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

    尽管李莞的外号,又多了一个“活阎罗”。贾家诸人待她倒是如赵姨娘这般,只是更加敬畏了。李莞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。老太太挺她,府里姑娘们、凤姐亦是如此。
    相传近日,珠大爷跟珠大奶奶,夜夜琴瑟和鸣,如新婚一般。诸人更不敢轻慢她。说起来,人家夫君都不介意,外人倒是吃咸鱼蘸酱油,多管闲事了。
    *
    在说黛玉这边,那日李莞回去后,她清理桌上的字画,发现有一个卷轴卷的方向不对,不是她卷的。那个卷轴正是她思念李岩时画的。
    黛玉房里的丫头们都说没有动过桌子。黛玉便想起,她跑出去看纱屉子的大燕子时,身后似乎有响动。当时她没有在意,也没有回头去管。
    想必就是这个时候,卷轴掉了,被重新卷起的。
    当时屋里只有珠大嫂子。珠大嫂子可是李岩的亲姐姐,看着他长大的,怎么会认不出画中之人?
    珠大嫂子看后,竟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,将卷轴归位。此后,便再也不提。
    原本珠大嫂子还在试探来着,现在是连试都不试过了。
    珠大嫂子必是看透了她的心思,也就不再试了。
    黛玉越想越觉得,心直跳的。
    等李岩哥哥下次回来,珠大嫂子要是把画的事情跟他说了,那可真是……没法再见他了。
    黛玉想见见李莞,却又听说,府里来了个胡说八道的道婆,把珠大奶奶给讴着了,珠大奶奶不大见人。
    黛玉曾走到李莞院里,见屋子大门紧闭,便想迟些再来找她。
    再过了几天,李莞春风满面地出现在了黛玉面前。
    两人约着一起游园子。
    走到翠烟桥,山坡上高处拉着帷幕,有匠人在里头种树。但见一面容清秀的男子,坐在山子石上。那人是贾芸,李莞认得。王熙凤将监管种树的差事交给他了。
    一生得细巧、干净的小丫头,抱着喷壶,正好路过,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。她又不经意间抬手将一帕子落在地上。
    黛玉正要喊那位小丫头。刚刚在石头上坐着歇脚的贾芸起身,便走过去,把帕子捡了,望着那小丫头的背影好一阵。
    黛玉便敛了声。
    李莞笑而不语。那小丫头是林之孝的女儿,原名林红玉。后来说她犯了宝玉的“玉”字,便改名为小红。
    小红是个很有主见的丫头。她本是在宝玉处,但宝玉房里由袭人、晴雯、麝月、秋纹几个大丫头把持着,小红压根就进不了屋里,只在屋外干活。她在宝玉那里看不到前路,于是就转向了贾芸。
    贾芸倒是小红不错的选择。将来远离宝玉屋里那是非之地,两人共守一个家,相濡以沫一辈子,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?
    “前边风大,我们回去坐坐。”李莞道。找个借口回避一下,给谈恋爱的年轻人腾些空间。
    黛玉见李莞待小红跟贾芸十分宽容,她心中端着的小鹿也就放下了。其实,被珠大嫂子知道也没什么。
    但是,黛玉还是不想她的心事,被李岩哥哥知道了。以前还能混在迎春、探春、惜春一起,围在他身旁哥哥前,哥哥后地,一起看小梨花。简简单单地在他面前当小妹妹。
    若是被他知道,她对他早有爱慕之心,她都不知该怎么自处了,明明又是很想见他的。
    回到李莞的院子,柔姐儿正在桃树下,被奶妈抱着晒太阳。
    黛玉跟李莞道:“我有几句话想跟大嫂子讲。”
    李莞忙清退了屋里的人,对黛玉道:“姑娘讲。”
    “大嫂子,我画过一幅画,没有给人看过的。”黛玉垂眸道,“但是后来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,卷轴卷的方向不对了。”
    李莞失笑。黛玉真是个心思细腻的姑娘,平日里卷画,不散就成,谁管方向呢。
    “想是哪个小丫头子卷错了?”李莞问。
    黛玉道:“我房里的丫头不动我的字画的,而且她们知道我卷画的习惯,碰了也会从底往上卷。”
    李莞心想,那天真的不是有意看到的,竟让林妹妹多想了。
    “是不是纱屉子发现大燕子的那天?好像是我在地上捡起来的,没有细看,合着是给姑娘卷错了啊。”李莞道。
    大嫂子在给她打掩护。黛玉感激她,知道她肯定是不会跟别人讲的,但是她想大嫂子不要跟李岩哥哥讲,她能够在他回来的时候,跟姐姐妹妹们一起,看看他,热闹一下。
    “大嫂子,那幅画,我其实画的是李岩哥哥。”黛玉红着脸道,“但是,我不想让他知道,大嫂子,你可别告诉他了。”
    “不告诉,我们不告诉他。”李莞打包票道。心里乐得,要是李岩那块石头知道林妹妹的情义,不知道该多高兴。但是,言出必行,说不说,那就不说。
    “大嫂子,李岩哥哥在边塞保家卫国。我对他更多的是敬佩之情。”黛玉伏在李莞肩头,“大嫂子,我不想他知道后,我连见他都不得了。”
    “哎哟,我的好姑娘。他那么中意姑娘,把姑娘的诗背得滚瓜烂熟的。怎么会见他都不得了?姑娘以为林伯父一来京都,我爹都找他下棋,真的是两老觅到知音了?”李莞笑着道。
    “我以为是这样了。”其实黛玉心中有感觉,她父亲频繁跟李家伯父见面,可能不是单单下棋那么简单。
    “西北的战事就在这一两年,姑娘也还有三两年及笄。本来定下来也不算早。奈何我跟你珠大哥原来婚事周折了,所以我父亲对提前定亲这件事,就变得格外慎重。姑娘只管放心,我李家到时候一定风风光光地把姑娘娶进门。”李莞道,“这之前,我不给他说,让他自个儿猜去,嘿嘿嘿。”
    第45章 桃花行
    黛玉回扬州后,宝玉觉得日子竟是乏味起来。只听说林妹妹年末会随林姑父来京述职,那便是还要等上大半年了。
    宝玉闲来无事,被薛蟠骗出来,薅出去了他的饭局。
    原来五月初三,是薛蟠的生日。古董行的程日兴寻了偌大一尾新鲜鲟鱼,还有粉脆鲜藕,大西瓜,以及暹罗国进贡的暹猪,一起送给了薛蟠。薛蟠将这些稀罕物给了母亲、老太太、贾政、王夫人处各送了一些,剩下的留着组了个饭局。
    饭局设在了薛蟠的书房,参与的人有詹光、程日兴、胡斯来、单聘仁几个薛蟠平日玩在一起的。还请了唱曲儿的。
    宝玉笑道:“我的寿礼还没送,就来叨扰了。”
    薛蟠道:“明日你送我什么?”
    宝玉道:“金银不是我自己的,不然我送你字画吧。”
    薛蟠哈哈大笑:“我记得以前看过一张春宫图,是“庚黄”画的,画得真真不错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宝玉,“那是唐寅……”大才子,唐伯虎。
    其实宝玉和薛蟠这些人是玩不到一快儿去的,只是总觉得日子索然无味,便来了。
    正说着,小厮来报,说冯大爷来了。
    那冯大爷便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,冯紫英。冯紫英这个人,跟薛蟠玩的其它稀烂纨绔不一样,他是真会武的。因此,冯紫英很被薛蟠诸人所追崇。
    寒暄过后,薛蟠见冯紫英脸上有伤,便问何故。
    冯紫英笑着道:“之前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,我就记住了,再不跟人怄气了。我这脸上的伤啊,是在铁钢山打围,让兔鹘子给捎了一翅膀留下的。”
    围猎可是皇家子弟,以及受其邀请了,才能去的。
    宝玉忙问是什么时候,又闲聊一会儿。
    冯紫英吃完茶,众人邀他入席。
    冯紫英却说要走,还说有一件大事要面见他父亲回话,就不吃席了。
    诸人不依,冯紫英便说领两碗酒。两大海碗酒,冯紫英站着,一气喝完。
    宝玉觉得冯紫英真有几分英雄气了。
    送走了冯紫英,诸人又饮了一回才散。
    热闹过后,宝玉又生出空虚感来。说不上的哪里空空的,但哪儿哪儿都空。
    说到英雄气,宝玉想到了李家哥哥。宝玉曾经也很父亲贾政说,他要像李家哥哥那样驰骋疆场,报效国家。父亲贾政说他是个蠢物,连经史子集都没有学透,拿什么报效国家?当时他觉得父亲说得很对,后来又对科考厌恶至极。文不想搞,武不能搞。只有每日在怡红院,跟姑娘们在一起,方才觉得跟水一样的清新。跟男子在一起,只有满屋的牛皮跟酒臭。
    回去后,袭人责备宝玉不跟她讲一声,就跑出去喝得醉醺醺地。宝玉说,因为冯世兄来了,他忘记了。冯子英世兄,还算这些世家子弟中,比较豪气的,让宝玉看得上的一个了。
    正说着,宝钗走了进来。
    晴雯几个见了,远远地离了。这个宝姐姐来怡红院从来都直接往里边走,也不找人通报,像入自家门户一般。宝玉屋里只有袭人跟她投缘。几个大丫头纷纷散去。
    宝钗笑着道:“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。”她一直在闺房中,听着这伙子人在她兄长薛蟠屋里吃酒耍闹。宝玉前脚走后,她后脚也来瞧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