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所以,见西院火起,贾珠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素未蒙面的李纨的安危?
西厢绣楼已经彻底燃着了。“噼啪”一声炸响,一面起火的墙就往外倒去。
贾珠是下意识地护住李纨,带着她往远离火势的方向跑开。
待跑到远离西厢的花园的水池旁时,贾珠忙松开揽着李莞的手,结结巴巴地道了声:“对……对不起,李姑娘。”
李莞的乳母、丫鬟们脱险后,纷纷去救火了,跟在李莞身后的是素云。
素云忙道了一声,“小姐,我去帮忙救火了”。便跑开了。看着小姐跟珠公子互相关爱,素云心里欢喜。想着数月前,珠公子刚刚中贡生那会儿,老太太、老爷、太太还在担心贾家会不会悔婚。现在看来,珠公子不但是个守信之人,还紧张小姐得很。
定下心神,李莞有些好奇地问:“珠公子是为我而来?”她跟贾珠连面都没有见过,贾珠竟为她往火海奔去。
贾珠那双清澈的眸子在火光中闪烁着:“在下跟李姑娘有三生之约,自然会来。”
听贾珠诚恳地说着三生之约,李莞都有些感动了。
原主的弟弟李岩也给吵醒了,看着姐姐住的绣楼起火,哭闹着,一定要去看姐姐。
李岩的乳母拧他不过,便带着其寻到花园处。
李岩一看到姐姐,便挣脱乳母,直奔李纨而来。
“姐姐没事。”李莞按按他的发髻。
李岩还是紧紧地拽着李莞的裙角,不肯放手。
贾珠笑着道:“我弟弟宝玉也很黏我。才一岁,刚会走路,就到处寻阿兄。”
提到可爱的小弟弟,李纨也笑了。笑着笑着,她觉得不对劲儿了。
贾珠的弟弟叫宝玉。贾宝玉?
不是吧!
她又想着家人说的“荣府”,莫不就是《红楼梦》中的荣国府?
“元春姑娘她还好吗?”李莞试探着问了一句。
“劳姑娘挂心。前儿不久,宫里的夏公公来传话,说元春一切都好。”贾珠道。提起他的这个妹妹贾元春,十五岁就入宫做了女官。一入侯门深似海,更何况是皇宫,贾珠对其忧喜参半。
真的有贾元春!实锤穿越《红楼梦》了。
李莞只觉得背心一阵凉飕飕。她看过《红楼梦》的电视剧,不过网上吐槽很多,她是跳着快进看的,了解个大概。
荣国府会被抄家,四大家族会白茫茫。
贾珠,她未来的夫君,会在婚后不久就狗带。而她穿越的角色,竟然是荣府二房长子贾珠的遗孀,那形容槁木死灰的寡妇李纨。
这……
贾珠见李莞在发抖,以为她冷,便将自己的外衫给她披上。
李莞凝视着眼前的贾珠。天呐,这么优秀的人,竟然很快会死去!不是吧。
“在下知道,无故起火,姑娘害怕。但是你记得,无论发生什么,都有我在。”贾珠诚恳地道。
“还有我。”李岩扯着李纨的衣角。
李守中夫妻闻声也赶去西厢。听下人说,小姐已经脱险,人在花园附近时,李守中夫妻也放了个心。
李母随后赶去花园,见李莞跟贾珠在一起,甚是欣慰的。看来珠公子是真心待这门婚事。
李家家丁回报,打更人说,在西院曾看到过一给鬼鬼祟祟的人。那人是绣红坊的伙计。
而绣红坊,正是李家二房那生了儿子的外室曾经唱曲儿的地方。
看来,西院先是发生二房李婶被魇,得了失心疯,又发生西院起火之事。只怕都跟李叔的外室有关。
火最终被扑灭了,李莞住的绣楼也被烧了,她便暂时安置在了李老太太住的院落里住下。
夜深人静时,她想着最近发生的那些事儿。
这个世界有如李家二叔李守才那般龌蹉的男子,跟外室生子,宠妾灭妻;也有如李父那般的“如兰君子”,一妻两妾,堪称一家和睦。还有像贾珠这般沉浸学术,洁身自好,连通房丫鬟都没有的谦谦君子。
就是不嫁贾珠,李家也会把她嫁给别人。
李莞宁愿当寡妇,也不愿意遇到李家二叔这样的人。
等等,寡妇?说得好像她认可了这门亲事似的。
在被窝里的李莞不禁失笑。
想到贾珠第一时间就火起的西厢赶来,想起他说“有他在”,即便李家失了势,贾珠依旧一诺千金,履行婚姻。这样的人不比那些不顾另一半死活,或者得了势就攀高枝的人好太多吗?
给贾珠拿了脉的大夫说,贾珠的病已经好了。只是他常年熬夜,身体有亏损。是不是贾珠不再熬夜,就会没事?
一切不都还没发生吗?
现在起,好好爱惜身体,可还来得及?
李莞想起前世她身体亮了灯之后才开始养生,但为时已晚。贾珠现在才十九岁,好好调养,来得及的。
想着想着,李莞沉沉睡去。案上整齐地叠放刚刚着贾珠给她披着的长衫。
次日清晨,贾珠收到了一份汤,是素云交给贾珠的书童墨竹的。
“可得看着珠公子喝下去,是大小姐一早起来熬得。”素云嘱咐道。
墨竹学着素云的口气,又复述了一遍。
贾珠端着这碗温热的红枣乌鸡汤,尝了一口。汤撇了油,又有红枣的香甜,姜用的嫩姜,汤的口感很温和。一饮而尽后,暖胃又暖心。
第4章 非李大姑娘不娶(捉虫)
李家西院的这场火,最后也弄明白了,雇佣纵火的人,就是李守才的外室丰二娘。
此时正值贾珠殿试的关口,李家不声张,直叫人把那丰二娘,和她在外边另有私情的绣红坊小厮梅良信给绑了。
李守才则是被李老太太关进了李家祠堂,抄经书思过错。
李家原以为家丑不外扬,想私下解决纵火一事,连衙门问话都含含糊糊地糊弄过去了。
然而,贾家的消息却灵通得很。
贾珠的生母,荣府二房的王夫人,打听到了李家二房宠妾灭妻的稀烂事儿,还闹到差点儿把家都给烧了。
王夫人恐贾珠在李家有不测,且殿试在即,便派了荣府的大管家林之孝来李府。说是荣府的老太太病了,要珠大公子回去侍疾。
贾珠又是个极其孝顺的孩子,即便他知道祖母生病之事,可能只是家里喊他回去的借口,他还是想回去看看祖母。
贾珠又恐李家人多想,特意一一请辞。
李莞正在老太太屋里的小厨房熬枸杞山药猪骨汤。汤熬得浓郁,撇了油,分别给老太太、李莞父母,还有西院的李婶,以及贾珠各盛了一盅。
这会儿,李莞正安排丫鬟和小厮们给各处送去。
贾珠拜别李守中后,又来跟李家老太太处,跟她老人家辞行。
李老太太道:“即是祖母生病,难得哥儿一片孝心侍疾,那就赶紧回去罢。老太太见了哥儿,心生欢喜,病一下子就好了呢。”
李老太太最是眼明心亮了。她担心贾珠跟李莞的婚事有变。
如今的李家已非官身,时日已经是今非昔比。而贾家是国公府门第,大房贾赦承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,二房贾政好歹也是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。孙子辈的,前有大孙女贾元春入宫做了女官;现在大公子贾珠中了贡生,前途无量。贾李两家的婚事,说李家高攀也不足为过。
因此,贾家一个风吹草动,李家都会联想到婚事有变。
贾珠施礼道:“借老夫人吉言,晚生替祖母谢过了。”
翩翩公子,盈盈一鞠。李老太太看贾珠,便是越看越喜欢。“老生真是羡慕史老太太,有这般孝顺贴心的孙儿。”
贾珠哪能听不出李老太太的话外音。
在李府十来日的时间,他虽然只见了李纨一面,但一直在她的照顾之下。她为他请医问药,奏琴催他休息,每日派人给他送汤送羹。贾珠对妻子的理解,已经从家里的一个成员,变成了他心头上的人了。
贾珠忙道:“李老夫人您即是宫裁的祖母,也是吾之祖母。往后吾定跟宫裁一起,好好孝敬您。”
李老夫人听了大喜。贾珠此话一出,表明他已经认定这门亲事。而且贾珠很亲切地讲起李大姑娘的字号,宫裁。
李老太太有预感,贾珠很中意李莞,婚后一定会待她很好。
李莞正要差素云跟贾珠送刚刚煲好的汤,不巧贾珠就来跟李老太太请安辞别。
李莞在里间一字一句听着贾珠的话。贾珠是良人,跟李家二叔,甚至跟她父亲李守中都不一样的良人。
*
贾珠回荣府后,发现老太太并没有生病。全家上下除了王夫人以及大管家林之孝,竟然再没有人知道贾珠要回荣府的事。
贾政看到贾珠急急赶回之时,一脸懵,罚了背着他接贾珠回的林之孝,借此敲打敲打王夫人。
王夫人当然不高兴了,她道:“我这不是怕影响珠儿殿试吗?再说了,与其争殿试名次,不如为珠儿另捡高枝儿。李守中是太上皇提拔的,如今新皇登基官身都丢了。南安郡王太妃前儿还提起,那忠顺王的闺女,可是对珠儿一见如故……”
西厢绣楼已经彻底燃着了。“噼啪”一声炸响,一面起火的墙就往外倒去。
贾珠是下意识地护住李纨,带着她往远离火势的方向跑开。
待跑到远离西厢的花园的水池旁时,贾珠忙松开揽着李莞的手,结结巴巴地道了声:“对……对不起,李姑娘。”
李莞的乳母、丫鬟们脱险后,纷纷去救火了,跟在李莞身后的是素云。
素云忙道了一声,“小姐,我去帮忙救火了”。便跑开了。看着小姐跟珠公子互相关爱,素云心里欢喜。想着数月前,珠公子刚刚中贡生那会儿,老太太、老爷、太太还在担心贾家会不会悔婚。现在看来,珠公子不但是个守信之人,还紧张小姐得很。
定下心神,李莞有些好奇地问:“珠公子是为我而来?”她跟贾珠连面都没有见过,贾珠竟为她往火海奔去。
贾珠那双清澈的眸子在火光中闪烁着:“在下跟李姑娘有三生之约,自然会来。”
听贾珠诚恳地说着三生之约,李莞都有些感动了。
原主的弟弟李岩也给吵醒了,看着姐姐住的绣楼起火,哭闹着,一定要去看姐姐。
李岩的乳母拧他不过,便带着其寻到花园处。
李岩一看到姐姐,便挣脱乳母,直奔李纨而来。
“姐姐没事。”李莞按按他的发髻。
李岩还是紧紧地拽着李莞的裙角,不肯放手。
贾珠笑着道:“我弟弟宝玉也很黏我。才一岁,刚会走路,就到处寻阿兄。”
提到可爱的小弟弟,李纨也笑了。笑着笑着,她觉得不对劲儿了。
贾珠的弟弟叫宝玉。贾宝玉?
不是吧!
她又想着家人说的“荣府”,莫不就是《红楼梦》中的荣国府?
“元春姑娘她还好吗?”李莞试探着问了一句。
“劳姑娘挂心。前儿不久,宫里的夏公公来传话,说元春一切都好。”贾珠道。提起他的这个妹妹贾元春,十五岁就入宫做了女官。一入侯门深似海,更何况是皇宫,贾珠对其忧喜参半。
真的有贾元春!实锤穿越《红楼梦》了。
李莞只觉得背心一阵凉飕飕。她看过《红楼梦》的电视剧,不过网上吐槽很多,她是跳着快进看的,了解个大概。
荣国府会被抄家,四大家族会白茫茫。
贾珠,她未来的夫君,会在婚后不久就狗带。而她穿越的角色,竟然是荣府二房长子贾珠的遗孀,那形容槁木死灰的寡妇李纨。
这……
贾珠见李莞在发抖,以为她冷,便将自己的外衫给她披上。
李莞凝视着眼前的贾珠。天呐,这么优秀的人,竟然很快会死去!不是吧。
“在下知道,无故起火,姑娘害怕。但是你记得,无论发生什么,都有我在。”贾珠诚恳地道。
“还有我。”李岩扯着李纨的衣角。
李守中夫妻闻声也赶去西厢。听下人说,小姐已经脱险,人在花园附近时,李守中夫妻也放了个心。
李母随后赶去花园,见李莞跟贾珠在一起,甚是欣慰的。看来珠公子是真心待这门婚事。
李家家丁回报,打更人说,在西院曾看到过一给鬼鬼祟祟的人。那人是绣红坊的伙计。
而绣红坊,正是李家二房那生了儿子的外室曾经唱曲儿的地方。
看来,西院先是发生二房李婶被魇,得了失心疯,又发生西院起火之事。只怕都跟李叔的外室有关。
火最终被扑灭了,李莞住的绣楼也被烧了,她便暂时安置在了李老太太住的院落里住下。
夜深人静时,她想着最近发生的那些事儿。
这个世界有如李家二叔李守才那般龌蹉的男子,跟外室生子,宠妾灭妻;也有如李父那般的“如兰君子”,一妻两妾,堪称一家和睦。还有像贾珠这般沉浸学术,洁身自好,连通房丫鬟都没有的谦谦君子。
就是不嫁贾珠,李家也会把她嫁给别人。
李莞宁愿当寡妇,也不愿意遇到李家二叔这样的人。
等等,寡妇?说得好像她认可了这门亲事似的。
在被窝里的李莞不禁失笑。
想到贾珠第一时间就火起的西厢赶来,想起他说“有他在”,即便李家失了势,贾珠依旧一诺千金,履行婚姻。这样的人不比那些不顾另一半死活,或者得了势就攀高枝的人好太多吗?
给贾珠拿了脉的大夫说,贾珠的病已经好了。只是他常年熬夜,身体有亏损。是不是贾珠不再熬夜,就会没事?
一切不都还没发生吗?
现在起,好好爱惜身体,可还来得及?
李莞想起前世她身体亮了灯之后才开始养生,但为时已晚。贾珠现在才十九岁,好好调养,来得及的。
想着想着,李莞沉沉睡去。案上整齐地叠放刚刚着贾珠给她披着的长衫。
次日清晨,贾珠收到了一份汤,是素云交给贾珠的书童墨竹的。
“可得看着珠公子喝下去,是大小姐一早起来熬得。”素云嘱咐道。
墨竹学着素云的口气,又复述了一遍。
贾珠端着这碗温热的红枣乌鸡汤,尝了一口。汤撇了油,又有红枣的香甜,姜用的嫩姜,汤的口感很温和。一饮而尽后,暖胃又暖心。
第4章 非李大姑娘不娶(捉虫)
李家西院的这场火,最后也弄明白了,雇佣纵火的人,就是李守才的外室丰二娘。
此时正值贾珠殿试的关口,李家不声张,直叫人把那丰二娘,和她在外边另有私情的绣红坊小厮梅良信给绑了。
李守才则是被李老太太关进了李家祠堂,抄经书思过错。
李家原以为家丑不外扬,想私下解决纵火一事,连衙门问话都含含糊糊地糊弄过去了。
然而,贾家的消息却灵通得很。
贾珠的生母,荣府二房的王夫人,打听到了李家二房宠妾灭妻的稀烂事儿,还闹到差点儿把家都给烧了。
王夫人恐贾珠在李家有不测,且殿试在即,便派了荣府的大管家林之孝来李府。说是荣府的老太太病了,要珠大公子回去侍疾。
贾珠又是个极其孝顺的孩子,即便他知道祖母生病之事,可能只是家里喊他回去的借口,他还是想回去看看祖母。
贾珠又恐李家人多想,特意一一请辞。
李莞正在老太太屋里的小厨房熬枸杞山药猪骨汤。汤熬得浓郁,撇了油,分别给老太太、李莞父母,还有西院的李婶,以及贾珠各盛了一盅。
这会儿,李莞正安排丫鬟和小厮们给各处送去。
贾珠拜别李守中后,又来跟李家老太太处,跟她老人家辞行。
李老太太道:“即是祖母生病,难得哥儿一片孝心侍疾,那就赶紧回去罢。老太太见了哥儿,心生欢喜,病一下子就好了呢。”
李老太太最是眼明心亮了。她担心贾珠跟李莞的婚事有变。
如今的李家已非官身,时日已经是今非昔比。而贾家是国公府门第,大房贾赦承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,二房贾政好歹也是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。孙子辈的,前有大孙女贾元春入宫做了女官;现在大公子贾珠中了贡生,前途无量。贾李两家的婚事,说李家高攀也不足为过。
因此,贾家一个风吹草动,李家都会联想到婚事有变。
贾珠施礼道:“借老夫人吉言,晚生替祖母谢过了。”
翩翩公子,盈盈一鞠。李老太太看贾珠,便是越看越喜欢。“老生真是羡慕史老太太,有这般孝顺贴心的孙儿。”
贾珠哪能听不出李老太太的话外音。
在李府十来日的时间,他虽然只见了李纨一面,但一直在她的照顾之下。她为他请医问药,奏琴催他休息,每日派人给他送汤送羹。贾珠对妻子的理解,已经从家里的一个成员,变成了他心头上的人了。
贾珠忙道:“李老夫人您即是宫裁的祖母,也是吾之祖母。往后吾定跟宫裁一起,好好孝敬您。”
李老夫人听了大喜。贾珠此话一出,表明他已经认定这门亲事。而且贾珠很亲切地讲起李大姑娘的字号,宫裁。
李老太太有预感,贾珠很中意李莞,婚后一定会待她很好。
李莞正要差素云跟贾珠送刚刚煲好的汤,不巧贾珠就来跟李老太太请安辞别。
李莞在里间一字一句听着贾珠的话。贾珠是良人,跟李家二叔,甚至跟她父亲李守中都不一样的良人。
*
贾珠回荣府后,发现老太太并没有生病。全家上下除了王夫人以及大管家林之孝,竟然再没有人知道贾珠要回荣府的事。
贾政看到贾珠急急赶回之时,一脸懵,罚了背着他接贾珠回的林之孝,借此敲打敲打王夫人。
王夫人当然不高兴了,她道:“我这不是怕影响珠儿殿试吗?再说了,与其争殿试名次,不如为珠儿另捡高枝儿。李守中是太上皇提拔的,如今新皇登基官身都丢了。南安郡王太妃前儿还提起,那忠顺王的闺女,可是对珠儿一见如故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