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

    李岩道:“姐,我支持林姑娘当宫中女医挚。”
    李莞喜道:“那可真是太好了。”
    李岩见姐姐那般惊喜,便笑着道:“珠大哥不也事事支持姐姐嘛。”
    李莞道:“只是林家姑父姑母不大同意,他们倒是觉得女子相夫教子更为重要。”
    李岩笑着道:“姐姐不也一把相夫教子,一把在外管铺子么。”
    李莞笑着道:“虽然跟林姑娘还有两年完婚,但是你这个准女婿的意见,林姑父姑母肯定会考虑的。”
    李岩道:“父亲母亲约了林家姑父姑母过两天来我家下棋、喝茶,到时候我来跟他们讲。”
    林如海跟贾敏从未想过,李岩竟是这般支持黛玉进宫当女医挚。不光李岩支持,就连号称老古董的李守中也支持。
    林如海大笑,他低估了女儿对医理的热爱,也发现了李岩跟李家的包容。这门亲事,真是对了。
    *
    黛玉换上了太医院药童的长袍,背上药箱,往那儿一站,原本的婉约玲珑之姿,倒有了仙风道骨的韵味。
    黛玉的主要任务,就是跟着姜院判行走各宫。
    太医们多是给宫里的娘娘们、宫女们、太监们瞧病。而太监们的体质跟正常男子的体质也不大一样。因此,太医们的用药风格都较为温和。所以,即便是诊断的同一个病症,王太医给晴雯开的,就较外边大夫开的温和很多。
    黛玉想将太医院的方子汇总起来,编撰成册,若能传于世间,也是一件有利于民的好事了。
    姜院判对他的这位小药童的勤勉很是赞许,以往太医院的大夫都是各自开方。虽然药方有记录,但没有人去编撰汇总。林家姑娘有此意,姜院判大为赞许,便许她翻看本朝,甚至前朝留下的药方记录。
    徬晚时分,太医们陆续离去,姜院判也要回家了。黛玉依依不舍地收拾了抄好的手稿。
    林家的马车歇在宫门口。王嬷嬷跟雪雁等在马车外边。
    雪雁一看到黛玉,就小跑过去。把暖手的汤婆子塞黛玉手中,又给黛玉披上了一件大红猩猩毡。“姑娘,冷不冷?饿不饿?马车里带了热牛乳,还有珠大奶奶今儿送来的山楂糕,桃花酥。”
    “有劳了,待会儿我们一起在车上吃。”黛玉道。
    回首看看高大的宫门,却在拐角处看到一骑白马和白马上的少年将军。
    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李岩。
    李岩如今在京操练精锐,指日直捣漠北。他刚刚见过圣上,正准备回家。远远地看到穿着小药童袍子,背着药箱的黛玉,便驻足目送她。
    四目相对,隔着一行挂雪的树木的二人,心却很近很近。
    黛玉亦是驻足,远远地对李岩伏了伏,行了个礼,感谢他的包容和成全。
    李岩翻身下马,对黛玉也行了一个礼。无论她行至何处,他亦相护相随。
    第67章 雀金裘
    且说晴雯治了两天,但不见好。王太医又来看了晴雯一回,还加减的汤剂。晴雯又吃了几天,病还是不退。
    李莞又听说晴雯闹了脾气,一会儿骂屋里的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,一会儿又说太医开的药不好。
    这可真是……
    素云跟李莞讲:“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,就是要惩治,自有坠儿上头的宝玉,王夫人这些主子。平儿若不愿意,不过是跟王熙凤说一声,就把坠儿打发了。关了晴雯什么事?
    王太医,素来都跟府里的主子瞧病,口碑是好的。晴雯啊,放着身子不知道养,尽在有的没的事上燥。”
    李莞心道,晴雯脾气火爆,小事上小聪明,手艺也好,大事上又拎不清。
    昨儿李莞去林家看贾敏跟黛玉时,黛玉还问起了晴雯的病情,直说不应该是这样。王太医也是说,好好休养,是能休养好的。
    念着黛玉跟晴雯原来的一些交情,李莞便让素云去劝劝晴雯,不好生休养,当心小病给弄成大病了。
    素云到了怡红院,在院儿里远远看到了坠儿。坠儿瞅到素云来了,转个身,就躲廊后了。
    素云走进屋内,满屋的药香,但只有晴雯一人卧在炕上,脸烧得绯红。
    素云摸了她额头一把,就觉得烫手。素云又把手往怀里揣着的汤婆子上捂了片刻,再掀被摸晴雯身上,亦是觉得火烧一般。
    素云道:“人呢?怎么放你一个在屋里?麝月她们呢?”
    素云来的时候就看到宝玉跟宝琴、宝钗等人在一起,结什么诗社。一群人花团锦簇,说说笑笑,吃吃喝喝。
    没人指着爷守着丫鬟,但屋里好歹要放个人才是。
    晴雯道:“秋纹是我撵去吃饭,麝月方才出去了。”晴雯缄口不提宝玉。
    素云听了便给晴雯倒了碗茶。晴雯竟是一口气将茶喝光。
    素云便又给她倒了一碗。
    晴雯将另一碗茶也一口气喝完,气道:“都钻沙去了。瞧着我病了,一个个胆子都大了。待明儿我好了,非要一个个揭了她们的皮。”
    素云道:“快别动气。三分药,七分养。我陪你就是了。咱们这些做活儿的,不指着自己保重自己,还能指着谁?”
    晴雯听到“咱们这些做活儿的”,便愣了一下。她自诩是老太太给宝玉的,又倚容貌比别的丫头标致一些,借觉得自己将来是要给宝玉做姨娘的,把自己放在二主子的位置。如今被素云这么一说,晴雯倒是清醒了几分。说到底,她自己也是有契书捏在主子手里的“做活儿的”。
    晴雯的话,唬得在后院里洒扫的小丫头篆儿忙进来问:“姑娘做什么?”
    素云道:“我陪她说几句话,你先去忙你的。待会儿我去了,你们给人陪陪她。”
    篆儿忙答应了。
    但见坠儿在门口一闪而过。
    晴雯气得峨眉倒蹙,凤眼圆睁。“我又不是老虎,还吃了她不成。眼皮子浅,只会偷嘴吃。改天让宋嬷嬷打发了她出去。”
    晴雯说的,便是坠儿偷平儿虾须镯的事。
    素云道:“哎哟哟,姑娘啊,先把你这关挨过去再说。旁的事,上边有主子。咱们这些做活的人,都不是契书在主子手里捏着。姑娘就别去捡外边的石头,闪了自己的腰了。
    刚看着宝二爷、琏二奶奶,跟宝琴姑娘、宝钗姑娘们一起,吃吃喝喝,吟诗赏梅,好不快活。姑娘还给他们操那份儿心。又没人感念着,将来会怎样,谁又知道呢。”
    晴雯又是一愣。咱们这些做活的人……先前对坠儿的气,竟是消了。说到底,她跟坠儿,谁又比谁高许多?偷窃确实不对,留宝二爷自个儿去决断罢了。
    素云又道,“林姑娘问了姑娘好几回,说王太医给皇后、皇贵妃都一样治病。药方子林姑娘也看过,都是好药。但是姑娘得好好休息,当心小病成大病就麻烦了。”
    晴雯叹道:“要是林姑娘将来是宝二奶奶,该多好。”
    素云都要被晴雯给气笑了。“林姑娘那么个水晶般的人儿,去受当宝二奶奶的气,不值得。你只把自己养好,就算全了你跟林姑娘平素的情谊了。”
    晴雯心道,太太跟姑太太处不来,林姑娘确实不能跟宝二爷。给宝二爷当姨娘,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。就是袭人那么会讨王夫人喜欢,不也无名无份的跟着。还有平儿,这些年,府里上上下下都喜欢她,也没个名分。将来,谁知道呢?总是先养好自己好了。
    晴雯道:“素云姐,我知道了。我也懒得想别的了,自个儿的身子,自个儿顾着。”
    素云道:“这就对了。”但愿她听得进去罢。
    瞧着秋纹吃饭回来了,素云便道:“明儿再来看你。”遂回了稻香村,跟李莞复命。
    次日一早,素云就又去看晴雯,谁知,她竟是力尽神危了。
    王太医来诊脉,也是说脉象需微浮缩,不是失于饮食,就是劳了神思。汗后失调,非同小可。
    宝玉直道:“要是有个好歹,都是我造的孽。”
    晴雯嗐道:“你去干你的,哪里就得了劳了。”
    素云再一问,原来晴雯那傻丫头昨儿给宝玉补一件雀金裘上的窟窿,直到自鸣钟敲了四下。
    待房里无别人时,素云叹道:“宝二爷哪里是缺衣服的主儿,值得你大半夜的给他补衣裳。管他什么哦啰斯国孔雀毛做的呢。跟你说顾好自己身子,都忘记了。”
    晴雯直说,“好姐姐,我知道了。”
    素云回头见那偷了虾须镯的坠儿,在宝玉屋里那么一蹿,又闪到后院去了。
    素云心道,晴雯终是放过了她,没有带病去撵坠儿。这件事,原本也跟晴雯无关。
    然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坠儿的事,终究传到王夫人、王熙凤这些人耳中。王夫人最后让坠儿母亲,把坠儿给领回家去了。
    李莞这次没有出手捞人,偷窃者,她不留。
    这年冬天,袭人的母亲还是去了,晴雯因熬夜补雀金裘那次加重后,又服了汤药,病情好一些,但却未痊愈。