能还会比我们想的更快。”
贾珠笑着道:“娘子对岩哥儿信得很足啊。”
李莞道:“那当然,我对我的至亲都无条件地相信。”
贾珠叹了口气,道:“大将军伤重身退,我朝最得力的干将就是岩哥儿了。岳父岳母又该担心了。”
李莞笑着道:“报效国家,是无上的光荣。我父母亦是顶力支持岩哥儿的。”
贾珠其实很早都看到了李家跟贾家对待子女不同的态度。贾家护子,一定要把孩子揽在羽翼之下。而李家,却会让孩子自己在风雨中翱翔。二者皆出于爱。而贾珠自己,其实倾向前者。
妻子李莞的一番开解后,贾珠心里稍安了一些。他望着窗外高高挂着的一轮明月,心中祈祷着上苍,愿妻弟李岩一切顺利,得胜凯旋。
次日,贾珠早早上朝去了。李莞照顾柔姐儿吃了早饭后,便去贾母处告知探春不用和亲的好消息。
贾母本就为探春的事怄得好几天吃不下饭,精神不济地歪在榻上。一听到探春不用去和亲的消息,贾母立刻来了精神,连说“好好好”。
李莞便让鸳鸯传早膳。
贾母一连点了好几样吃食,笑着道:“宫裁啊,你带来的消息可是真开了味啊。”
说罢,她又差人跟王夫人、赵姨娘给个信儿,好让她们也安心。
鸳鸯将早膳布上桌。贾母喝了一碗鸡丝米粥,又吃了两块桂花藕粉糖糕,面上方现血色。
贾母心情大好,让李莞陪其去花园转转。
“今年就无大事了,就等明年开了春,玉儿、迎丫头的婚事成了,就妥帖了。”贾母道。
李莞并未将朝廷要点将李岩的事马上告诉贾母,想着她这几日不思饮食,想让她多高兴一会儿。然而,李莞又不想骗她,明年开春,迎春跟满庞的婚事能成,黛玉跟李岩就不好说了,还得看李岩何时归来。
贾母见李莞不说话,又看她似心中有事。贾母是何等聪明的一个老太太,她顿了顿,忽然问:“朝廷莫不是要点岩哥儿的将?”
李莞被猜中了心事,便点了点头,回贾母道:“大将军王年岁渐长,已经功成身退。眼下朝中堪用的,只有岩哥儿了。”
贾母的脸色瞬间就暗了下来。
李莞忙道:“祖母不用担心,岩哥儿是常胜将军,是朝廷的护国柱石。有金钟罩护身来着。况南越弹丸小国,那里及西北之敌。此番定能凯旋。”
贾母忧心道:“听闻南方边境,多烟瘴。南安郡王就是吃了这个亏,才惨败的。”
李莞笑着道:“南安郡王是南安郡王,岩哥儿是岩哥儿,祖母就不要担心了。”
正说着,贾敏带着黛玉就来了。
“外祖母不用担心,对付烟瘴有很多办法。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曾经用中草药对付烟瘴了。”黛玉笑着道。
昨儿李岩回去后,李家就得了信儿,知道皇上要点岩哥儿的将去对付南越。今儿一大早,李母就登了林家的门。林老爷在扬州做御史,逢年过节才回京都,如今只有林夫人贾敏跟林姑娘在。李母跟贾敏说了来意,提出婚期往后挪。
贾敏说,岩哥儿是他们看好的女婿,他们全家等他凯旋。
李母跟林家说明了后,便回了李家。贾敏便带着黛玉来跟贾母问安。
贾母一手拉着贾敏,一手拉着黛玉。贾母心道,刚刚说探丫头不用去和亲了,谁知竟是岩哥儿把事情给挡下了。这手心手背都是肉,贾母的心又波澜再起。
贾敏安慰贾母道:“母亲不必担心。岩哥儿的“护国柱石”的封号不是白来的。待得胜之日,您就等着喝他俩的喜酒好了。”
贾母拉了又拉贾敏和黛玉的手,道了声,“我等着喝他们的喜酒”。
黛玉在得知李岩要去征战南越时,心中也有了想法。确实如贾母所言,南境多烟瘴。而她所知的对付烟瘴的办法,就有草药。如今,她在太医院做女医挚。她想着,南境跟西北的环境大不一样,与其在家坐等担心,不如请缨同去。
只是,黛玉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告诉贾敏,因为担心母亲会不同意。先斩后奏肯定也不对,得找个能说得上话,母亲又愿意去听的人。
贾敏陪贾母回屋叙话,黛玉说要去稻香村吃茶。
李莞便知黛玉有话跟她讲,本以为她是担心李岩。李莞已经准备好了安慰贾珠的话,来安慰黛玉。
谁知,屋内无人时,黛玉竟然讲:“大嫂子,我也要去打南越。”
李莞手中的茶盏一歪,心道,我这还是穿的红楼梦吗?不会套了一个花木兰世界吧。
黛玉见李莞面现惊色,笑着道:“大嫂子,我想跟太医院请缨,与此番征南越的大军随行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李莞道了一声。
“我想着,与其在远方担心,不如为他做些什么。哪怕为将士们熬一碗草药解暑解毒也是好的。”黛玉垂眸,转着手中的茶碗。
李莞道:“我不担心岩哥儿,他是个练家子,又熟读兵法,打个南越不在话下。我倒是担心姑娘的身子,南方湿热,姑娘可受得住?”
黛玉笑着道:“大嫂子,我虽有不足之症,但却知如何调理。如今我身子已经好了很多了。”
李莞又问:“姑姑知道这事儿吗?”她心道,姑姑贾敏不一定同意的。她为了陪宝贝女儿,千里在京都置办宅院,怎舍得女儿去那蛮荒烟瘴之地?
黛玉狡黠一笑:“所以来找大嫂子了。”
李莞恍然大悟:“姑娘这是找我当说客了。”
“我等大嫂子好消息。”黛玉笑着道,“我去看看探春妹妹。”说着,就喝尽盏中之茶,携着雪雁去了探春处。
李莞倒是觉得,既要尊重黛玉的意思,也要尊重贾敏的意思,更要听李岩的意见。所以,“说客”只是说笑之词,李莞觉得自己把黛玉的意思带到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